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一手烂牌打好的典型乱世里她这样出牌终完成人生逆袭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67更新:2023-02-20 17:28:09

相比民国时期将一手好牌打烂的名媛陆小曼等一众女子,胡萍绝是另类一般的存在,她属于在乱世里将一副烂牌打好的典型。而胡萍之所以能打好烂牌,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因为:她会看牌且懂得关键时刻的出牌技巧。

胡萍生于1910年,祖籍湖南长沙。因家境贫寒,在湖南省立长沙女子中学读书时,胡萍就不得不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在远东咖啡厅做女招待。

在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陆小曼等正为穿哪件高档旗袍出席宴会发愁时,胡萍却正在咖啡馆靠打工挣学费和生活费。那段时日里,因为要工作,她学习的时间实际非常少。胡萍喜欢写文,但每天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小房子时,她还总不忘提笔创作几行文字。

相比其他旧时代女子,接受过新思想教育的胡萍是不信命的。她总觉得,凭着自己出众的容貌、异于常人的野心和肯吃苦的精神,她终有一天会离开那个一下雨就四处漏水的小黑屋。

在进入远东咖啡厅做女招待后,见识了各种上海名流的胡萍更加坚定了内心的想法。她想像他们一样体面地活着,她知道,要过那种生活首先必须跳出现在的环境。而如何跳出,胡萍能想到的是依靠贵人。

胡萍觉得在咖啡厅频繁接触上海名流的她,只要看准人并且说服他帮衬自己,她的未来便将完全不一样。打定这种心思后,胡萍在咖啡馆做招待便非常用心了,她知道自己命运的突破口很可能就在某个名流身上。

不久,一直在伺机等待机会的胡萍终于等来了她认为的突破口:一直在上海的长沙剧作家田汉先生将来咖啡馆会故友。

胡萍得到这个消息后几乎激动得整晚没睡着,看过他《咖啡馆之夜》等作品的胡萍觉得,这个很性情的大才子定能慧眼识珠发现她的独特。

那日,田汉到咖啡馆坐定后,胡萍确定来人身份后便径直走到了田汉的跟前,她将一杯磨好的咖啡轻放在田汉的桌前后道:“我请您的!”

田汉有些诧异地抬头看向来人,只见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张很有特点的年轻女人脸,这女人的眸子闪着光,这光告诉田汉,这个女人不简单。还未等田汉开口,胡萍便继续开口道:“我不做塘里的鱼了,我得到江里去海里去!那里才是我活跃的地方呀。"

胡萍说完这句话后,田汉猝不及防地被击中了,这段话不正是他在作品《咖啡馆之夜》里的对白吗。天汉端起咖啡送到嘴边却又放下道:“不是所有鱼都适合大江大河。”

胡萍听到田汉接话心里一阵激动,但她知道这种时候她的脑子一定要清醒,于是她努力定定神道:“你可以试试,试过才知道这鱼适合哪儿。”田汉听完胡萍的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再次端起咖啡扫了一眼周围道:“看打扮你是这里的招待,你确定这样的你能适应江海的风浪?”

胡萍环顾了下人来人往的咖啡馆似答非答地道:“你能我多大的舞台,我就能有多大的心。”

如胡萍所想,田汉答应推荐带她去上海从事她喜欢的戏剧工作,她成功从一个咖啡馆招待成为了一名戏剧演员。这便是胡萍第一次以极好的出牌技巧,为自己赢来的一次高升机会。

此后,胡萍很快便在田汉的南国剧社出演了《街头人》、《乱钟》等舞台剧,她比谁都清楚自己机会的来之不易,所以每次演出她都分外卖力。

工作之余,她还不忘苦恋舞技,因为她知道在大上海这是一种极好的社交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她可以轻易结识名流得到更多的机会。

在灯红酒绿中摇曳着自己身体与名流相拥起舞时,她还不忘在暧昧中各种寻找机会。

后来,为了更好的发展,胡萍跳槽进入明星公司。可惜,在这里,没有背景、后台的她并未得到重用。但在等待中,不肯就这样永远被埋没的胡萍开始自己创作剧本。

决心自己创作剧本前的那个晚上,胡萍站在她位于上海的小出租屋里对自己说:“他们不给机会,我就自己创造机会,不就是没有好剧本吗?我自己写。”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很快,野心勃勃的胡萍真的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剧本《姊姊的悲剧》。也正是通过这部剧,胡萍成功将自己的才华和演技完美融合。这次尝试,也为她赢得了“明星作家”的美誉。

这之后不久,在田汉的帮助下胡萍跳槽进入艺华,在成功出演了多部电影后,她终于在电影圈占得了一席之地。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个“红色的30年代”,当大部分艺人都以各种理由拒绝出演田汉等导演的“左翼剧”时,胡萍却丝毫没被可能的危险吓住。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下,个性决绝的胡萍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转折:她由一个“商女”的形象脱胎成了最英勇的“左翼剧人”。她用艺术这把唤醒民众的武器在“自由厅”演绎的田汉作品《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至今仍是感动国人的经典存在。

胡萍总是这样,她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懂得什么是值得去付出的,她更懂得如何在合适的机会将自己手中看起来不错的牌打出去。

成为艺华台柱子后的1936年,年26岁的胡萍并不满足,她决心第三次跳槽,这一次,她跳到了新华影片公司。正是在这里,胡萍走到了她人生的最辉煌时刻。凭借着《夜半歌声》这部惊悚片,胡萍成为了中外知名电影明星,她的“作家明星”的头衔从此响彻了十里洋场内外。

自这年起,胡萍的特殊红妆,即“口辱红,衣服红,腮帮子透着点红”开始成为上海滩妆容的一种另类潮流,她还因此得了一个“红姑娘”的雅号。

1937全面抗战开始后,胡萍还响应号召开始用艺人的方式进行抗日宣传。自此,胡萍在人生的自我实现上也终于得了圆满,这样的圆满用她自己的话说便是:“我终于成了一个真正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了”。

然而,在事业红火、个人理想得到实现之时,胡萍却并未因此得意,她反而清醒地意识到:从舞台上下来卸下红妆后,她依旧会被打回原型。相比那些家世好、背景好的名媛,走到今天的她依旧只是那个薄命的女郎罢了。

胡萍知道,电影是青春饭,要想彻底改变命运,必须有一个更好的出路。而对于天下女人而言,最好的出路多是男人。可望着身边这个一直痴痴陪伴自己的同居对象阿唐,她又不禁悲从中来。

胡萍和阿唐最初相识是在他还是暨南大学的学生时,那时的他英气逼人,她则灵动妖娆。他们的感情属于一见钟情式,这些年,无论她在哪儿,阿唐都寸步不离地陪着。为了她,他可以放弃任何。

潘孑农在《舞台荧幕六十年》中写到阿唐对胡萍的种种时说:“无论胡萍去哪里,他都不言不语地跟着,好像自己根本不存在一样。每次胡萍拍戏时,他都默默坐在一旁看着心爱的她微笑。”

这样的他,是爱极了她的。

可在她一步步走到灯红酒绿里,一次次走到事业巅峰时,她再回首看他,怎不生出落差来。胡萍想要的富贵、安逸未来,阿唐给不了。

一次应酬完回到家,刚到家门口阿唐便笑脸盈盈地接过她手中的衣服和包道:“今天回来又有些晚了,我给你热饭,今天做了你最喜欢吃的辣椒炒肉。”

看着阿唐的笑脸,胡萍刚到嘴边的那句“我吃过了”生生被咽回去了。饭间,阿唐照旧一边给她夹菜一边热切地问她新戏的进展,她端着饭碗扒着饭随意应付着,心里却早已翻江倒海。

阿唐最大的优点和最大的缺点都在于:他把胡萍看得比什么都重,之所以说它是缺点自然是因为,这样一来他对事业便自然地没那么上心了。胡萍曾寄希望于让他靠自己的人脉闯一番事业,可阿唐却总说:

“钱够用就行了,我现在的工作就挺好,即便你以后不挣钱我也可以养活我,我只想多些时间陪着你。”

阿唐并不知道,在大上海尝过大鱼大肉的胡萍,已经对诸如“辣椒炒肉”一类的饭菜不那么有期待了。她想要的生活和阿唐能给她的,相差太多。

在见识众多名流后,胡萍再看阿唐终究也不那么顺眼了,他的爱慢慢变成了压在她心上的负担。偏偏,这种时候阿唐还因病双目失明了,阿唐遭难后,胡萍对他彻底失去了信心。

一日,阿唐从外边回到他们的出租后,他终于在屋子里感受到了空荡,不用摸索,他便知道:“她终究还是走了。”那日,阿唐守在空荡荡却依旧残留着胡萍气息的屋子里忍不住哭出了声……

胡萍离开后已双目失明生活无着落的阿唐在一个风雨夜,用上吊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只是,这一切胡萍是否知情便不得而知了。

胡萍离开阿唐后,包括田汉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她究竟去了哪儿,人们只在一些风声中依稀捕捉到一些关于她去向的消息。在这些消息中,最广为流传便是纸媒和影评人潘孑农的说法。

1942年,曾与胡萍打过交道的潘农在重庆偶遇了失踪多年的胡萍,当时她正坐在一台崭新雪弗莱轿车上。轿车停下后,衣饰华丽、浓妆艳抹的她款款从车上跨出,尾随其后的,是一位五十开外的白胖胖的绅士,此绅士正是国民政府粮食部部长……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