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到西安感受一下年味,简直太触目惊心了,整个城市都是古代真迹,到处写满了年味很重的对联福字,公园里有跟大明宫词一模一样的面具,各种张灯结彩遍布整个湖光山色的公园,各种根据历史真实的现场在整个城市的市内遍布,到点了湖里有很大的室外舞台表演各种新年联欢晚会的节目,各种大号龙腾虎跃礼花漫天在湖里真开眼呀,园内好吃的遍地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好吃的,那种人挤人人挨人在公园里挪动的步伐很让人触目惊心这么多人参加晚会?无法用语言形容视觉效果,走到哪都能听到各种锣鼓喧天的声音,第一次听到编钟声音如此清脆悦耳很有不虚此行的历史感,那种鼓太赞啦听完了被震撼了,很奇葩,听说附近农村也跟西安城差不多很有过年的气氛,白天各大景点公园小品相声歌曲舞蹈杂技魔术..轮番轰炸,秦腔戏曲满天飞,不知道西安人为啥都在大街上公园里过年到处都是人,到处是因为年会布置的各种游乐设施,大型公益活动很费钱的也有,收费项目嗷嗷多三步五步一个游乐设施,老人小孩都乐此不疲笑脸遍地都是,那嘎达人吃羊肉到处是一种食物羊肉泡馍,可能我得在西安小吃街找到食物要啥有啥眼花缭乱积聚了全国各地的美食吃到撑死我了,很值得到此一游。
以前,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鞭炮声响彻天地,烟花照亮了整个夜空。每家每户的小孩子都要穿新衣服,表示年年都有新气象。大人还要给小孩子包红包,作为压岁钱。甚至,还会出现一家人围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起守岁。
现在,过年的时候,大人们都忙着出去打牌,唠嗑。小孩子就躲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有些甚至嫌天气冷,躲在被窝里就不起床了。对于现在的人而言,新年仅仅是一个节假日而已,这个节假日,大家都有空闲,呆在家里休息。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改变,那是因为人的思想观念变了。以前的新年,大家都图热闹。可是现在大家就觉得放鞭炮,放烟花会污染空气环境,而且还耗费钱财,甚至还有安全隐患。所以大家也就不搞这些事情了。另外,大冬天的那么冷,大家也不愿意守在电视机旁守岁了。至于张贴春联,那会弄脏大门,甚至弄坏大门,所以也就不这么做了。
我觉得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变化,所有地方的年味大概都已经不再像从前那么浓了吧。
从前大家的观念就是过年的时候一定要一家人在一起守岁过年,包饺子吃年夜饭。但是这种传统的观念近些年来已经悄然发生了转变,比起在家过年,更多人选择在春节假期的时候走出家门,去见识各地的风景和名胜。有的人还会在过年的时候出国溜一圈儿。
过年的内容也从之前的一家人守在家里吃吃喝喝看春晚变成了各忙各的。智能手机非常普及的今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通讯和社交软件,可以在上面进行生活分享和好友谈天说地。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各种游戏当中获得乐趣,还能和好友在线对战。于是每年必看的春晚,变成了一个背景音,没有人过多在意,不痛不痒。
现在的农村其实和城市的区别也已经变小了,交通更加方便,通讯更加发达。大家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转变着,除了过年放鞭炮不受控制,其他基本和城市一模一样。
因为现在的生活好了,很多人也没有那么在乎新年了,不像以前那时候生活的很艰苦没有什么吃的,只有过年才会有好吃的,所以无论大人小孩都在盼望着过年。其实春节一直都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所以庆祝也是很隆重的,不仅仅是大吃大喝,还有就是恭送旧的一年的结束,迎接新的一年,对于新的一年的祝愿和憧憬。
现在的农村对于新年也是没有像以前那样热闹了,虽然说也是在忙活,但是很明显的会感觉出来,人们没有那种兴奋感了。以前农村的过年时很讲究的,有很多的礼节和规矩,那不能说,这不能碰的,不像现在那么随便,反而觉得随意的多了,就没有那种气氛了。
中国人对于春节的归属感一直都是很深的,所以很多人无论怎样都会选择回家过年,为的是能和家人团聚,能一起欢度这个重要的节日。无论怎样春节也是大家一直期盼的,也希望大家能重视起来不要让这个传统节日失去往日的热闹。
其实这个现象周围很多人都早已发现了!
其实,导致有这个想法的,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这个原因我觉得是主要的——那就是我们长大了。我们已经失去了童真!哈哈。小时候过年可以无拘无束,想干嘛干嘛,可是当人长大了就不同了,会被很多东西束缚,不能做那些在更年长的人眼中所谓幼稚的事,因为在他们眼中是不符合年龄的。当然,只是对于有些童心未泯的人来说的。还有那些已经真正长大的人,他们看一些东西就觉得有些事情小时候做还行,现在已经觉得没意义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社会越来越现代化了,啥东西都要讲究个规划,健康。农村也不能大肆燃放烟花爆竹什么的,不利于美观。而且放这些东西会污染环境,增加pm2.5。以前人用红包给小孩压岁钱,现在网络发达,人人都有手机 ,用在群里大家发红包,人人来抢,但是过后就没什么感觉了!
现在的农村没有以前人多了。
就拿我们村子来讲,在前些年还没有那么多久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家家户户都是守家待地的,一家五六口人,一个村子五六十户人家,从春到秋,从冬到夏,邻里之间很多相处的时间,互帮互助,谁家有点儿啥事,大家都是一起给出主意,到了过年走家串户的,才热闹。
现在年轻劳动力基本上都常年不在家,在村子里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孩子,有的工作远的,甚至过年都不回来,回到老家,一年没见,三年没见,关系都生疏了。
共同话题也少了,以前大家都守着巴掌大的天,现在都出去闯,各忙各的,聊不到一块了。
物质水平提高了,对于过年的期待也少了。过年变成了回家,少了期盼,少了惊喜,跟平常没什么区别了,自然年味儿就不浓了。
以前的过年,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准备年夜饭,等着看联欢晚会,现在都去饭店去吃年夜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