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1987年12月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北京市区中心, 为明、清两代的皇宫, 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始建于1406年, 至今已近600年。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 占地7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拥有殿宇9000多间, 其中太和殿(又称金銮殿), 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宫黄瓦红墙, 金扉朱楹, 白玉雕栏, 宫阙重叠, 巍峨壮观, 是中国古建筑的精华。宫内现收藏珍贵历代文物和艺术品约100万件。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紫禁城作为封建皇宫的历史宣告结束。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城墙四角各矗立着一座精巧别致的角楼。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故宫的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今日的故宫博物院不仅有近600年的宏伟壮丽的古建筑,而且还珍藏着近百万件的古物瑰宝,其种类包括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漆器、珐琅器、牙竹木雕、丝织刺绣、文房四宝、绘画书法以及大量的帝后嫔妃的服饰、衣料和家具等。此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其中国宝珍品数以万计,代表着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平。
北京故宫简介一二百字
北京故宫简介一二百字
北京故宫简介一二百字
我来答有奖励共1条回答
今天的邂逅LV.112017-11-22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简介
介 绍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北1公里、景山南门对面,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面积达7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故宫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河内是周长3公里、高近10米的城墙,城墙四面都有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造型别致,玲珑剔透。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大体可分为两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内廷。其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对称,秩序井然。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三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皇家气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俗称为“三宫六院”。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玩之所。
现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有综合性展览,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共达105万多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1/6,是中国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漫游故宫
中轴线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非常雄伟,城楼上的正殿,面廓九间,深五间,正映“九五之尊”。正殿与四个角的方亭,宛如五座山峰,错落有致,所以又叫“五凤楼”。
太和门:走进午门,前面就是太和门前的广场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座金水桥,站在金水桥上往左看,是通向武英殿的熙和门。这座武英殿,正是李自成匆忙登基的地方,也是摄政王多尔衮办公之地。桥的右边是通向文华殿的协和门,文华殿是清代早期太子的正殿,也是著名的经筵典礼举行的场所。文华殿的后殿就是著名的文渊阁,它是明清两代的宫中图书馆,是仿宁波的天一阁而建的。向正前方看就是太和门了,它与左边的贞度门和右边的昭德门构成了通向三大殿的门户。
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紫禁城的外朝部分。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紫禁城乃至全国最高最大的宫殿,面廓11间,重檐庑殿顶,是朝廷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中和殿,是一座方亭建筑,它是帝王在太和殿活动时的准备场所,也是帝王在祭祀,和演耕前检查用具的场所。保和殿,是清代除夕为王公大臣设宴的地方,也是清代科举考试最高一级的殿试举行的场所。
乾清门:连接外朝和内廷的门户,也就是分割前三殿和后三宫的大门,又叫御门。乾清门西侧墙根下的一排朝房就是著名的军机处。
交泰殿:后三宫的第二殿,建筑形式与中和殿基本相似,但规模略小。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代是皇后生日时接受礼贺的地方。交泰殿宝座东侧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和西侧近代的大自鸣钟是宫中乃至全城的时间基准,神武门和钟鼓楼报时都以此为准。
坤宁宫:后三宫的第三宫,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代将东二间设为皇帝大婚时的洞房,西五间则改为祭祀萨满教的神堂。清代的顺治,康熙,同治,光绪,溥仪都曾使用过坤宁宫洞房。
御花园:过坤宁宫,出坤宁门就来到了御花园,御花园内共有殿阁、亭台20多座,古树160多棵,假山水池各2处。钦安殿为御花园的中心建筑,是明代嘉靖皇帝为祭祀道教神灵而建的。堆秀山是院内最高建筑,山上有御景亭,是九九重阳节皇帝登高的地方。园东西两边有千秋亭和万寿亭。御花园的北端为顺贞门,这里就是嘉庆皇帝遇刺的地方,出顺贞门就到了神武门,紫禁城的中轴线就到头了。
东路
东六宫:包括钟翠宫,承乾宫,景仁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其中东太后慈安就住在钟翠宫。另外,延禧宫也非常有名,因为紫禁城中唯一的一座西洋建筑就在延禧宫内,那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水晶宫。只可惜延禧宫现在还没有对外开放。
宁寿宫:整个宫殿群分为前朝和后寝两部分,布局严谨,装饰豪华。其中宁寿宫花园更是远近闻名。目前正在维修,暂时没有开放。宁寿宫花园中最著名的当属流杯亭。每年三月三,皇帝与几位大臣围坐在亭内,将酒杯放在水上,随水而行,行到某人面前停止不动,该人就要饮尽杯中之酒,并赋诗一首。畅音阁是宫中最大的戏台,位于宁寿宫的后寝部分,分三层,最下层210平方米。梅兰芳和谭鑫培等都在这里演过戏。
珍妃井:位于外东路的最北端,是参观故宫的最后一站。
西路
西六宫:包括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东西六宫每宫都是广深各50米的方格,采取一正两厢,两进院落的格局。西六宫中的长春宫,以红楼梦壁画而闻名。储秀宫至今保持着慈禧太后50寿辰时的原貌,当时慈禧太后不顾国家危难,大肆浪费,将储秀门拆除,与翊坤宫连成一体,成为了四进的大院落,院中装饰奢华令人瞋目。
养心殿:工字形建筑,分为前朝和后寝,中间以穿堂相连。前殿三间,中间一间为皇帝召见大臣处理政务的地方,东间就是“垂帘听政”的场所。西间有雍正皇帝手书“勤政亲贤”匾,是皇帝召见军机大臣的地方。养心殿的西暖阁有著名的三希堂,由三幅字帖而闻名海内。他们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三帖中《快雪时晴帖》在台北,另两帖,现藏于故宫。
慈宁宫:养心殿、西六宫、西五所组成了内西路,在这路建筑的西边还有一路建筑,称为外西路,皇太后所居住的慈宁宫就位于此地。但这一路建筑是不对外开放的。
漱芳斋:御花园两侧为东五所和西五所,是皇宫内的幼儿园,乾隆皇帝就在西五所的二所居住过,因此这里成为了潜邸,于是乾隆登基后将这里改建为重华宫。重华宫东路就是著名的漱芳斋,漱芳斋内有一座戏台,是仅次于畅音阁大戏台的一所戏台。每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都在这里开茶话会,招待文武大臣。漱芳斋不对外开放。
故宫简介(200字)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我们现存的最大最完好的皇宫,是世界上最为壮丽的古建筑群,呈长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周围环绕50米宽的护城河和10米高的城墙.
故宫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共有宫殿房舍九千多间.外朝是皇帝举办大典和召见群臣的地方.其中心是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文华殿和武英殿分立两翼.其中三大殿是故宫最吸引人的地方.它们建在8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里的琼宫仙阙.内廷则是皇帝和后妃及幼年皇子和皇女们日常居住的地方,有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 东西六宫 御花园组成
故宫内藏有历史珍品和宫廷文物90多万件.是收藏文物珍品最大的博物馆.常设陈列有:陶瓷馆馆藏产列 珍宝陈列 钟表陈列 绘画陈列 青铜陈列 明清工艺陈列 玉器陈列等.1987年故宫以列入世界遗产清单.
北京故宫简介20字?
明清两代帝王的皇宫,民国后改为故宫博物院,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国文物展览之地。
紫禁城简介
紫禁城(一般指北京故宫)的历史: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嘉靖四十年(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嘉靖时期,故宫三大殿名称改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清朝入关之后,依照明朝的旧例,顺治帝和康熙帝都将乾清宫作为居住和处理朝政的主要场地。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紫禁城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故宫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同时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国务院颁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博物院现存文物150万件(套)。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辟为“故宫博物院”。
扩展资料:
紫禁城的部分珍品介绍
1、《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公认的千古名画第一巨作,无价之宝。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全图分为三个段落。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550多个各色人物。
该画首先收藏在北宋宫廷,曾在宫内四进三出。其最后一次出宫,是当年溥仪和溥杰偷偷运出宫廷,然后被带到长春,最终凌乱地堆在了东北博物馆的临时库房。1950年冬天,古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无意中发现该图。当时已出现多幅该画赝品,杨仁恺最初不敢相信这幅就是真品,经多方鉴定方确认其身份。
2、《平复帖》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在于它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珍稀性和独特性,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书法真迹,被尊为“中华第一帖”。创作时间至少在1700年前,比王羲之的《兰亭序》还要早60多年,至今不腐。内容为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因有“恐难平复”的字样,故取名《平复帖》。
《平复帖》本为清宫旧藏,嘉庆帝将其当作珍玩稀品赏给亲王,遂流出内府。民国期间,为恭亲王后人珍藏。1937年,为了给母亲治病筹措费用,恭亲王后人意欲出卖,几经转手落入英国。张伯驹以4万大洋购入,并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平复堂”。
3、《梅鹊图》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此图轴丝质,依画稿缂织。以十五六种色丝装的小梭代笔,巧妙搭配,画面色泽和谐。以“通经断纬”的手法缂织,并娴熟地运用了多种缂丝技法。所用丝线之经密度20根/cm,纬密度44-46根/cm,精工细密。是南宋时期缂丝工艺杰出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北京故宫
介绍一下紫禁城
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