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华南地区的第一首府,相信这点大家有目共睹。
在2012年之前,广州的GDP依然是广东第一,之后被深圳超越。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第一次超过了广州,此后差距逐年拉大。
虽然如此,在大多数广东人眼里,广州依然是我们心中的第一位。
尤其在文化、教育和医疗等方面,广州的底蕴还是很深厚的。
在教育方面,广州高校的数量占整个广东的六七成之多。
一个高考班级里头,起码有超过半数的人都曾经在广州读过书。
十几年前,笔者也曾经在广州度过了大学时光。
对广州的认识虽然比不了本地人,但起码对广州的基础了解也有七八成。
毕业之后留在广州工作的大学生占比也不低。
毕竟广州是一线城市,工作机会多并且待遇也好过二三线城市。
当然岗位的竞争也是比较激烈,不过相对比较好找工作。
话说回来,广州的确是一个有自己独特魅力的城市。
七八十年代,广州在各个层面都是广东独领风骚般存在的。
从1978年的一组照片,看看当年首府人们的生活面貌。
1978年的广州市环市路,远处的是当时最高的建筑物白云宾馆。
肉眼可见的高楼屈指可数,绿色植物比较多。
还可以看见绿油油的田地,还有蛮多等待开发的土地。
一些船只在珠江面航行着,岸边的建筑物比较西式。
据说那时的珠江水十分清澈。
一群小朋友手拉手行走着,有几个还回头带着微笑。
估计照片中的小孩子如今也有40多岁了。
纸行路卖菜的菜贩子,被摄影师捕捉到他看镜头的画面。
手里的秤砣很有年代感,如今应该极少有人使用了。
自行车貌似是从五六十年代就开始流行的凤凰牌。
应元路的商店,店前是清一色的黑色自行车。
想想如今五颜六色横扫街头的共享单车,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大概就是当年工业产品的时代颜色吧!
沿江路上的一景,来来往往的行人。
七十年代的广州,人们的穿搭依旧延续了六十年代的色彩。
没有五颜六色,没有各种浮夸的图案。
只有朴实的工装蓝军服绿,还有百搭灰。
甚至出现了有格纹图案的服装。
带有些许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房子。
清一色的灰白色墙面,中山路一带还保留着许多这样的建筑。
盘福路两旁的树木茂盛,路面也很宽广。
与北京和上海相比,广州街头的汽车数量少许多。
据资料记载,1978年全国汽车产量才十几万辆,而人口就有8亿多。
当时广州在全国的地位也没有如今之高,汽车少自然可以理解。
刚刚停雨的北京路,湿漉漉的地面,人们忙着赶路。
与如今车水马龙的北京路形成鲜明对比。
朝气蓬勃的学生们,排队走过东风西路。
身上衣服的色彩基本不超过两种。
这才是真正的朴实无华。
雨天的惠福路,人们打着雨伞,提着工作皮包上班去。
这款雨伞很典型,印象里只有黑色的,质量很好。
有人会问,为什么街上的行人没几个胖子呢?
那个时期的人们,普遍营养不足,胖子是“稀罕物”。
老广州烧味店,是几乎全年龄段人们的记忆。
让我回味起有广州风味的碟头饭。
它解决了众多打工人的温饱问题。
这些照片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也成为人们记忆里的难忘片段。
文丨龙吉
摄影丨大卫·格莱特
大湾区9 2潜能有多大?各城功能定位精准,华南头牌经济圈崛起
梅州云浮划为粤北,重新定位,能进一步解决广东区域经济不平衡?
胡润百富榜,粤东上榜人数处于领先,粤西上榜人数不到粤北一半
广东金融10强城市出炉,粤东西汕头湛江均上榜,茂名肇庆仍需加油
茂名GDP成非珠首位,只是GDP的靓丽?还是货真价实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