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剧,拍好了,上限很高。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职场剧最后都成了偶像剧。
除了恋爱还是恋爱。
这些职场剧大概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剧情悬浮,全剧没有穷人,再穷也要精致生活。
一个就是必须有感情纠缠,似乎没有几段狗血的恋情就不算职场。
在很多职场剧中,似乎是没有真正穷人的。
挣钱、找工作似乎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
爆款剧《三十而已》里的主角王漫妮,身份是奢侈品销售柜员。
但她鞋要穿3000元一双的。
房子要租8500元一个月的。
每个月给家里寄2000元。
这些毫不包括她开车的油费,停车费依旧基础的生活费。
当然,怎么花钱是个人的生活习惯。
但剧中的王漫妮是个沪飘,挂在嘴边的就是自己很穷。
片中也着力想表现她为了钱有多努力。
但她这样的生活,显然和穷不搭边。
电视剧《恋爱先生》里,同样的情节再次出现了。
而且更夸张。
作为打工人的罗玥在实习期间,打碎了客人的物品,赔偿12000。
为了修复与客户的关系,她按照酒店要求,自费陪着客人在比利时尽情吃喝玩乐了一次,费用没说,显然也不少。
回国后租房子,她的工作是酒店大堂经理,月收入1万出头。
但剧中,这一万,硬是花出了100万的效果。
北京三环内精装公寓,一个月15000,一次就交了半年的房租。
去牙科诊所看牙,办张卡12000。
下属犯了错误,要赔款,她出手就是3000解围。
爱马仕围巾说买就买,豪车俱乐部8000万一张的会员卡说办就办。
30万的车,首期15万说付就付。
身上穿的都是当季大牌。
幸好演员江疏影长得就是一副人间富贵花的样子。
否则,这样的剧情简直没办法编下去。
baby在《我的真朋友》里,扮演的是小小打工人。
一个月的工资只有2000元,为了200的欠款,就能低声下气的求人很久。
但租的是上海精装公寓,一室一厅,还有吧台。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剧多少有些青春偶像剧的影子。
偶像剧,就是要好看,美美的。
换句话来说,就是“造梦”。
在这个前提下,这些悬浮多少还能忍。
但没想到现在全员戏骨的剧居然也朝着这方面靠拢了。
袁泉俞飞鸿这是中生代女演员里金字塔尖上的人。
气质无双,低调优雅。
但她们联袂主演的《玫瑰之战》多少有些让人难以评价。
在剧组,两人扮演的都是律师。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她们把精英也演出了悬浮的感觉。
俞飞鸿没了优雅,只有强行梳平的中分,和滤镜后夸张的表情和气势。
但比她个人造型更浮夸的是她的衣着和首饰。
作为律所高级合伙人,有些奢侈品甚至礼服都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她们有不少聚会和社交场合。
但在剧中,俞飞鸿似乎在生活中也一直在走红毯。
似乎她每天上班的地方不是律所,而是她展示魅力和财富的地方。
每次她出现,服装和首饰加加在一起的价值少则几十万,多则百万。
衣服,几乎不重样。
首饰也不是一件反复使用,而是几乎每次出现都是新的。
这种奢华程度,远超想象。
毕竟就是几百万,千万级的跑车,买了也能用一阵子。
而她,半个月的服饰的价值就超过跑车了。
不夸张地说,在中小城市,她穿在身上的,每天都是一套房。
再加上剧中刻意用镜头为她营造的各种看上去高大上的气场。
她看上去不像是个律所的合伙人,倒像是个亿万富婆。
而剧中的另一位精英,袁泉也不遑多让。
一支手表10万。
衣服基本也都是品牌。
很多人都认为,作为律所合伙人有能力消费这样的衣服。
但必须要说的是,这些珠宝和衣服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次性”的。
每年的款式都不一样,所以,这些奢侈品并不像很多观众想象的那样,可以用很多年。
不存在所谓“买好一点的衣服,可以穿一辈子”的说法。
而是每年都要消费。
当然即使是买一次用很久,这里的服装也浮夸得让人诧异。
同样是袁泉参演的《我的前半生》,在其中,她扮演的是商业精英。
在片中她与恋人靳东可以花几万买条鱼来吃,但服装上,也只是中规中矩的金领。
在剧中她扮演的角色,说是日进斗金不为过,但她在片中的大衣,价格也就在基本也就是1万到2万。
相比之下,《我的前半生》中,演员的服饰与身份的匹配度就要高得多。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玫瑰之战》的造型颇有几分职场版《小时代》感觉。
因为《玫瑰之战》的造型师恰好就是《小时代》的造型师黄薇。
《小时代》的造型之奢华,几乎已经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了,所以《玫瑰之战》有这样的风格并不意外。
只是,这样的投入对剧情到底有多少帮助,实在很难评价。
在情节上,职场剧的女主人公似乎离不开男人的不争气和背叛。
她们所有的动力几乎都来自于抓小三。
《我的前半生》,马伊琍的角色当了半辈子家庭妇女,丈夫出轨,她走出家门,开始努力工作,顺便撬了好朋友的未婚夫。
《妻子的选择》,丈夫有了外遇,孙莉扮演的角色努力反击,最后胜利。
《第二次拥抱》,陈数扮演的角色丈夫事业失败,她当了10多年家庭主妇重新出山。
不出意外的,丈夫有了绯闻,她离婚,重新走上人生巅峰。
在《完美关系》里,陈数扮演的角色也手撕了小三。
《玫瑰之战》,袁泉扮演的角色丈夫遇到了麻烦,当了10多年家庭妇女的她重新出山。
自然的,她丈夫肯定也有外遇,当然,她还是离婚了,而后走上人生巅峰。
高圆圆主演的《完美伴侣》,丈夫也是懦弱不挣钱,还插入了与其他女子的惺惺相惜,虽然最后强行团圆。
就连《三十而已》里唯一的女强人,童瑶扮演的顾佳也是在家当家庭主妇,最后丈夫出轨,事业失败,她才不得已出手。。
总之,这些职场剧里的女主角似乎没有几个是真心喜欢工作的。
她们离开家庭走向职场的初衷大多是为了生存或者拯救家庭。
换个角度来说,她们可能应该感谢丈夫的背叛。
否则,哪有她们风生水起的职场生涯呢?
但这个逻辑显然是有问题的。
女性职场剧或者职场剧的立足点应该是职场,而不是女性在遭遇了婚姻背叛后的觉醒。
这两者可以重合,但绝不是一回事。
难道家庭幸福或者没有单身就不能在职场大步向前吗?
显然不是的。
职场剧的核心应该是热爱和专业。
上世纪的几部港剧比如《鉴证实录》《壹号皇庭》等倒是可以说真正演出了职场剧的精髓。
尤其是其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堪称经典。
陈慧珊,堪称港剧里职业女性第一人。
在电视剧《鉴证实录》里扮演法医聂宝言。
她之所以当法医就是因为喜欢,因为热爱。
在工作上,细致专业权威,在自己的领域有绝对的话语权。
和林保怡扮演的增加原有感情戏,但都克制而理性。
两人的爱情和事业从没有搅在一起,即使在感情最低谷,他们也都各自恪尽职守。
服装更是简单。
从到到尾,只有几身黑灰西装和白衬衣。
没有高大上的台词,没有故作高深的气场,但聂宝言这个角色却几乎是华语职场剧里女性的天花板。
这部作品甚至改变了很多女孩子的人生。
因为这部戏而立志当法医且实施的女孩子大有人在。
她的名字出现在很多对女法医的采访中。
这部拍摄于上世纪的职场剧,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职场剧。
这部戏里所展示的独立、坚强、冷静和上进才配得上说励志二字。
反观现在这些所谓的职场剧,看完之后,有多少人会对剧中描述的职场有向往。
有多少人得以了解某个职业而心向往之。
都没有。
看了三十而已,人们热议的是王漫妮想吊有钱人,却遇到了海王。
顾佳尽管十项全能,但老公却依旧被绿茶林有有给吸引了。
最出圈情节的是渣男渣女共吃一个冰淇淋。
《玫瑰之战》里俞飞鸿的发型和奢侈的造型都比专业讨论度高。
相比之下《我的前半生》里同样是袁泉扮演的唐晶的价值观还来得纯粹一些。
至少,她是真的有好胜心,愿意做好自己的事情。
不是为了某个男人。
袁泉和俞飞鸿都是好演员。
尤其是袁泉,国内的主流奖项基本满贯。
对自己的认识清醒深刻,30岁开始就将重心放在舞台上。
作为明星,袁泉对职业的认识让无数人赞叹。
“我不觉得自己身上是有星光的,演员身上那一点星光,大多数时候都是角色带给你的。”
在演技上,她从未被诟病。
俞飞鸿有着公认的美貌,却肯花10年时间,用所有的积蓄去投资一部文艺片。
《爱有来生》,每一帧都很美,但是这种类型的片子注定不赚钱。
花完自己所有的积蓄后,她又老老实实拍片挣钱,丝毫不矫情。
她们的努力、低调、刻苦和独立本身就是职场剧里最吸引人的部分。
她们自己的故事就足够吸引人了。
但有着这样珍贵气质的演员,却梳着奇怪的发型,用着厚厚的滤镜,做着浮夸的造型,所谓的“职业剧”里,摆出一副女强人的架势,太违和了。
尤其是磨皮,对她们这样善于用表情的演员,真的太浪费了。
原本生动的脸,像个假人。
这种刻意的干练和强势气质,浪费的不仅是演员的美貌和演技。
浪费还有职业剧中那些原本可以被细细品味的人生故事。
这种浮夸到光怪陆离的职场剧,不仅体现不出职场,甚至无法体现出生活的本质。
又怎么让人有代入感呢?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职场剧回归职场,而不是披着精致外衣的生活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