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高晓攀的相声,可以说是“始于颜值忠于才华”,我是他的粉丝。
2015年,我看了《欢乐喜剧人》,《梨之园》里他的一句“我演出,用的是单弦,很多人叫成了三弦,他们分不清什么是京东大鼓,京韵大鼓,什么是评戏,梆子,几年后,我们再想去看这些东西,真的很难找到了!”深深的打动了我,我认为在这个时代,能心系传承老艺术的年轻演员不多了。但他却被淘汰了,之后,我上网,发现网上很多人说:他得那个分活该,满嘴大情怀,张口闭口弘扬相声。我很难受,大情怀一定是假的吗?人家有抱负有机会表达一下怎么了?
我开始上网找他的资料,了解他,我发现,他开了公司,写过音乐剧,写过现代诗,拍过电视剧,演过电影,演过相声剧,现在又拍了电影,但他的微博认证只有四个字:相声演员。并非没有头衔,只是这是他对自己的定位
《兄弟,别闹》是他拍的第一部电影,他为此付出的努力不会有人看到:分镜头按秒算,台词一个字一个推,四分钟的打戏拍了一个月,拍了几个月,准备竟两年。你们只看到了结果:票房不好,口碑不好。你们说他不务正业,说他不自量力,说他活该,却没人注意到他的努力
一袭长衫,一把折扇,满嘴文言诗句,高晓攀成功的把我的朋友“圈粉”了(我天天念叨高晓攀,硬逼着他们看完了《小先生》),我真的认为这是个很好的节目,139分有点低,可我上网,网上依有很多人骂他,说他装:装清高,装有文化。哼哼,人家那么多书不是白看的
我也很想说:网上骂他的人,大部分都不了解他,如果他没有什么得罪过你,就没有什么必要喷他,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如果不喜欢他,看到他的内容跳过,看到他的节目换台,不理他就好了,想想你偶像被人骂的时候你什么心情。干嘛要上网喷他,你不喜欢他,有人支持他! (来一波帅照)
个人观点,不喜勿(bié)喷(kàn)
“何为情爱?一日三餐,晨暮日常,良辰美景,娶你为妻”我只想问各位,这句话写的如何,能否赶上您们的生花妙笔?如果我告诉您们,这句话是攀帅写的,敢问您们又有何感觉?是,我可以平静的说,我是高晓攀的粉丝,是您们一直鄙视的高晓攀的粉丝。网上很多人都在说,“高晓攀算个什么啊?"“高晓攀一个说相声的拍什么电影啊?"等等。我不知道您们骂人可以赚钱么?或者说这就是您们的工作。那我说说我吧,喜欢攀帅整整五年,这五年来,我写了三百二十七篇文章是关于攀帅,这些文章得过各类活动一等奖,发表于各大报刊,杂志。为了不让老师说攀帅,每次考试都是全市第一。奖学金三十万,以攀帅的名义做了公益……个人认为,每个偶像都是粉丝的原动力,如果骂人不赚钱,又为什么要去这样?
或许您们会用王昊去怼我,但是我只说一句,您们想想乔任梁,毕竟娱乐圈或许有一两个王昊,但是因为您们,娱乐圈将会有更多的乔任梁。攀帅的电影《兄弟别闹》,或许您们不喜欢,是,这是他的处女作,或许入不了您们的法眼,或许剧情很不合理,或许全都是些过时的套路……但这是他用心写出来的啊,您们可以去不看,但不能去抵毁!我知道,您们一定会说:“你算个什么东西?凭什么管我们?”是,我不算什么东西,我只是攀帅的小粉丝,仅此,而已。
您们说他鄙视别人,我给跪了。攀帅,左手让郭德纲为《别怂》做序;右手认姜昆做师父,做为嘻哈包袱铺班主与其他人打成一片…这就是鄙视么?最后再说一句,做为一个粉丝,定然是认为攀帅是全世界最好的,但是,我希望您们做为网络喷子,能善待攀帅。谢谢。
对于高晓攀这个名字,我也是从欢乐喜剧人里才知道他的。但是对于他所在的团队“嘻哈包袱铺”,我还是早就有耳闻的。最早听到嘻哈包袱铺的时候,脑子里第一反应是和爱笑会议室性质差不多的小品剧。毕竟这个年代,小品作为中生代喜剧形式生命力依然及其旺盛,年轻一代的喜剧演员为了将小品注入新力量,纷纷将它搞了舞台化的创新,除了爱笑会议室,我们所看到的开心麻花,白眉工作室,都是舞台创新派的代表。小品届是他们,那么相声届的舞台创新者基本上算是有高晓攀了。可能的确高晓攀颜值在相声届略高,加上新潮的发型,每次看他说相声我都感觉跳戏,还是觉得他少了点那种相声演员该有的憨劲儿。不光他,一代代相声传下来,新的艺人好像继承下的还真只剩这身技能了。差不多郭德刚那一代开始,相声为了存活下来,不得不被逼迫得商业性质变浓,这也是为什么从老郭开始大家对相声演员的基本素质和演说内容议论纷纷。其实这些新一代也挺不容易,为了留住更多的人听下来,不得不费了各种精力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尺度,结果没想到大家听了,然后没节操的笑了,再然后反过来继续骂他们,觉得这些演员好不要脸,祖师爷在非气死过去。其实吧,都不好过。不得不说高晓攀还是有很强的节操观的,他很用心去避开大众在理性的时候觉得恶俗的东西,这和曹云金越来越半瓶子晃荡还不一样。高晓攀绝对称的上乖娃娃。所以,在创新方面,他就选择了和别的相声演员不一样的道路。
我一直会欣赏那些对自己有明确定位的明星,如果你是一个演员,先把戏拍好,比如黄渤,如果你是一个歌手,那就把歌先唱好,然后再去做一些边缘的事情。三十岁的年纪对于一个男人,对于相声圈,是一个非常非常轻的年纪,虽然个人认为高晓攀是很有潜质的好苗子,但目前水平也只是停留在发展期的苗子阶段,没有到在相声圈的某一细分特色里独当一面的资质,就我个人感觉,三十岁对于现阶段的他来说依然应该是打地基的阶段,先沉淀,先在你所在的行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更何况你写书又能写出什么来呢?论本行业,还没说出来个太大的名堂来,自传也谈不上,论其他的,确实没有什么内容可看吧。现在的圈子很浮躁,唱歌的地基还没打稳就去拍电影,出来还是个烂片,或者再去参加个耗时耗力的真人秀,虽然有钱赚,但是到头来只会在本职专业里越来越浮躁,最后别人只认你是个明星,但是一说到歌唱得好,戏拍的好,相声说得好的反而没你什么事儿了。所以个人认为如果高晓攀,如果是把自己定位一个相声演员,就踏踏实实再磨几年吧,看看沈腾,也是三十好几快四十岁才冒出来,前几年人家也是关起门踏踏实实演话剧搞创作跑剧院演出,积淀好了现在到了发力的时候了,小品届沈腾也算已经有了一个自己的符号和位置。,但如果高晓攀纯把自己定位一个明星,一个说相声的潮男,那就折腾吧,相声之外的事确实能赚到不少快钱。
我对高晓攀的印象可以说是一点一点变差的,最初高晓攀带着嘻哈包袱铺上节目的时候主持人问,怎么想起来叫这个名字?(当时嘻哈这俩字感觉很潮流),他解释说现在相声团体的名字都叫烂了,太俗。女主持人也是不懂事,还往下顺:是的,比如什么云社啊什么的是吧?,高很聪明没接话。另一个访谈节目,他强行跟主持人探讨纳兰性德,刚开始还觉得他挺有学问,听着听着发现是在装x。在这之后看电视换台看到他一节目,类似小品,前面两个胖子分别演70后和80后,他带个阿拉蕾的帽子上来演90后,那叫一个尴尬,70后一直自称,business,man,,business开头还要喷,以此为这个人物的包袱,他演的九零后娘娘腔还强行卖萌,看的尴尬癌都要犯了。整个节目意在突出八零后一代三观正,这个可以,但是以贬低70后和90后为手段,这就不好了,殊不知几年过去的现在,90后才是观众主体,只能说他有小聪明,但是毫无远见。看其他评论他也曾在其他节目里说北京坏话,不太懂,毕竟是他发展的地方,卸磨杀驴也不是这般杀法。
#高晓攀#一个清醒通透的相声演员。我很早就知道高晓攀,进而很喜欢他的作品。高晓攀的作品,是你看过笑过后会带给你思考的作品。他的作品可以经得住时间,经得住反复,几年过去了还是想一遍又一遍的一看在看。也很喜欢高晓攀对相声的坚守,付出。为了相声,为了好相声,为了说好相声,而坚持走正道。##存有一颗谦卑敬畏的心。谦卑对人,敬畏对艺术。这就是我眼里平凡真实的高晓攀。他的心里不仅仅有自己的相声作品。更多的是相声这门艺术的未来。还有他背后这些相声人的真实的生活。他所做的所有事情,只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好来守护住大家的梦想。作为观众,我们可以选择喜欢或不喜欢,但作为人,我们一定要善良。不要为了不喜欢而不喜欢,不要为了骂而骂。高晓攀,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