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住持,住于佛家,持于正法。久住护持,又称住职,是掌管一个寺院的主僧。
主持,是负责掌握、处理,动词,还有主张等义,作名词是主持人等义
寺院的住持和方丈的区别
【简介】
方丈原为道教固有的称谓,佛教传入中国后借用这一俗称。
在道教中,讲人心方寸,天心方丈,方丈是对道教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的称谓,亦可称“住持”。《庄子·天下篇》成玄英疏:“方,道也。”《大戴礼记·本命》:“丈,长也。”即对有道长辈的尊称。方丈具有开坛传戒、普度弟子的职责,方丈的选拔也很严格,必须受过三坛大戒,而且接过“方丈法”,德高望重、戒行精严,受全体道众拥戴,始许选为方丈。《三乘集要》:“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师,演龙门之正法,撑苦海之慈航,常怀传贤之心,素无吝道之意,作全真之模范,律门之纲领,非有道之师,不可立也。”
【条件和职责】
根据《关于道教宫观方丈、住持任职离职的试行办法》,全真派方丈、正一派住持是道教宫观执事的最高教职称谓。方丈须具备的条件为:1.爱国爱教,遵纪守法;2.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有相应的组织领导能力;3.品行端正,戒行精严,具有较高的道教素养;4.出家、入道十五年以上;5.方丈须受满初真、中极、天仙三坛大戒。同时,方丈任职须举行升座仪式。方丈任期内,因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不能主持庙务,可提前退居;方丈可同时兼任所在宫观管理委员会主任,但一般不兼任其他宫观的相同执事。
方丈的职责为:1.遵照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及规章,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2.广阐道法,纯正道风,提高道教徒自身素质;3.健全宫观的规章制度,加强自身建设、组织建设;4.保护好宫观文物、古迹、建筑和环境;5.落实宫观管理办法,决定宫观重大事项,组织管理宫观的日常事务;6.开展道教界友好交往;7.依法维护常住和宫观的合法权益。8.搞好自养经济,参与公益事业,弘扬道教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
住持是什么人?
住持,佛教僧职。又称方丈、住职。原为久住护持佛法之意,是掌管一个寺院的主僧。道教也称道观中的负责人为住持。一般情况下只要有寺庙就有住持,而方丈必须是上规模的寺庙群才能有。并且方丈可以兼任多个寺庙,而住持则不能。
住持是什么意思
住持释义:
1.主持一个佛寺的和尚或主持一个道观的道士
2.主持管理一个佛寺或道观
佛教里住持,方丈,首座等等是职位级别吗?有几种职位,怎样区分?
佛教职务性身份称谓在中.国特别多,也很重要。自南北朝建立僧官制.度以来,各个朝代按行政区划设立了许多的僧官,名目繁多,如僧正、僧主、沙门统、昭玄统、僧录、僧统等等,现已不适用了。近代社团组.织兴起,佛教界也建立了各级佛教协会和居士林等组.织,于是佛教.徒中有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林长、干事、主.任等头衔,这与各.界没什么差别,故不需赘述。人们遇到比较多、易于混淆的是负责寺.院管理的和从事佛教法务的职务性称谓,下面就略作介绍。
早期佛.寺的管理一般由上座、寺主、维那三纲负责。自唐代禅宗 大兴,百丈禅师创立丛林清规以来,天下风行,丛林制.度日益健全,寺.院执事也越来越多,按东西两序排列,大丛林的执事可多达48位甚至上百位,方丈以下主要的有四大班首(首座、西堂、后堂、堂主)、八大执事(监院、知客、僧值、维那、典座、寮元、衣钵、书.记)
上座:原始佛教将僧人依戒腊年限之长短分为下座(10年以下)、中座(10年至20.年)、上座(20.年以上)。后转而为寺.院职务之称。上座为一寺之长,主要是弘讲佛法,作僧中表率。唐代以后称为方丈或住持。也用于对有德行之僧或僧腊较高者的尊称。
寺主:位居上座之下,负责一寺实际事务。唐代以后也称寺监或监院。
维那:位居上座、寺主之下,管理众僧杂务,调和僧众纠纷,辨别度牒真伪等。又负责僧众纪律事务。唐代以后维那成为丛林八大执事之一,主要负责宗.教仪轨、佛事唱念等。
住持:为一寺之长,有护持佛教令久住世之意。
方丈:即住持。因其所居之处为“方丈”室,故而得名。
首座:为全寺修行之模范,掌禅堂中号令之权。
西堂:为西堂首座,辅助方丈教.导修行的僧人。
后堂:为后堂首座,负责后堂修行之事务。
堂主:居首座之下,负责禅堂、念佛堂之事务。
监院:负责协助方丈或都寺监理寺.院总务。古称监寺、院主、主首、寺主,后为特尊住持而改称此名,俗名当家。大寺可设数名监院。
当家:为监院之俗称。
知客:为客堂负责人,掌管全寺接待事宜。大寺可设数名知客。
僧值:又称纠察,管理清规执行情况及僧众威仪。
典座:为厨房、斋堂负责人,管理僧众伙食及信.徒供斋等事务。
寮元:为云水堂负责人,管理来寺挂单僧侣的事务。
衣钵:为方丈室负责人,帮助住持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书.记:掌管寺内文书往来之事。
化主:一、指丛林中负责向施主募化的僧人。二、意为教.化之主人,通常指丛林之住持。
侍者:指服侍住持之僧人。大丛林住持可有多位侍者,分为烧香侍者、书状侍者、请客侍者(帮助接待客人)、衣钵侍者(帮助掌管住持钱物)、汤药侍者(负责住持的饮食、医.疗杂务)、衣物侍者(帮助浆洗衣物)等。
此外,大丛林中通常还设有副寺(管财会)、直岁(管农作)、知藏(亦名藏主,管藏经楼)、知浴(又名浴主,管浴池)、知殿(又名殿主,管殿堂香火、卫生)、庄主(管庄田、领地)、园主(管菜地,或称菜头)、塔主(管理塔院)、门头(负责门卫)、磨头(管理磨坊)、净头(管环卫)、毛头(管理发)、司库(又名库头,掌管仓库)、参头(司掌法事礼仪)等等。
住持的名词释义
1. [ abbot]∶主持一个道观的道士或主持一个佛寺的和尚
2. [manage a monastery or a Taoist temple]∶主持管理一个道观或佛寺 1. 佛教语。久住护持佛法的意思。
《圆觉经》:“一切如来,光严住持。” 唐李益《赠宝大师》诗:“因论佛地求心地,祗说常吟是住持。”
2. 佛教寺院主管僧的职称。起于禅宗。也称“方丈”。
《敕修百丈清规·住持章》:“佛教入中国四百年而 达摩 至,又八传而至 百丈 ……未有住持之名。 百丈 以禅宗寖盛……非崇其位,则师法不严,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 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上:“ 陈 氏既平,上至南京,置 颠仙 于灵谷寺, 颠仙 日与住持僧聒恼。”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七:“尝见庙宇寺观稍有规模者,必慎择住持,演法蓄众。”
3. 指担任住持。
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五:“[僧 道楷 ] 大观 间,住持东都之 净因禅院 。” 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这里是女道住持,从不留客的。”
‘住持’之语义为‘安住之、维持之’。原意指代佛传法、续佛慧命之人,后乃被用来指称各寺院之主持者,或长老。此词用在寺职称谓时,又称寺主或院主。日本佛教界称之为住职。由于住持之住处称为‘方丈’,故‘方丈’一词亦被引申为住持之意。
庙里的住持与主持怎么区别?
住持”之语义为“安住之、维持之”。原意指代佛传法、续佛慧命之人。简单的说住持:寺庙里掌舵的,主管弘扬佛法。
住持是职衔,是寺院的领袖,一个寺院只有一个住持和尚。主持是职务,是由住持任命,负责某项具体工作的运作,比如主持寺务、主持馆务、主持法会等。
住持就是一个寺院的领袖,是寺院的最高负责人。但凡是寺庙,就有一个住持。负责寺内的有关弘法的事务,例如上法堂讲演经法、早晚课诵、告香做各种诵经、巡视、整肃违犯清规的僧人等等这样的日常事务。而主持负责具体某项工作,有很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