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电影总是带着极强的个人魅力。邪不压正的剧情分析已经太多了,这次想从剧这个整体与剧外来评一评这部剧。换一个角度,会对这个剧有很不同的认识。戏里戏外的体会,再联想姜文这个人,我认为《邪不压正》这部电影简直就是姜文的“撕标签”之作。
邪不压正是姜文民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让子弹飞》一经播出就获得了极强的口碑,甚至被影评人各种解读。一部电影的容量解读出一个民国,甚至能够映射上下五千年。当时姜文是有点懵,又有点高兴的。随之推出了《一步之遥》却不想影评人立马翻脸,说这是一部“看不懂”的作品,说姜文飘了,甚至给姜文打上了“侮辱女性”以及“油腻中年”的标签。这次姜文又懵了,甚至正面回应“怎么会看不懂呢”!结果,《一步之遥》依然是姜文的滑铁卢。《邪不压正》这部片子,是《一步之遥》之后沉浸多年的又一力作。大家都以为姜文受打击了,沉寂了,江郎才尽了。却不想《邪不压正》把当初影评人给他的都反击了回去。可见姜文的自信与强大,邪不压正,感觉不仅仅是在讲影片里的故事,更是在讲姜文自己的故事。
在这个背景下,再看这部电影,就有意思多了。
“压着速度”告诉观众,你可以看的懂!!
不知从何时起,影评人就给姜文电影打上了“看不懂”的标签。《让子弹飞》可以让影评人解析到一句台词一个动作。《一步之遥》可以让影评人捏着一个镜头说姜文只想“女性的大白腿”。然后很多人都会问,姜文到底在讲什么啊?估计姜文已经受够了这些,所以这次《邪不压正》,姜文在电影介绍里面来了一个全面剧透,将整个“故事”原原本本的写出来。一看就是故事大纲的节奏,对照电影来看,简直和这个“剧情简介”丝毫不差。
不仅如此,在剧中,更是一再提醒观众,“压着速度”呢,您慢慢看!
“回敬嘴巴”给只有“大白腿”的人们,虚心接受批评?
在《一步之遥》里面,一开头在大上海歌舞厅里,就是一群舞女在跳舞。姜文的电影镜头给到的是舞女摆动的屁股和长长的大白腿,甚至有葛优和姜文在大白腿之间穿梭的画面。就因如此,姜文被狠狠打上了“不尊重女性”的标签。在《邪不压正》里面,许晴狠狠的抽了那些妄谈女性的“老男人”一人一个嘴巴子。看到这里,真的是不笑场都难。但是在后面,却又让许晴张着大白腿去引诱“小鲜肉”了!姜文啊,真是调侃里面都是妥妥的辣椒。
“对穿影评人”,算是和影评人的和解?
相信在姜文这里已经恨透了“影评人”三个字。不管是《让子弹飞》还是《一步之遥》,姜文也算是和影评人交手几个来回了。这次在影片里面,姜文很细心、很仔细、很认真地安排了史航来演这个“影评人”角色,而且就叫影评人,丝毫不给任何其他代号,省的观众有任何误解。给这位影评人穿上“英格兰裙”,安排这位嘴碎的影评人为“看门的”,安排这位影评人为“墙头草”,最终也安排这个影评人被刺枪“对穿”的结局。当你知道姜文和影评人的恩怨的时候,看到此处真是拍手叫绝。就像你在写小说时,把不喜欢人的名字给写死一样。姜文简直太幽默了。不知道又有多少影评人恨他恨的牙痒痒,估计这次也只能吃闷亏了。
《邪不压正》这部片子算是很成熟,带有强烈姜文魅力的影片。相对于民国三部曲的前两部,这部电影展现了姜文的练达与世故,不管是处理影片故事还是处理戏外宣传,更加的自信且强大。如果你意识到这些,再去看这部电影,会为现在这个“游刃有余”的姜文吸引和拜服的。
如何评价《邪不压正》这部电影?
《邪不压正》评价:该片通过相对时间和空间的环境的虚构,塑造了一群屋顶上的中国人,体面的中国人,严格来说姜文想写出一种体面感。从来没有一个导演能够从这样一个角度把北平的屋顶意像揭示得这么好,四合院的屋顶,在上面飞檐走壁,还要骑自行车,还要飞来飞去,这种充满了北平的怀旧气氛,特别好,令人震撼。尤其是体现了姜文导演想象力。
每一部姜文电影中间都有被传媒误解之后姜文真正的内心世界:很敏感,不一定是不自信,姜文用自己的电影抵抗这种现实,他在该片里面不断的找自己对于现实的理解。
扩展资料:
邪不压正主要剧情:
北洋年间,北京以北。习武少年李天然(彭于晏饰)目睹师兄朱潜龙(廖凡饰)勾结日本特务根本一郎(泽田谦也饰),杀害师父全家。李天然侥幸从枪下逃脱,被美国医生亨德勒(安地饰)救下。李天然伤愈后,赴美学医多年,并同时接受特工训练。1937年初,李天然突然受命回国。
《邪不压正》又是一部典型的姜文式电影,如何给这部电影写影评?
《邪不压正》是由姜文导演拍摄,讲述了1937年老北京的一幕幕心酸过往。习武青年李天然为了替师父一家报仇,决定追杀凶手,也就是亲师兄朱潜龙,但朱潜龙和日本特务关系挚厚,自己又在美国接受了特工培训,这前后的种种纠葛让李天然和朱潜龙势不两立。
此时出现了一个世外高人蓝青峰,他和朱潜龙、根本一郎关系密切,同时又和李天然的救命恩人亨得利情同手足,他们彼此是敌还是友?随着后来中日关系不断激化,经受不住多放诱惑的李天然错失了很多次杀机,最后终于在关巧红的协助下展开了复仇计划,将整个事件牵扯出的众多人物案底,公布于众。
这是一部非常“姜文式”的电影,依然激情澎湃的高调,依然是沧桑乱世的阴谋,也依然是他难舍难离的北平。只是这一次相比于姜文早期的电影更直接,故事主线更清晰,纯情、深情,不过多的沉醉在自言自语的旁支细节中。
一部用了近10年时间筹备的电影,看的出姜文的胸有成竹。他曾在拍摄前放下豪言壮语,“要用电影还原一个老北京,那个梁思成哭着喊着想要的北京。”姜文做到了吗?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
除了李天然和朱潜龙的血海深仇作为故事主线之外,姜文真的是竭尽全力的往电影细节中插入老北京的元素,朱潜龙的扮演者廖凡在一次采访时开玩笑道:“姜导要是把这种植入北京元素的劲头儿用在植入广告上,他都可以不要票房的钱了。”
相比于之前的作品,姜文这次明显更加自信了,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且那个程度把握的更好,能体现出来的,就是他对于那些“老北京元素”的安放角度。如果是以前的姜文,恨不得把镜头贴到糖葫芦上去拍特写,告诉你,这才是糖葫芦,这才是老北京,知道吗小子?这才是那个时代真正的记忆。但在《邪不压正》里你看不到这种操作了。
姜文把一切的情怀都放到了背景里。胡同里抬头就能看到的天台,是每个老北京孩子的童年,能种花,能种菜,夏天能乘凉,冬天能晒太阳,如果有那个闲情雅致,还可以摆个小桌喝点酒。听着远处各式各样的吆喝声,仿佛真的把观众带回到了那个吹糖人、扎风筝的时代。
另外,姜文还自己过了一把瘾,由他饰演的蓝青峰最爱唱带着京腔京调的英文歌,这在当时那个时代是一种特殊的现象,有点身份的人都这样,尤其这其中还有一个彩蛋很有意思,就是给一个拎着空瓶子打醋的画面来了个特写,在当时的剧情,这个镜头胜过千言万语,姜文这个“细节控”,这次终于让所有人都爽了一把。
总体来说,姜文在这部《邪不压正》里倾注了自己的思想与回忆,历经10年精心打造的一部电影,诚意满满,亮点十足,这种痴迷于怀旧风格的导演和电影,现在真的不多见了,如果你感兴趣,真得推荐你去品读一下八十年前风云北平,到底是怎样一番天地。
那么你对这部电影有什么不同的评价或见解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你觉得《邪不压正》为何值得期待?
在影片中,姜文的黑色幽默不时地“淘气”。在此前多个城市的高校放映中,现场每隔几分钟就会爆发出笑声,甚至连连拍手叫喊。小编觉得《邪不压正》值得期待的原因如下:
1、这部新作品充分发挥了电影中一贯的美、英雄和荷尔蒙三要素。屋顶上阳光明媚。李天然和关巧红在这里“邂逅”,坠入爱河,构筑了一个男女主人公的乌托邦;在屋顶下,有阴谋、深仇大恨、无数谋杀和未知的恐惧。从地面到屋顶,也是李天然从“无意识到自觉”的成长道路。阴谋与爱情,使命与交易,人类的种种悲欢离合都在这部剧中上演。
2、很多时候我们看电影,主要是看演员阵容,但《邪不压正》的区别在于,除了演员,人们都很期待导演姜文。许多年轻人可能不熟悉姜文导演。这个人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电影界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3、我看了《邪不压正》。经过深思熟虑,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电影。有趣的是,如果我们用一颗复杂的心去寻找魅力,我们一定是过度解读了这部电影。如果我们用一颗简单的心看这部电影,那一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4、《邪不压正》有其独特的节奏。该剧的许多片段都设置了一些活跃的笑点。同时,无论是从情节的发展还是人物之间的对话来看,该剧的节奏进程都相对清晰。该剧融合了中、英、日三种语言,模式相对较大。
5、在《邪不压正》中,值得一提的是导演笔下的北平,方形的四合院,绿色的瓦屋顶,狭长的胡同胡同,直截了当的北平人。这不仅是一部电影,而且是一幅有北京风味和北平对比的画。电影《邪不压正》不仅有着直率的氛围,而且有着更大的视觉冲击力。
谁能给我一份邪不压正影评?
《邪不压正》是由一部独具姜文风格,且充斥着无数强烈对比的电影。
下面我就给大家列举并解读一下电影里的对比——
李天然和蓝青峰
整部电影里最重要的对比就是李天然和蓝青峰两个角色,他们分别象征着新生的革命精神和老派的革命力量,但是他们的目标却并不相同。
李天然天赐大恨,一心一意只想为自己师父报仇,所以他将朱潜龙视作宿敌。李天然心里有绝对的正义和绝对的邪恶之分,他渴望正义,一心要成为正义的伙伴。
而蓝青峰与李天然就不一样了:蓝青峰势力极大,整个北平城到处都有他的眼线,而且蓝青峰左右逢源,黑白两道通吃,甚至朱潜龙都有求于他。但也是这样一个势力极大的角色,却没有明确的目标,既不想赶走汉奸,也不愿为正义卖命,他不知归途,也不知出处。
就是这样两个性格迥异,理想也大相径庭的人却走到了一起,完成了惊动北平城的壮举。
亨德勒、蓝青峰和关巧红
亨德勒、蓝青峰和关巧红三个角色,都是对李天然很重要的人。
亨德勒是李天然的“洋爸爸”,他给予李天然优渥的生长环境,待李天然如己出,甚至在李天然复仇的时候也是处处阻止,生怕这个孩子有一点闪失。
蓝青峰对于李天然来说,更像是一个引路人,所以蓝青峰杀死了亨德勒,并告诉李天然自己是他的父亲。但是蓝青峰不仅为李天然指引方向,他也在处处利用这股年轻的力量。
关巧红是李天然的精神支柱,因为这两人的最终目标都是复仇,对正义的认同感都很强,所以这两人自然而然地亲近。也正是因为这份亲近,关巧红一直默默鼓励这个年轻人,最后又从这个年轻人身上得到鼓励,所以在精神上,他们是相互扶持的。
类似于这样的对比,整部《邪不压正》里还有很多,比如同样是反派,廖凡和日本人却大相径庭,同样是女人,关巧红和朱潜龙的情人唐凤仪对待革命的态度也不一样等等。
姜文将故事的细节和自己的态度藏在这一个有一个细小的对比里,整部电影也是在这样的对比下向前推进着。所以对于观众来说,当他们代入不同的角色时,看到的结局也不是一样的。而电影也是通过这样强烈的对比,展现了一个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却波涛汹涌的北平城。
姜文在电影里埋下这么多对比实属用心,但太强烈的对比也是有弊端的——因为角色之间区别极大,所以角色大多都被符号化了,观众自然而然就不会对角色产生感情和代入感,这样一来,普通观众与《邪不压正》的距离就被越拉越远了。
姜文导演的邪不压正你认为如何?
我认为这部电影呈现出的效果非常的棒,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老艺术家展现艺术的不同方式。
邪不压正电影深度解析
《邪不压正》是姜文导演的一部电影,故事的主线是围绕李天然的复仇展开,其中又夹杂着蓝青峰布局了二十年的棋局,唐凤仪对所爱之人的追求以及关巧红坚定复仇心境的支线。
片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为了实现理想可以付出一切。他们每个人所做的事情,都根源于他们心中的理想,同时他们每个人的行为和选择,都折射出深刻的人性。
其实这部电影在叙事上,很多地方都是姜文式的不依循传统,他总有自己的玩法。所以我们看到李天然在北京的屋顶上裸身飞檐走壁,放眼望去那一众砖瓦,大胆又浪漫。
但可惜的是浪漫动人与荒诞有趣都只是这部电影灵光乍现的一部分,很多时候它展现出来的还是平庸。总的来说,电影是一部有很多亮点,但总体比较平庸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