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卿在反围剿时头部中弹曾有过两次起死回生的经历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01更新:2023-02-20 20:18:59

1949年4月底,太原刚刚解放的时候,一天傍晚,罗瑞卿收到了毛泽东从北京发来的电报,电报内容是:请罗同志和夫人务必火速赶来北京,有要事相商。

既然是毛主席亲自发来的电报,罗瑞卿夫妇很快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毕竟,在此之前,他们也接到过一些从北京发来的电报,但电报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火速”这种词语。

罗瑞卿和夫人抵达北京后,毛泽东派专人给他们安排了住处,二人安置好后,罗夫人一直待在房间里,罗瑞卿还没来得及休息,很快就被毛主席和周总理找去秘密谈话了。

谈话开始后,周总理说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马上就要成立了,可是直到现在,公安部长这个职务还空着,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中央经过研究,最终决定由罗同志你来担任,你觉得怎么样?”

罗瑞卿当时有点震惊,他想到,如果单纯说带兵打仗,当年在苏区开展工作的时候,自己积累了一些经验,也能把红军战士们管理得很好,可是要说当公安部长,他心里没底了。

图|罗瑞卿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经历漫长的战争年代后,一切都得重新开始,罗瑞卿怕自己辜负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信任,他觉得自己较难胜任公安部长一职。

正在罗瑞卿犹豫不决的时候,毛主席和周总理看穿了他的心思,接下来,二人向罗瑞卿详细分析了中央的考虑。方方面面的原因讲下来,最后,毛主席用一句话做了总结,说道:“你罗瑞卿这个人我放心,中央就是看上你了,再推辞可就说不过去了啊!”

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鼓励和动员下,罗瑞卿逐渐对自己有了一点信心,最终,他接受中央的安排,出任新中国第一任公安部长。

罗瑞卿对我党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胆忠心,大家一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1955年,罗瑞卿被正式授予大将军衔,就这样,他光荣地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0位开国大将中的一员。

图|罗瑞卿

当年在苏区开展工作的时候,罗瑞卿在反“围剿”时头部中弹,曾有过两次“起死回生”的经历,第一次是他自己起死回生,第二次,是他让别人起死回生,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呢?我们得先从罗瑞卿入党的事情讲起。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夏斗寅当时担任的是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4师师长,驻守在宜昌,他带领着部队投靠了蒋介石,开始进攻武汉。

为了保卫武汉,叶挺率领部队和夏斗寅部队展开激烈战斗,叛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武汉守住了。

罗瑞卿参加了这次战斗,在当时的战士们中间,罗瑞卿的一段话传得特别广,他常常说道:“我们既然要打仗,那就不要怕牺牲,被敌人的子弹打死,这不仅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而且过程也非常快,不用受到任何折磨,一眨眼就过去了!”

在这次战斗中,以叶挺为代表的众多共产党人,他们在罗瑞卿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和这些人的接触中,罗瑞卿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比先前加深了不少,罗瑞卿先后向相关同志提过,说自己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如愿。

图|叶挺

入党申请石沉大海后,罗瑞卿十分沮丧,他原本以为中国共产党是一座灯塔,是专门来为自己照亮人生道路的,可是等他奋不顾身地准备去追随的时候,这座灯塔却又突然熄灭了。罗瑞卿像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一样,继续在时代洪流的茫茫大海上无依无靠地漂着。

人们常用“屋漏偏逢连夜雨”,来形容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祸事一件接一件地到来的糟糕状况,那个时候的罗瑞卿就是这样。罗瑞卿当时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全身发高烧,又吐又泻,连着好几天吃不下饭。

汪精卫、张发奎等人接连叛变革命后,罗瑞卿有了离开部队的想法。最终,罗瑞卿脱离部队,回到武汉。一路上曲曲折折,受了很多苦,他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糟糕了。那个时候,罗瑞卿随身带着的钱并不多,付过返回武汉的路费后,就再剩不下多少了。

一听说罗瑞卿没钱了,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马上就开始给罗瑞卿找麻烦,要么说他对医护人员不礼貌,要么说他不讲究个人卫生。等罗瑞卿身上真的没有了一分钱后,医院的工作人员把他从病床上赶下来,随后,罗瑞卿被轰到了附近一间到处都是蜘蛛网的,阴冷潮湿的小屋子里。

生了重病的罗瑞卿明明需要晒晒太阳,需要身心舒畅,可是那间小屋子里连窗户都没有,如果不开灯,里边就是黑咕隆咚一片。但罗瑞卿也只能默默忍受这一切,身无分文,自己在武汉又没有任何亲人朋友,还能怎么办呢?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罗瑞卿说道:

图|罗瑞卿卧室

“当时的我被病痛折磨着,又举目无亲,沮丧和绝望的情绪像潮水一般一次次向我涌来,我甚至动过自杀的念头,想着死掉了,也就不用再遭罪了。讽刺的是,我当时非常虚弱,连往房梁上拴绳子的力气都没有了,因此,我没死成!”

几天后,住在附近的一位矮矮胖胖的老大爷发现了罗瑞卿,老大爷看起来憨憨的,人很善良。后来的日子里,老大爷就常常拿来一些粥给罗瑞卿喝,老大爷还会帮罗瑞卿简单打扫一下小屋子里的卫生。

罗瑞卿的身体在一天天地好起来,老大爷扔掉一些垃圾后,小房间里的空气也比原来好了很多,这些都有助于罗瑞卿康复。

罗瑞卿康复了,他走出小屋后见到的那个武汉,已经和先前完全不一样了。反革命的风暴席卷而来,祖国的大江南北都被一片腥风血雨笼罩着,众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逮捕和暗杀,大街上每一个人的表情看起来都很古怪,武汉城内到处人心惶惶,恐怖极了。

罗瑞卿费了好大力气,终于和一些共产党人取得联系,不久后,他们一起前往上海。一路上,罗瑞卿遇到了好几位当年读军校时的同学,有人看到罗瑞卿穿得破破烂烂,穷得叮当响,就准备给他指一条“明路”。

图|罗瑞卿

罗瑞卿当时愤怒极了,他没想到自己在这位同学的心中,竟然是一个随时改变内心想法、见风使舵的小人,罗瑞卿大笑几声,然后非常严肃地说道:

“我罗瑞卿今天把话放在这儿,我就是冻死饿死,就是被特务拿刀架在脖子上,也绝对不会投靠蒋介石、汪精卫这些人,国民党现在的权力再大都没有用,他们是和人民群众为敌的,共产党才是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的,将来的中国谁做主,现在还很难说!”

很快,罗瑞卿找到了共产党人,他又开始申请入党了。最终,经历曲折坎坷的过程后,罗瑞卿光荣地投入了中国共产党的怀抱,接下来,他一直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从事着秘密的地下工作。

罗瑞卿进入苏区后,由于他常常和罗荣桓一起开展工作,大家要是只叫“罗同志”,就很难区分他们两个。有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大家把稍微年长几岁的罗荣桓叫“大罗”,把年龄小一点的罗瑞卿叫“小罗”,这样的称呼又可以区分他们,又显得很亲切,同志们都很喜欢。

图|罗荣桓

1929年底,古田会议召开前不久,罗瑞卿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出色的个人魅力和独特的领袖气质,给罗瑞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个时候,毛泽东也是第一次见到罗瑞卿,问道:“罗同志是哪里人啊?家乡在哪里?”

罗瑞卿说道:“我是四川人,老家在四川省南充县。”毛泽东听到这句话后,他并没有再说什么,而是站起来,前前后后走了好几步,仔细观察了一下罗瑞卿。然后毛泽东说道:“川湘地区出生的人,身材往往不高大,四川的你和湖南的我却偏偏长得很高,我们都是‘长子’啊!”

毛泽东风趣的说法逗笑了罗瑞卿,也因为毛泽东的这句话,后来,罗瑞卿在红军队伍中,就有了一个“罗长子”的称呼。

图|毛泽东

在罗瑞卿的不懈努力下,军队中自古以来流行着的那些恶劣制度,被一点点地废除了,比如枪毙逃兵,比如对俘虏或叛徒执行过分残酷的刑罚。

与此同时,罗瑞卿将自己当年在军校中学到的先进思想和理念带到了部队中,他主张官兵平等、团结互助,主张建立新型的革命队伍,主张组建学习班,帮助红军战士们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知识文化水平。

1930年10月,蒋介石集结10万大军,开始疯狂进攻中央苏区。在第一次反“围剿”战役中,罗瑞卿担任的是红11师的政委,他和师长曾士峨一起率领部队和敌人展开激烈战斗,为这次战斗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后,罗瑞卿又参加了第二次反“围剿”战役,在这次战斗中,根据党组织的兵力部署,罗瑞卿和师长曾士峨带领着红军战士们来到富田和东固之间的位置,他们负责在那里阻击敌人。

附近的一座山崖叫观音崖,他们红11师的指挥部就设在观音崖附近的一座小房子里。关于指挥部的这座小房子,还发生过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罗瑞卿险些丢了性命。

罗瑞卿本人长得很瘦,但是特别高,大家如果要找他的话,那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在红军部队中,一眼望过去,人群中高出普通战士大半个身子的人,就一定是罗瑞卿。

图|罗瑞卿

进出指挥部的小房子时,罗瑞卿必须低着头才行,有好几次,他只顾着和师长曾士峨讨论敌人的动向,结果额头就撞到了门框上。

后来,就有人提出建议,说可以把指挥部搬到小房子外边来,就这样,大家在小房子旁边的空地上,搭起了一间临时的棚子。之后的很多时候,罗瑞卿就和曾士峨一起在这座棚子里指挥战斗。

战斗正式打响后,红军战士们刚刚进入阵地,还没反应过来,国民党反动派就已经把炮火对准了我军的阵地,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中,红军战士们根本来不及反击,只好四处隐蔽。

那座搭在小房子旁边的临时棚子,被炸得连影子都看不到了,罗瑞卿幽默地说道:“还是我命大啊,你们为了不让门框再撞我的头,就在外边搭了棚子,刚刚我要是站在棚子里的话,现在早就在和阎王老爷站在阴曹地府里指挥战斗了!”

红军战士们被敌人欺负得够呛,正憋着一股子怒火,罗瑞卿这段话让大家紧绷的神经舒缓下来,战士们被逗得哈哈大笑,曾士峨和罗瑞卿也跟着一起笑起来。

图|曾士峨烈士纪念碑

一直以“歼灭红军”为目标的国民党反动派,他们怎么舍得放过罗瑞卿这些人,炮击过后,几十挺机枪又架起来了,枪口全都朝着我军阵地,马上,子弹密密麻麻地射过来,像雨点一样。

那个时候,罗瑞卿正在和曾士峨一起拿着望远镜观察敌情,曾士峨反应很敏捷,就近隐蔽起来,罗瑞卿由于长得比较高,稍微矮一点的东西都难以掩护他。结果,一颗子弹就射中了罗瑞卿的脸,这颗子弹打中了动脉,一两秒内,罗瑞卿的整张脸上就都是鲜血了。

罗瑞卿当时是头部中弹,这是如今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所难以想象的,当年的无数红军战士中,有几个人是头部中弹后还能活下来的呢?因此,大家都非常担心,也非常紧张。

罗瑞卿中弹倒下后,师长曾士峨被彻底惹毛了,他一边命令阵地上的医护人员替罗瑞卿包扎伤口,一边拿着一把驳壳枪冲出阵地,最终,曾士峨率领着一支小队朝敌人冲过去,他大喊着:“替罗政委报仇,还罗瑞卿同志命来!”

等战斗彻底结束后,还没等红军战士们打扫战场,有人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个担架,罗瑞卿被抬到担架上,然后就被紧急送往附近的红军医院。

图|红军医院旧址

从战场到医院的过程中,罗瑞卿流了很多血,整张脸早就被鲜血涂成红色,担架上也被染红了好大一片,他本人一直昏迷着,毫无知觉,这让跟着一起往医院去的其他同志都非常担心。

罗瑞卿受伤的消息传开后,朱德总司令非常震惊,他马上吩咐苏区医院最好的医生,说必须全力抢救,无论如何都得保住罗瑞卿的性命。

这位医生给罗瑞卿做了很详细的检查,医生发现,罗瑞卿严重的伤势引发了大叶肺炎,罗瑞卿已经开始发高烧了,情况很不乐观。医生十分难过地提醒大家,说道:“同志们要做好思想准备,罗瑞卿政委这一次可能凶多吉少了!”

这句话刚一讲出来,苏区医院的许多医护人员都流下了眼泪,往日里健步如飞、活蹦乱跳的罗瑞卿,爱好文艺的经常哼唱革命歌曲的“罗长子”,他就要离开我们了吗?大家一想到这些,就特别难过。

既然医生都说罗瑞卿这次凶多吉少了,大家就忍着悲痛,开始替罗瑞卿准备后事。考虑到罗瑞卿的身高,一个战士说道:“罗政委长得这么高,给一般战士用的那种棺材可能用不了。”旁边的战士回应道:“对,我们得帮罗政委把棺材做得长一点!”

图|罗瑞卿塑像

就这样,红军战士们很贴心地给罗瑞卿制作了一个加长版的棺材,准备随时埋葬他。突然有一天,罗瑞卿的神志清醒了一点点,他隐隐约约地听到旁边有人说话,还有锯木头的声音。

罗瑞卿在昏迷了好几天后,经过医生的努力抢救,最终奇迹般地恢复了意志,他又活过来了,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家都特别开心。

关于这次“起死回生”,晚年的罗瑞卿常常幽默地当故事讲给周围人听,他说道:“这样的事情,我一辈子能遇到一次也不容易,我也算是摸了一回阎王老爷的鼻子了!”

很快,第二次“起死回生”又到来了。

第四次反“围剿”战役期间,红军部队缴获到一批药品,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下,苏区的物资供应非常困难,这批药品当时救了很多重伤病员的命,大家都非常珍惜。但是,在使用这批药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怪事。

这批药品中,有一种药没有贴标签,看形状,闻气味,它都很像奎宁。那个时候,部队里得了疟疾的红军战士很多,正是需要奎宁救命的时候,军团卫生部就把这些药当奎宁发下去了。

部队里的一位科长和警卫连的一个指导员当时正好疟疾发作,二人被病痛折磨得生不如死,因此,他们就首先用了这个药。

吃完这个药后,这二人马上觉得胸口处像点着了一堆火一样,同时还有恶心的感觉,他们显得特别兴奋,走路的时候都和往常不一样了,蹦蹦跳跳的。不久后,这位科长竟然像发了疯一般,拼命朝着附近的山上跑去,一边跑还一边狠狠地抓挠自己的胸口。

警卫连的那个指导员,很快也有了类似的症状。这种症状很像是中了什么毒,是谁在搞破坏?是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在什么地方下了毒吗?相关人员很快展开调查。

大家当时总共锁定了三个目标,首先是贫农出身的游胜华医生。很快,游胜华就被排除掉了,他是瑞金红色医务学校毕业的,是我们革命队伍自己培养出来的医生,又是共产党员,基本是信得过的。

这个药是军团卫生部发下来的,因此,军团卫生部的医务主任戴济民被列为第二个目标,他原来在吉安城内开过私人诊所,红军部队攻打吉安的时候,经过思想改造,他才最终进入革命队伍。

第三个目标是军团的卫生部长姜齐贤,他是国民党反动派那边的中校医官,是红军战士们俘虏回来的。戴济民和姜齐贤,他们一个是被我军争取过来的,一个是直接俘虏过来的,这两个人很有可能搞破坏,他们非常可疑。

追查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戴济民和姜齐贤两个人都非常紧张,他们心知肚明,自己早就对中国共产党非常忠心了,早就在全心全意地为红军部队服务了,又怎么会搞破坏呢?

可是,那位科长和警卫连指导员用药后的反应的确很奇怪,像发了疯一样,谁也说不清这是怎么回事。

后来,军团保卫局开始调查这件事情,罗瑞卿和聂荣臻亲自参与了这项调查工作,尤其是罗瑞卿,他很相信戴济民和姜齐贤二人,自己的命不就是这些医生保住的吗?要是苏区的医生被处罚了,以后谁还敢给受了伤的战士们看病?

图|聂荣臻

调查结果出来后,大家终于知道了真实情况。原来,那种没贴标签的药虽然看上去很像奎宁,但它其实是吗啡,大家在治疗疟疾的时候把吗啡当奎宁服用了,然后才会出现发疯一样的症状。

只是用错了药物,并非有人故意搞破坏,对戴济民和姜齐贤等人的怀疑很快就解除了,风波最终平息下来。

这就是罗瑞卿在苏区第二次“起死回生”的经历。罗瑞卿通过自己的正确判断和不懈努力,最终成功保护了戴济民和姜齐贤等人,也保护了苏区的和谐和安宁。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