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简介:令人心碎却无能为力的真实故事。向死而生的文学绝唱,打动万千读者的年度华语小说
评论:一部深刻、优美、准确的文学作品,超乎寻常地冷静、成熟,同时又有着才华横溢的造句和直击人心的比喻。
2、《如父如子》
简介:当意识到孩子也在注视者自己时,那一瞬间,便懂得了什么是如父如子
评论:是枝裕和所有的东西都这样,看似不经意但敏感点抓的好。
3、《漫长的告别》
简介:怪不得村上春树读了12遍!每每陷入困境,村上春树便打开《漫长的告别》!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评论:村上春树偶像的代表作,想要清醒的时候有很多好书可以读,但想要醉的时候,就读《漫长的告别》吧
4、《失踪的孩子》
简介:那不勒斯四部曲NO,令人欲罢不能的大结局,穷尽友谊对一个人最极致的塑造
评论:这种写作食物是规则的,人性的流淌,其中的自私、坦然和悲悯夹杂在一起,完全没办法分割
5、《观山海》
简介:一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山海经》通俗读本,主要呈现异兽部分
评论:杉泽绘制的山海经异兽就不一样了,极为精美,富有艺术性和想象力
6、《回答不了》
简介:匡扶摇精准地捕捉到现代社会里人们最在意的问题,那些问答、对话和想法就出自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以及我们自己
评论:内向者内向挖了挖自己,哇的一声吐了出来
7、《追寻逝去的时光》
简介:打开普鲁斯特的正确方式是漫画:一口气读完《追寻逝去的时光》的机会来了
评论:普鲁斯特主要是语言的魅力,所以漫画是别有一番风味的,斯万与奥黛特的模样和举止,被画出来后显得格外精致
8、《奥古斯都》
简介:《斯通纳》作者约翰威廉斯的扛鼎之作,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评论:奥古斯都一直是个不太好写的历史人物,约翰威廉斯行文干净利落,手起刀落般塑造人物形象,不愧是大师手笔
9、《我们一无所有》
简介:一部堪比米兰昆德拉《笑忘书》的伟大作品大时代、小人物的命运悲歌
评论:围绕一幅画讲述几代人的命运,穿起俄罗斯大半个世纪的历史,故事结构很巧妙,命运起伏造化弄人,很多片段让人动容
10、《莫斯科绅士》
简介:一个人如果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就会被命运掌控
钱德勒漫长的告别结局
钱得了,确实告别的非常漫长的结局,所以我们应该尊重他,希望他在以后的生活当中能够过得更好好一些
《晚秋》大结局 什么啥意思
这部片子之前看过没觉得好看。现在无意又看了一遍怎么觉得很好看,讲不出的耐人寻味。只是结局男主角应该是被杀了吧有点遗憾。。。或是把那个外国人杀了坐牢了。旅途中遇到的异国情人很浪漫。。很喜欢!帅哥气质美女好搭演技也很棒!!喜欢玄彬汤唯~~
晚秋结局什么意思
玉子是她老公杀的 然后嫁祸给男主角 这么明显你都没看出来啊 勋明明知道自己是无辜的 但是却没法证明 所以会露出那种表情
我觉得结尾勋应该是自杀了 为了钱财而杀人灭口 这个罪名会让他做一辈子牢 而且玉子的老公不会就此放过他的 所以他选择了在那个地方自杀 再死的地方守护和等待自己的爱人 记得勋和安娜接吻时说的那句话吗 “你出来那天,我在这里等你” 想想他背负的罪名 短时间根本不可能出狱 再说他也不知道安娜什么时候出狱不是吗 这句话更像是对安娜的告别 然后他把自己的外衣披在熟睡的安娜身上 悄悄地给安娜带上那块在影片中代表他的表 更像是把自己的心留给了安娜 守护着安娜 所以当安娜拿着咖啡找不到勋时 才会露出那样的眼神 安娜都明白了
至于结局安娜那句话 记得之间他们在游乐园时的游戏吗 安娜是自言自语的 也代表勋永远和安娜在一起了 不过是另一种方式
有没有好看的小说推荐的
全球高武不错,文笔很活泼
《漫长的告别》详细介绍
钱德勒语录:
★我猜我们都是上帝眼中的罪人。
★他说:“我始终生活在虚无的边缘。”
★有钱人从来没有特别想要一样东西,别人的老婆除外。
★她突然精神焕发,说道:“噢——到拉斯维加斯?他真多情。那是我们结婚的地方。”我说:“我猜他已经忘了。否则,他宁可到别的地方。”
★我目送出租车消失。我回到台阶上,走进浴室,把床铺整个弄乱重新铺。其中一个枕头上有一根浅黑色长发。我的胃里好像沉着一块重重的铅。法国人有一句话形容那种感觉。那些杂种们对任何事都有个说法,而且永远是对的。告别就是死亡一点点。
关于钱德勒,你不能不知道:
★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名字之一,他的作品被收录到权威的《美国文库》中。
★他是以侦探小说而被载入经典文学史册的大师,他是美国推理作家协会(MWA)票选150年侦探小说创作史上最优秀作家中的第一名。
★他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编剧之一,他与比利·怀尔德合作的《双重赔偿》被称为黑色电影的教科书。
★1942年到1947年,他的4部小说6次被好莱坞搬上银幕,参与编剧的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似乎至今还没有哪个作家享受到好莱坞如此的厚爱。
★他笔下的马洛被公认为是最具魅力的男人、“有着黄金般色泽心灵的骑士”,在四十年代,好莱坞男演员以能扮演菲利普·马洛为荣耀,其中亨弗莱·鲍嘉塑造的最为成功。
★他想写一部“人人都在作品里无忧无虑地散步”的小说。
★他描述自己的性格是“表面的缺乏自信和内里的傲慢自大的不协调的混合物”。
★他当过兵,参加过一战,经历过苦难与孤独,认为自己“始终活在虚无的边缘”。
★他不喜欢看大海,因为海里有太多的水和太多淹死的人。
★他是个酒鬼。他认为“一个男人,每年至少要酩酊大醉两次。这是个原则”。
★他烟斗从不离嘴。与比利·怀尔德一起编剧,被烟熏得忍无可忍的比利经常跑到厕所里躲避,他竟怀疑比利的生殖器有问题。
★他瞧不上海明威,曾在小说里给一个警察起名叫海明威,称之为“一个老是重复同样的话,直到让大家相信那话一定很精彩有家伙”。
★他拒绝任何奖项。假如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也必定会拒绝,原因有二:一,他不会跑到瑞典去接受奖项,还工穿上晚礼服发表演讲;二、诺贝尔奖曾颁给太多的二三流作家,而许多实力远胜于他们的优秀作家却未获奖。
★他孤零零地死在异地他乡。只有17个人参加了他的葬礼。
★他说:“我是个没有家的人……到现在,还是。”
媒体推荐
“雷蒙德·钱德勒是我的崇拜对象。我读了十几遍《漫长的告别》。”
——村上春树(2006年村上春树亲自把《漫长的告别》译成日文出版,在日本掀起钱德勒阅读狂潮)
“雷蒙德·钱德勒,每页都有闪电。”
——比利·怀尔德
(一)钱德勒是美国小说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以侦探小说步入经典文学殿堂的小说大家。他为艾略特、村上春树等人所推崇,被西方文坛称为“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通过一系列作品,他成功塑造了推理小说史上经典的侦探形象之一——菲利普·马洛形象。
《漫长的告别》为马洛系列作品之一,写的是硬汉马洛如何完成对朋友的承诺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马洛遭遇了新的考验:马洛遇到了一个优雅有礼的酒鬼特里·伦诺克斯,和他在维克托酒吧一起喝酒的代价可真不小,再加上一张价值五千美元的“麦迪逊肖像”,马洛得为他的“过失杀人”和打破的自尊冲锋陷阵。遗憾的是,案情的水落石出最终成了友情的粉碎机,悲情又一次笼罩了马洛。《漫长的告别》获得了当年的“爱伦·坡奖”年度最佳小说。
村上春树2007年曾将《漫长的告别》译为日文,该书进入日本年度畅销书排行榜之列。钱德勒和中国读者结缘也由来已久。10多年前,他的《小妹妹》就被介绍到中国。2001年,群众出版社出版了他的5部长篇小说,但他最著名的作品《漫长的告别》一直没被引进。新星出版社这次引进了钱德勒的全部长篇作品,包括《漫长的告别》《长眠不醒》《重播》《高窗》《湖底女人》《再见,吾爱》《小妹妹》《简单的谋杀艺术》。
一位熟悉钱德勒作品的读者建议,此前没有读过钱德勒作品的读者,不必着急去阅读《漫长的告别》,而是先找出马洛系列的第一本作品《长眠不醒》认真地研读。“读完《长眠不醒》后,你就可以大致判断自己是否喜欢钱德勒的叙事风格,而且有助于了解马洛的个人背景。我想一旦你被马洛所吸引,一定会陷入钱德勒的作品而不可自拔。”
(二)每当我读完一本雷蒙•钱德勒的马洛系列侦探小说时,内心总会感到一丝沮丧。因为书架上没读的钱德勒小说又少了一本。在我的心目中,钱德勒是世界上最棒的硬汉派侦探小说家,他的小说常常让我夜不能寐,凌晨五点我读完了《漫长的告别》的后半部分,我的身心完全沉浸在了马洛的世界中,以致完全忘记了时间。
如果以前你没有读过钱德勒的小说,那么我建议你暂时放下这本《漫长的告别》,拿出马洛系列的第一本《长眠不醒》,认真地读一遍。我认为,按顺序读钱德勒的小说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能做到的话,你至少应该先读一读第一本。读完《长眠不醒》后,你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你喜不喜欢钱德勒的叙事风格,而且有助于了解主人公马洛的个人背景。我想一旦你被马洛所吸引,一定会沉入钱德勒的作品而不可自拔。
如果你已经读过了钱德勒的其他几部小说,那么你一定知道拿起《漫长的告别》这部小说会得到什么样的享受。你已经非常熟悉钱德勒的风格,这本书会给你带来一些异样的感受。在读前50页的时候,我在故事中发现了一些与前面几本书不同的情节——马洛搬离了他租住的公寓,住进了洛杉矶郊外的一座小房子……也许这点变化在你眼里算不上什么,但我认为这恰巧说明了马洛侦探的成长。
故事一旦开启,你就会产生一种坐上一列永不停顿的火车的感觉。像其他的马洛小说一样,随着情节的深入,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数不清的可能性,人物形象也逐渐丰满起来。和其他钱德勒的小说一样,我会给《漫长的告别》这部小说打上满分,事实上,他的所有作品在我的心目中全在顶尖之列。在本篇中,钱德勒开始好像是在叙述三个没有联系的小故事,到了中后段,他才开始把这三个故事糅合在了一起。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本以为已经窥到了故事的结局,但大师毕竟是大师,情节的发展让我惊叹不已,直到看完最后一页真相才水落石出。有时候我想,真正的作家总会比读者领先几步。从这个角度来讲,苏•格拉夫顿是一个卓越的作家,钱德勒呢,只能用伟大来形容了吧。
如果说有遗憾的话,那就是钱德勒一生只为我们留下了八部长篇小说,远没有现在那些畅销小说家那么多产。马洛的故事在他结婚的那一刻时突然中断了。尽管如此,我依然认为马洛是我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最完美、最睿智,也最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漫长的告别》究竟好在哪里?
你觉得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喜欢也没必要强迫自己喜欢。阅读本身是很私人的行为,喜欢的就是好,不喜欢的也没必要强迫自己接受。《漫长的告别》对我的影响延续至今,传达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及性格色彩,与我而言真的是慢慢变成的一切。“我不是生你的气,你就是那种人。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弄不明白,你举止文雅,素养颇高,但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坚持你自己的原则,这些原则只属于你个人,与任何一种道德伦理都没关系。”“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一些人在不断地追赶,一些人在努力的逃遁。
在包藏万般罪孽的夜里,有人正在咽气,成为残废,被飞来的玻璃割伤,在巨轮之下支离破碎,在方向盘前头破血流。被殴,被劫,被勒死,被强奸,被谋杀。忍饥挨饿,病魔缠身,百无聊赖,孤独绝望,懊悔自责,担惊受怕,怒气冲天,冷酷无情,焦虑不安,哭泣颤抖。一个不比其他城市更糟糕的城市,一个富裕的,生机勃勃的,充满骄傲的城市,一个迷失的,精疲力竭的,极度空虚的城市。”“这一切取决于你的位置,你的个人成就。我没成就,我不在乎。”“大多数人过了一辈子,花费了一半的经历来维护他们根本不曾拥有的尊严。”“特里,你打动过我。一个点头,一个微笑,挥一挥手,这里那里某个清净的酒吧里一起清清静静的喝杯酒。好时光一去不复返。
回头见,阿米哥。我不跟你道别,我已经跟你道过别了,那时那么做还有意义。那时它意味着沉痛,孤寂,不可追回。”这样的文字,令人痛心疾首的深沉和钱德勒所塑造的马洛侦探本身所刻意表现出的“不在乎”“无所谓”在第一次读就深深打动了我;其实是在乎的,并试图挽回一切。不过他抵抗得过命运吗?并不可以。就像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