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客任务 复活「较于骇客任务系列重启的骇客任务复活扮演着什么角色」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11更新:2023-01-02 11:04:46

从1999年《骇客任务》到2002年《骇客任务:重装上阵》,再到2003年《骇客任务完结篇:最后战役》。较于《骇客任务》系列,重启的《骇客任务:复活》扮演着什么角色?

2021年《骇客任务:复活》由拉娜华卓斯基独力执导,电影开始时,基努李维饰演的托马斯安德森好好地活在某个现实里。

尼欧/汤玛斯安德森、莫斐斯和崔妮蒂的记忆都消失了,他们以全新的身份活在母体中──此刻,有支小队出动,要扳回应当有的秩序;一群熟悉却陌生的人,重演无数次的段落,朝向这个曾经存在且依然延展的世界⋯⋯

院线热映的《蜘蛛人:无家日》以「多重宇宙」的宣称,将前面几集一网打尽,所有好人坏人共聚一堂开起大乱斗派对,在宇宙支线的辐臻点上一起(在汤姆荷兰所隶属的宇宙里)往前再走一点点。但《骇客任务:复活》牵连前面三集的方式,则是另一套逻辑。

对我来说,这次的《骇客任务:复活》并非准备日后进一步扩充出「《骇客任务》宇宙」,而是与之相反的,从后设的角度重新收束、或甚至可说重新终结这个系列。当然,在后设的位置上,每个终结恰恰是新的开启。

电影里那个近乎不怀好意、取消又勾连一切的意象,让人想起尼尔史蒂文森1992年的科幻小说《溃雪》。这部小说中展现了理性所肇致的两个极端但同时存在的极权与自由社会,曼延的混乱和暴力可以反推回是来自工具理性的影响,但当身处的一切景象都可以用「执行一个计算机程序(所获得的界面)」来表示,而程序/语言事实上会全新格式化每个人/物件的脑,则我们所在的就是个一切相连结却漂浮虚无的世界。

尼尔史蒂文森曾认为如「虚拟实境」这类词汇太笨拙而无法尽其意,他创造了avatar(虚拟化身,也是《阿凡达》片名)和(小说中译为「魅他域」,也是最近产业热议的「元宇宙」)这两个字。

但尽管对这个想象的世界多所批判,《溃雪》中的「魅他域」却有种出了那里就不复存在的魅力。如小说中对该时空之自述:

「咒语,一种有魔力的语言。⋯⋯今天人们已不相信有这种东西。除了在魅他域,一处可能还有魔法的地方。这城是由代码创造出来的虚拟结构,代码也是一种形式语言──电脑了解的语言,因此整个城可视为一个巨大的咒语,透过光纤网络不断将自身表现出来。⋯⋯这是个故事但也是个咒语,是一部自我应验的小说。」

而这份「当一切都是假的,则置身其中必然全部为真」的拉扯,在史蒂文森的《鑽石年代》更为浸淫。

曾让影迷沉醉于解谜解密的《骇客任务》三部曲,到了《骇客任务:复活》,那一切却是被从更高一层往下看的界面;大量插入的前三集画面回顾、对经典段落的重演所造成的连串déjàvu,并非要召唤影迷回忆,而是在抹消它们,或说是将其降维。

蓝药丸和红药丸的选择已无意义。因为以再后设一层出去的角度看,如果蓝药丸可以帮人深深植入所在的现实,则这段路程也将抵达足以破解这个现实的临界;而红药丸的所谓觉醒,终究会意识到、然后卡在原本被设好的边界,仍然是个现成的现实──蓝红药丸只是Möbius strip的回路入口,无所谓谁才平庸、而何者又是解药。

简单地说,《骇客任务:复活》是一部「『关于』《骇客任务》三部曲的电影」,它用这个「关于」去跟三部曲本身进行互动。它既不是前传、不是后续、也不是番外篇、也不是平行的彼个宇宙,而是:三部曲本身是有边界的,指出这个边界,就可以重新再把玩和凝视这个我们原本以为已经通透了的故事。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