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坛澍语:新中国22大影星之上影厂明星四:孙道临祝希娟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92更新:2023-02-20 18:35:10

孙道临:儒雅小生的“道到清临”

孙道临从影半个世纪,奉献给喜爱他的无数观众二十余部电影作品,其中的《渡江侦察记》、《家》、《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是大家公认的代表作,但孙道临却说他较为满意的则是《不夜城》中扮演的资本家张伯韩,其次才是《早春二月》中的萧涧秋,再次就是《家》里的高觉新。这三个人物确实和孙道临自身的某种气质有相互关联的地方,但又是他勇于突破本色化表演、大踏步转向“性格化”演技并取得成功的外在体现。

话说1952年底,根据上级的指示,上影厂演员剧团决定组织一批演员,到朝鲜前线去慰问并体验生活。经党组织决定,由上影演员剧团的范正刚带队,成员有孙道临、冯喆、穆宏、仲星火、铁牛、凌之浩、金乃华、潘文展、孙永平、史原、王琪、叶小珠共13人。出发之前,上影剧团专门组织了欢送会,在万航渡路艺委会的小洋房内,13名演员一个个神情严肃,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气氛。

孙道临和其他的同事都郑重地表态说:“把这次前往朝鲜前线一行,不仅仅是看做一次单纯的体验生活,而且要把这看做是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一次考验。”大家还庄严地宣誓:“一切听从组织的安排和统一指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真正合格的战士。”几天后,孙道临和同行们从北京乘上火车,再辗转三天两夜,大概是一周后从丹东边境,终于到达朝鲜前线。孙道临和同事被安排在志愿军政治部附近的山洞里,13张床头尾相接,大家开始了朝鲜前线的生活体验。

孙道临在前往朝鲜之前途径北京在天安门广场留影

可是,大家的激情和想象,并没有和现实相吻合。13个人整天被命令待在山洞里,只能听到远处的炮声和飞机在天空的轰鸣声,并没有置身于枪林弹雨中。为此,大家纷纷请求下连队体验生活。终于等到一天下午,政治部文艺处长来到洞里,他首先安定大家的激动的思想情绪,接着讲起了志愿军的英勇事迹。处长所讲的前线故事和他发自内心的一席话,确实对大家震动很大,也激起13个演员纷纷请战的高涨情绪。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表明决心,刚刚平静下来的情绪又振奋起来。13个人的请求很快得到批准,每两个人一组,分头下到一个团的几个连队中去。巧得很,孙道临跟冯喆分在同一组的同一连队。

说起来孙道临和冯喆两人之间是再熟悉不过了,当年上海沦为“孤岛”,他和冯喆都在“同茂”和“国华”剧社,冯喆还曾经主演过孙道临根据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改编的话剧《魂归离恨天》,在其中扮演男主角克里斯托夫。冯喆的从艺经历,也同孙道临非常相似,除了黄宗江,孙道临就跟冯喆最要好了。眼下孙道临和冯喆所下的二连,正随着全团向西海岸开拔。

大雪纷飞,一片萧条,部队默默地前行,步行所见的是一座又一座城市的废墟,还有一处处残墙断壁,连着一个又一个的弹坑,这是罪恶的战争给朝鲜人民带来的不幸。当部队路经平壤时,这里竟是一片瓦砾。在城郊的地面上仅有几根孤零零的木杆,上面缚着高音喇叭,放送着雄壮的进行曲,鼓舞着战士们的斗志。除此之外,只有零零落落地通到地面上来的短小烟囱,还冒着饮烟,似乎告诉人们,居民都只在地下穴居生存了。

孙道临(后排右三)与上影剧团慰问团在朝鲜合影

孙道临跟随着部队一路行军,路过平壤的第二个晚上,二连在一些依山开凿的窑洞里住下。到了半夜,大家突然都被震耳的轰炸声和窑洞窗棂的震撼声惊醒了,窗前不停地闪动着炫目的白光,远处是持续不断的轰炸声,响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停息。第二天一大早,指导员告诉二连的同志们,昨夜八连在一小镇上宿营,被敌人发现,并偷打信号枪引来敌机,八连的战士牺牲惨重,几乎无人幸免。孙道临一听到八连,顿时想起那正是队长范正刚所在的连队。

孙道临和冯喆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叫出老范的名字。他们俩急忙向二连长请假,一路小跑,匆匆赶往八连所在的那个小镇。然而,孙道临和冯喆看到的那个小镇已经成为战士和老乡的新坟场。硝烟弥漫,断墙残垣,死尸遍地,令人不忍目睹。在废墟中,几个朝鲜老人正在默默地埋葬死者,脸上已经悲哀得没有了任何表情。孙道临和冯喆来到陈放牺牲战士们尸体的现场,一一辨认着我们的队长范正刚。

尸体中没有老范,难道老范有幸死里逃生?这时营教导员告诉二人:范正刚的尸体已被在四连的凌之浩和仲星火提前赶到认领走了。听对方说,老范是被美军投下的燃烧弹烧死的,很惨,他的遗物只有一块破损的手表。望着无言的山丘,孙道临的耳边想起不久前分手时老范说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如果大家能有所收获,我就是牺牲了也情愿。”他的铮铮誓言,想不到真的不幸言中,成了生前的遗言。后来,范正刚的遗体,由铁牛护送到丹东,在当地的烈士陵园安葬了。

孙道临主演影片人物造型

朝鲜前线一行,在孙道临的人生历程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终身难忘的记忆,作为一个演员,孙道临的思想和言行无疑得到了一次大幅度的升华,这也为他日后在银幕上塑造《渡江侦察记》中的李连长、《南岛风云》中的指导员、《红色的种子》中的游击队队长、《51号兵站》中的新四军政委等一系列“兵”的光辉形象,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生活源泉。这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孙道临早已经完整而详细地记录在出版的散文集《走进阳光》里。这既是对如烟往事的真切追忆,也是对已经先后离开人世的昔日同事加战友冯喆、穆宏、范正刚、铁牛、仲星火、凌之浩、孙永平等人的深情怀念。

孙道临散文集《走进阳光》图书封面书影(上海人民出版社)

我们通过孙道临半个多世纪的银海生涯,尤其是在新中国红色银幕上塑造的一系列“工农兵”人物形象,再反观他自认为擅长饰演的知识分子类型,其中角色的差异、人物个性的突显,以及作为演员自身与生俱来的气质,再折射到他不同的银幕形象,我们就不难看出这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所蕴藏着丰富的潜力,以及才华横溢的本领在银幕上游刃有余的厚积薄发。

孙道临、李玲君、齐衡、孙永平在影片《渡江侦察记》中一镜头

1948年,孙道临从他出演的影片《大团圆》中饰演主要配角的表弟开始登上银幕之时,继而在1949年的影片《大雷雨》《乌鸦与麻雀》和《民主青年进行曲》中出演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大学生,本色表演是孙道临从影伊始的开端起步;

孙道临与上官云珠参演的影片《乌鸦与麻雀》剧照,该片重新公映后,刊登在当年的《大众电影》杂志封面上

1951年,孙道临在影片《女司机》中饰演的周技师,应该说是他积极努力迈向红色银幕大力提倡和主导“工农兵形象”可喜可贺的第一步;

1954年,孙道临在事如其名的影片《渡江侦察记》中倾情塑造的男主角李春林连长,连同这部深受广大观众由衷喜爱和欢迎的经典电影名片,声名鹊起,在经历过新旧社会和同时期从事表演行业的演员队伍中,脱颖而出,鹤立鸡群。

孙道临与李玲君主演影片《渡江侦察记》剧照,刊登在当年的《电影故事》上

随后,经过脱胎换骨的努力转型,孙道临在陆续几年高频率的上镜保持基础上,依然不断延续并刷新其红色银幕形象的新记录:1955年,在描写海南游击队对敌抗战的影片《南岛风云》中饰演指导员韩承光;1956年,在描写治理淮河的影片《春天来了》中饰演副社长鲁淮生;

孙道临主演影片《春天来了》剧照,刊登在当年度《大众电影》杂志封面上

1957年,在描写地下党员敌占区展开革命斗争的影片《红色的种子》中饰演区队长雷鸣;1958年,在描写潜伏上海从事秘密谍报工作的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饰演谍报员李侠,是孙道临演艺生涯中所有塑造革命者形象中最为出彩、也最广为人知的一部经典佳作;

孙道临主演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刊登在当年的《电影故事》杂志封面上

1959年,在描写“大跃进”浪潮中上海里弄家庭妇女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影片《万紫千红总是春》中饰演转变中的“中间人物”姚宝卿,这是孙道临有别于以往任何一部电影饰演角色的另类形象;

1960年,在描写大革命时期及若干年间红色一家人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影片《革命家庭》中饰演地下党员江梅清;

孙道临在影片《革命家庭》中

1961年,在描写上海地下党在日寇统治下从事地下斗争的影片《51号兵站》中饰演新四军政委......从长长的演员业绩年谱中不难看出作为演员的孙道临,在心中银幕长廊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银幕形象是如此的光彩照人,深入人心,给广大观众留下了不同程度的清晰印记。1962年,孙道临获得国家文化部评选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实乃是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孙道临与谢芳等主创人员在影片《早春二月》外景拍摄地工作照

孙道临与师伟主演的影片《不夜城》局灶,刊登在当年度的《上影画报》杂志封面上

她还由衷地赞扬道:“我们不愿做一个昙花一现的明星,希望做一个有艺术生命力和跟时代一起前进的艺术家。这一点,孙道临当之无愧地做到了。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是永远不会老化的。”

孙道临导演、主演《雷雨》,扮演周朴园,与顾永菲在影片中一镜头

孙道临的艺海引路人黄宗江老师曾经不止一次总是说“孙道临是一首诗。据他年轻时成长的轨迹,似应成为一个诗人,或哲学家,却误入剧坛、影坛。”反过来又像孙道临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黄宗江,说不定他真的可以成为一个哲学家或诗人,但是,中国影坛上却会缺少一个颇具“诗人”气质的电影艺术家。

孙道临在日本拍摄影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时留影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电影剧照

为此,作为孙道临“同岁、同窗、同行、同乡”的黄宗江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地了解他,就给了他这么一句最中肯、最简练、也最恰到好处的高度概括和精辟总结:“孙道临是一首诗,是一首舒伯特和林黛玉合写的诗。”

孙道临主演影片《家》

从此以后,始终充满着幻想的孙道临无论是演话剧还是拍电影,舒伯特总是一直伴随着他,“他使我感到自己并不过分孤独,使我知道生活原不可能是一场绯红色的梦,许多人都同样不时要在悲伤苦闷中挣扎,寻求自己的路”。生活中充满幻想毕竟是一件好的事情,它会给人以憧憬,以期盼。

孙道临主演影片《李四光》人物剧照,刊登在当年度《大众电影》杂志封面上

有一篇文章是这样写孙道临的:“在天地万物变化间,舒伯特给他以希望和安慰,而他又以他的艺术创作才华,给人民大众送去诗人般的激情和春天的欢乐!他为哈姆雷特配音的那段关于生与死的台词,简直成了独白的经典;萧涧秋虽然经过十多年的磨难,但他那充满书卷气的忧郁神情却不知拨动了多少个陶岚的情弦!据说,萧涧秋脖颈上那条不起眼的深色长围巾,在当时成了市场的抢手货,青年男女情不自禁都选择它,作为表达爱情的互赠礼品。更有许多痴情的傻女子把萧涧秋和孙道临合二而一,给他写去一封又一封的情书,痴痴地等候在电影厂的门口,只是希望能一睹他那潇洒的身影和他那略含一丝忧郁的眼睛。”孙道临将舒伯特对世间的爱融入他的每一个角色,又化作他那深邃的诗情传递给喜爱他的无数观众。这或许就是孙道临艺术风格的魅力所在。

孙道临晚年执导的最后一部电影《詹天佑》,终于圆了他一生的梦

电影界的老前辈、老领导陈荒煤评价孙道临的话是:“一个优秀演员最宝贵的荣誉,就是把他扮演的形象永远留在广大群众的心灵中,观众不能忘记李连长、李侠、萧涧秋,也就不能忘记孙道临。”

孙道临与谢芳主演影片《早春二月》

孙道临是一个演员,是一个明星,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电影艺术家。许多人谈到孙道临,一致的看法就是“他的作品能够得到观众和社会的共同承认,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他是一位学者型的艺术家。他是用一百倍的努力来获取一分的成功。他的表演艺术、语言魅力、文学修养都是他后天孜孜不倦、一丝不苟学习的结晶。功夫在诗外,这些文化修养为他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因为这样,人们把孙道临亲切地称为“儒雅小生”,把他和同时代的冯喆、王心刚、庞学勤并称为五六十年代中国影坛上的“四大英俊小生”。

孙道临与王文娟出席家乡为他建造的“孙道临纪念馆”开馆落成仪式

回首往事,辉煌璀璨,孙道临坦率而言:“当然,明星是有的。只不过有许多不同处,譬如在物质生活上,我们的明星大都并不属于那种令人艳羡不已的范围。没有那样令人咋舌的高额酬金,没有豪华别墅和小汽车。然而,就我个人来说,并不因此感到有多大遗憾。”

2007年2月2日,86岁高龄的孙道临抱病回到故乡嘉善,参加筹备了近3年之久的电影艺术馆的落成仪式。孙道临电影艺术馆是我国第一个以电影艺术家命名的综合性电影艺术馆。

坐落在家乡浙江嘉善的孙道临电影艺术馆内景

2007年12月28日,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86岁。

祝希娟:新中国影坛上第一位“百花影后”

“出死入生破旧笼,海南岛上皆东风。浇来都是英雄血,一朵琼花分外红。”这是大文豪郭沫若在新中国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大会上给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祝希娟的题词。祝希娟首次登上银幕,便因在故事片《红色娘子军》中成功地塑造了红军女战士吴琼花的形象而获得此项大奖,一举成名,随后又入选了国家文化部评出的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用祝希娟的话来说,“我是一个幸运儿”,初次踏上艺海之旅就成名成家,祝希娟的感触很多、很多⋯⋯

往事涟漪,回味甘甜,早在上世纪并不遥远的1959年,祝希娟在“上戏”进入了第3个年头的学业阶段。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的导演谢晋专程来到上海戏剧学院挑选演员,为的是他即将开拍的新片《红色娘子军》物色女主角。这部戏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性格活辣、敢于反抗的苦大仇深的女奴形象,找遍整个上影也没有适合对路的现成演员。无奈之际,谢晋考虑到可以从在校学生当中“挖”演员,于是,他就去剧场观看上海戏剧学院演出的现代话剧《在和平的日子里》,祝希娟也参加了这部戏的演出。

在演出前,谢晋来到后台,有意想看看能否碰上合适的演员。在后台的化妆间,谢晋正巧看见一对青年男女演员在大声的争吵,这对于慢声细语说话的上海人生活习俗来说,是很少见的事情。谢晋立刻被吸引住了,他看见这个女学生似乎十分激动,一双大眼睛带着怒气的激动神情,正在用手比划着什么。那种在男孩子面前毫不退步,不甘示弱、自然外露的突出个性,让谢晋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一下子被她那双火辣辣的大眼睛打动了。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在四处寻找的琼花吗?真是“踏破铁鞋我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祝希娟在影片《红色娘子军》饰演女主角吴琼花,在海南岛外景拍摄地试装造型

谢晋的内心感到一阵狂喜,但是,持重沉稳的谢晋并没有马上和演员打招呼,只是轻描淡写装作很随意的样子,通过在《女篮5号》中扮演12号队员的宫德仁询问了一下,知道了这个女生的名字叫祝希娟。在这时候,谢晋仅仅从外在的举动看到祝希娟的某些个性,但对于她能否真正掌握到几十年前的人物塑造,还不是马上能够拿得准,因为毕竟是贯穿一部电影的女主角,演员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一部影片的成败。这个祝希娟究竟是不是符合编剧梁信心里的那个琼花?演员的领悟能力和综合素质怎样?这还都是未知数。

祝希娟主演影片《红色娘子军》中一镜头

谢晋深知一个演员的选择,对于一部影片的成功率,是何等的重要。随后,谢晋又主动跟祝希娟接触了几次,观看到祝希娟的形体课和台词表演,还听了几段她演奏的钢琴曲,这些都是谢晋的有意观察和亲自了解的过程,但他并没有告诉祝希娟真实的目的。通过半个多月的直接频繁的接触,作为导演的谢晋的心里有了些底。这个时候,祝希娟在谢晋的心里基本上定了位,但他依然没有直接挑明,而是背着祝希娟向“上戏”借人。当时,学校有明文规定,凡在校学生绝不允许外出接戏,对于此事,校方自然是毫不松动,态度明确地一口回绝。而谢晋又非祝希娟莫属,想方设法地一定要借到她。

祝希娟主演的影片《红色娘子军》剧照刊登在当年的《大众电影》杂志封面

半年之后,几经周折,谢晋通过时任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的出面和私人关系,这才把祝希娟招至麾下。这些过程对于还在学校上课的祝希娟,自然是毫无所知。接下来,剧组立刻成立,大队人马开往海南岛去体验生活,在从广州转道的时候,谢晋特意从广东军区请来这部影片的编剧梁信,并把已经到组的娘子军演员都集中到一起,并没有点名由谁来扮演女主角,再让梁信当面亲自来以自己的眼光确认一下,究竟是哪位演员来扮演吴琼花最为合适?

在宾馆大厅里,祝希娟、向梅、王黎、张纬明、史淑桂、蒋逸芳等娘子军们一字排开,等候着梁信的检阅。梁信风尘仆仆赶来,连气都没有来得及喘上一口,就让谢晋给拉到娘子军们面前,仔细观看,谢晋是想让梁信有一个本能的直觉,这样验证各自的判断更为准确一些。当梁信用眼睛仔细扫完一遍面前的女演员,他用手指了一下祝希娟,脱口而出“就是她”,表示认同。

祝希娟与向梅在影片《红色娘子军》中的剧照,刊登在当年的《上影画报》杂志封面上

一导一编在不同的地点,都不约而同地认定了同一个演员,两人的直接感觉简直一模一样,一向老成持重、含而不露的谢晋忍不住地微笑起来。当时,梁信一见到祝希娟时也突然愣住了,虽然在他笔下所写的琼花,是糅合和融会了好几个红军女战士的原型而加以艺术创作,但眼前这个祝希娟的外在容貌和简单的动作,似乎和他心中的那个早已成型清晰的琼花,有几处一时说不上来的相似之处。梁信的点头默认,自然让谢晋感到一阵惊喜,他坚信,作为专科学习的祝希娟,是可以胜任这个编导都一致认同的琼花的。再次银幕出征,就得心仪良将,在上海谢晋就当场拍板,最后确定由祝希娟担纲出演剧中的女主角吴琼花。

祝希娟得知第一次上银幕,就将要饰演这么一个戏份很重的角色,她自然是激动得一整夜也没有能够合上眼睛。对于这部《红色娘子军》,刚上银幕就领衔主演,对于剧中那个年代久远、没有半点生活的角色,怀疑自己又能否挑得起这个重担?为了这部电影的拍摄,祝希娟做足了功课。在摄制组前往当年红色娘子军海南岛的各个根据地进行前期访问和体验生活的时候,她与剧组的其他演员一起,在原娘子军连长冯增敏带领下,请她回忆1930年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唯一女子武装“红色娘子军”的详细情况。

祝希娟主演影片《红色娘子军》剧照,刊登在当年度的《上海电影》杂志封面上

祝希娟对那一段时间的情形自然是记忆深刻:“我们剧组的主创人员在当地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学习。每天清早六点钟就起床,然后参加军训,打靶、急行军、露营啊什么的,每天都排得满满的日程,直至太阳落了山才回到驻地。一整天下来,大家都累得要死,可到了晚上,还有抓紧时间凑到煤油灯下,看一些从当地档案馆提供的历史资料,再结合剧本的故事情节,琢磨人物塑造的特征性格。大约经过一个多月真刀真枪的实地体验,我好像是脱胎换骨了一样,

对着镜子瞧着自己的脸,已经被晒的脱掉了一层皮,衣服外面的皮肤也是被海南岛热带紫外线给晒的黝黑黝黑的。说来也怪,我在心里对演好吴琼花这个角色,和一个多月前相比,明显感觉不一样了,心里有了底,也没有当初那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了。这就像是谢导演所说的那样,是上路了。”祝希娟就这样走进了《红色娘子军》剧组,走进了她非凡的艺术人生⋯⋯

1962年,祝希娟荣获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郭沫若将亲笔题词作为特殊的奖状赠送于她

郭沫若欣然给荣获《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的祝希娟亲笔题词

1961年年初,根据国家文化部部长夏衍建议向建党四十周年献礼的《红色娘子军》上映后,顿时像一阵旋风一样,立即席卷了全国各大影院。此时,正赶上中国电影家协会于1962年5月22日纪念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的前一天,在政协礼堂隆重举办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颁奖活动,初出茅庐的祝希娟所扮演的女主角吴琼花,通过民间评定,选票最多,获得了“最佳女演员奖”,从而成为新中国影坛第一个“百花影后”,此时,已经从“上戏”毕业分配到上海实验话剧团的祝希娟,芳龄24岁。

祝希娟在影片《燎原》中饰演秋英

祝希娟和赵丹在影片《青山恋》中

祝希娟主演影片《啊!摇篮》剧照,刊登在当年度《电影创作》杂志封面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