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纪录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进步。
美食文化类的《舌尖》系列,历史类的《故宫》专题,自然类的《蔚蓝之境》系列等等等等。
都是摄影和文案都非常一流的作品。
最近,小妹又被一部纪录片给迷到了。
它另辟蹊径,用香味打开历史故事。
虽然是纪录片,但又像故事片一般津津有味。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
《惟有香如故》
导演,沈永鹏。
曾在知识类节目《老沈一说》中担任主讲,并在豆瓣拿下9.4的高分。
这部纪录片,依然由他做旁白解读。
以“香”为切口,串联五位历史人物的命运与选择。
看似沉重,其实有料又有趣。
一旦入坑,根本停不下来。
不信,你看——
构图讲究↓
色彩高级↓
服道化也很在线↓
本片一共五集,每集40分钟左右。
虽然体量小,但却做出了电影的质感,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看历史大片。
形式也很新颖。
跟其他纪录片不同,它用一幕幕戏剧的形式,带领观众穿越古今。
导演沈永鹏时不时还会出镜穿插讲解,沉浸感十分强。
故事的讲法,也很新颖。
第一个故事《雨霖铃》,讲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提起杨贵妃,我们第一时间能想到什么?
是绝代的容颜?是传奇的情史?还是多舛的命运?
《雨霖铃》摒弃了影视剧中管用的那些俗套情节。
首先登场的,竟是背负千古万名的高力士。
安史之乱三年后,高力士奉李隆基之命,为杨贵妃改葬。
月明星稀,冷风萧瑟。
在这偏僻之地,高力士没有半分畏惧,反而十分淡定。
他一边烧着纸钱,一边不停念叨:
“你别记恨圣上了,到了下面,我也会跟他们说,我就是那个亲手杀死杨贵妃的人。”
仿佛这些话埋藏在内心深处很久了。
然而,坟内的状况却十分诡异。
仔细一看,坟中不见尸骨,更没有衣服,唯有贵妃生前形影不离的一个香囊完好如初。
这香囊中放的,是杨贵妃最钟爱的瑞龙脑香。
这种香极为罕见,非常珍贵,是进贡而来。
哪怕是在盛唐期间,唐玄宗拿来赏赐杨贵妃,一次也不过十枚左右。
在马嵬坡兵变之后,李隆基就再也没闻到过这个味道。
与其说是香味消失了,倒不如说李隆基在刻意回避这个香味。
他不想再唤醒内心深处的痛,更不想将那份悲凉展现在众人面前。
可有些回忆,不是躲掉,就能忘掉。
时隔多年,前宫廷乐师贺怀智进宫,他进献了一顶帽子。
李隆基一拿到它,就闻出了上面特别的香气——瑞龙脑香。
关于杨贵妃的记忆,有如这香气一般,彻底蔓延开来。
那是一个午后,李隆基与人下棋。
杨贵妃在旁观战,贺怀智则伴奏助兴。
眼看着李隆基即将输棋,杨贵妃放下怀中小狗,扰乱棋局,化解了李隆基的尴尬。
恰巧一阵风吹起,杨贵妃的纱袖飘到了贺怀智的帽檐上,浓郁的香气便留在了上面。
史料上最后一次出现贺怀智的身影,就是给李隆基进献帽子这次。
而这种揭开李隆基伤疤的香料,原产地在婆利国。
在婆利国的酷热之地,生长出一种参天大树,树的内部孕育了如冰片一般寒凉的瑞龙脑香。
更神奇的是,想要还原这种冷香,只能用熏烧的方式。
极热之地生长出极寒之香。
这与杨贵妃矛盾的一生极为相似——
虽在富贵之位,但终其一生都在为人摆布,无奈悲凉。
第二个故事《如梦令》,讲的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第二任丈夫的故事。
南宋绍兴二年,李清照在临安打了一场两败俱伤的官司。
她要告的人是她的第二任丈夫张汝舟。
这件事被很多人认为是李清照一生的污点,但这个所谓的“污点”,恰恰能反映出她内心的纯粹和倔强。
李清照和张汝舟的婚约,也许一开始就是错的。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的人生遭遇一连串打击:丈夫去世、国破家亡、身患重病、寄人篱下。
张汝舟走进她的生命时,正是她最脆弱的时候。
他经常上门探望李清照,并多次提出婚约。
此时的李清照,无依无靠,张汝舟的憨直诚恳打开了她封闭许久的内心。
然而在婚后,李清照却发现这个人并非良配。
两个人的精神世界存在巨大且难以逾越的鸿沟,张汝舟不懂她,也不想懂她。
更为扎心的是——
在认清现实后,李清照提出了和离。
但在男尊女卑的大环境下,李清照想要摆脱婚姻又谈何容易?
当时宋朝的律法规定,妻子如果状告丈夫,无论过错在哪一方,妻子都要判刑两年。
这个代价实在太大。
可那个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女子哪里会就此屈服。
即便名声尽毁,她也要摆脱这段痛苦的婚姻。
这一集所讲述的香,正是李清照所提炼的清冷梅香。
李清照喜梅,经常以梅花自比,还一直想提炼出梅花气味的香。
然而梅香难以浓缩,提纯十分困难,这个过程不能掺杂任何杂质。
这正如她刚强的性格一般——
执着于纯粹,临寒绽放,傲骨不屈。
除了上述两集之外,这部纪录片还讲述了苏轼、黄庭坚、华佗以及他们对应的香料故事。
碍于篇幅,小妹只能割爱,仅分享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两个。
一集一种香料,一集一段历史。
每个故事都带着自己独特的“香气”标识,令人回味无穷。
别看题材小众,但本片口碑却不负众望。
豆瓣9.2分,B站9.8分,超过七成的观众打出了五星。
我们需要《惟有香如故》这样的良心之作,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文明的永恒魅力。
希望这样精致且精悍的纪录片,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