一、采用自由点对焦,在相机中将对焦区域选择为横排靠中间,竖排中间略靠前的人;
对焦成功后可以适当放大观看是否集体所有人脸部清晰,并对此适当微调;对焦完成后,示意被拍人员准备拍照,多次抓拍后取合适照片。
二、采用中心点对焦,移动相机将中心点选择为横排靠中间,竖排中间略靠前的人;对焦成功后可以适当放大观看是否集体所有人脸部清晰,并对此适当微调;对焦完成后,示意被拍人员准备拍照,多次抓拍后取合适照片。三、采用广域对焦,对整个画面进行对焦,将所有人放在对焦框内;对焦成功后可以适当放大观看是否集体所有人脸部清晰,并对此适当微调;对焦完成后,示意被拍人员准备拍照,多次抓拍后取合适照片。1什么对焦模式都行,关键是对焦点应该在所有人物的中间(排数/2和每排人数/2处,可以再往前一排)2光圈尽量不要太大,一般8~11就可以了。人物很多的话光圈还可以再小点,否则最前或最靠后排的人物容易被虚化3注意不要让前面的人挡住了后面人的脸人多的时候应该多拍几张然后从中选好的(会有眨眼睛的,未准备好表情的等)。变焦是改变镜头的焦距即改变镜头的视角,其原理是在镜头的镜片中加一族活动透镜;对焦是调整像的虚实,即改变透镜和成像面的距离,达到使影像清晰目的。两个名词都带一个焦字,意义完全不同。
这种对焦方式相对于主动式自动对焦,后来发展了被动式自动对焦,也就是根据镜头的实际成像判断是否正确结焦,判断的依据一般是反差检测式,具体原理相当复杂。因为这种方式是通过镜头成像实现的,故称为TTL自动对焦。也正是由于这种自动对焦方式基于镜头成像实现,因此对焦精度高,出现差错的比率低,但技术复杂,速度较慢(采用超声波马达的高级自动对焦镜头除外),成本也较高,手动对焦,它是通过手工转动对焦环来调节相机镜头从而使拍摄出来的照片清晰的一种对焦方式,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面依赖人眼对对焦屏上的影像的判别以及拍摄者的熟练程度甚至拍摄者的视力。早期的单镜反光相机与旁轴相机基本都是使用手动对焦来完成调焦操作的。现在的准专业及专业数码相机,还有单反数码相机都设有手动对焦的功能,以配合不同的拍摄需要。对焦相当于调焦,是更改像距v,满足成像公式1/u 1/v=1/f,以便在底片上结成清晰成像。很多数码相机都有多点对焦功能,或者区域对焦功能。当对焦中心不设置在图片中心的时候,可以使用多点对焦,或者多重对焦。除了设置对焦点的位置,还可以设定对焦范围,这样,用户可拍摄不同效果的图片。常见的多点对焦为5点,7点和9点对焦。
传统相机,采取一种类似目测测距的方式实现自动对焦,相机发射一种红外线(或其它射线),根据被摄体的反射确定被摄体的距离,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调整镜头组合,实现自动对焦。这种自动对焦方式--直接、速度快、容易实现、成本低,但有时候会出错(相机和被摄体之间有其它东西如玻璃时就无法实现自动对焦,或者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精度也差,如今高档的相机一般已经不使用此种方式。因为是相机主动发射射线,故称主动式,又因它实际只是测距,并不通过镜头的实际成像判断是否正确结焦,所以又称为非TTL式。1、用三脚架,还要用快门线;2、光圈不宜太小或太大,F8到F11之间;3、最好是没有直射光,如小阴天,不建议闪灯,机顶弹起的闪光灯不能使用;4、速度1/80就可以,更快当然好,不得已时,1/60也行。5、有条件时,使用全画幅相机和标准镜头,不建议用广角镜头;6、对焦在第二排中间人的眼睛上,排数太多时,则第三排;7、多拍,使用连拍,使用RAW格式存储,使用软件后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