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现象级电影来看,多是从现实题材出发的电影,例如《羞羞的铁拳》、《七十七天》、《战狼2》、《冈仁波齐》等等。这一现象主要还是因为我国商业片缺乏动画产业整体规划,难以形成从源头到推广的完善生产,进而使得最终的市场上鲜有动画电影问世。这些综合原因使得动画电影成为了我国电影内容产出的薄弱环节。
带有一定知名度的电影外围人士也能让自己的电影形成一定口碑。从今年的电影市场来看,不乏各路人都来“掺一脚”的现象,可以说现在在拍电影不一定都是导演。例如今年大火的电影中就有话剧演员拍的,也有武打演员拍的,甚至还有电商拍的电影也形成了讨论热度。
电影内容的问题,前几年出了不少剧情垃圾,但是票房高涨的电影,一会导致一些导演忽视花时间力气去斟酌剧情,因为你花了那么多时间效果没有太多进步,何必浪费时间,找几个高颜值,大长腿,小鲜肉,票房杠杠的,所以有这个成功经验,谁去烧脑设计剧情?
数量的增加是否意味着电影质量的提升呢?如果说起电影的质量,势必要从内容方面进行探讨。从2017年的电影市场来看,热门电影种类繁多,但是商业片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其中有多种常态主题,例如古装玄幻、现代谍战等等,也不乏部分优秀的喜剧电影。
高增长的国产电影却并未面面俱到。从今年的优质热门电影来看,仍然缺乏高口碑的动画电影。这一现象在国际市场中还是很罕见的,仅从当年上映的美国动画电影中,我们就能看到诸如《寻梦环游记》、《宝贝老板》、《神偷奶爸3》等多部高票房影片。
主要有两大因素在主导着电影的口碑。其一是豆瓣电影评分,这一评分系统的影响力逐渐加大,网友在买票前从上到下不断刷着评分,按照分数买票成为不少用户的选择。这样的购买方式让用户省心省力,但是“犯懒”的用户也在被评分系统给无形绑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