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这个只不过是个香港艺人的人,以你的水准,你自然只能看到最肤浅的一面。没错,和很多有实力的香港演员一样,他拍过烂片,因为香港是一个不一样的江湖,不会养一些故作高深不顾现实的人,你所说的艺术,仿佛要做到不食人间烟火才算的上是。可惜,现实空间里没有艺术可以以这样的形式存在。不管多有理想,都要在现实的挤压里生存下来,才有可能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我佩服这个叫张国荣的男人,能够在20多年里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且一步一步的将一些很不一样的东西展现出来。他那些除了烂片以外的作品在我看来,是货真价实的艺术。当然,你有你的水准,一切请便。不过我还是可以告诉你一些你大多半不知道的事:这个叫张国荣的肤浅无知的艺人,对中国古典文化和国粹艺术求知若渴,对书画古玩的鉴赏能力非同一般;为了深入了解近代的中国文化,他一部不落地看了从二零年代到60年代的所有中国电影,包括<<铁道游击队>>和<<烈火中永生>>那一类的影片。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就一个人驾车游遍欧洲,阅历广阔,又在三十多岁之后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结交各种朋友,他的朋友,有唱京戏的,做生意的,也有端茶送水的。他有时和几个人甚至独自穿越一些偏远的山村,和当地居民谈天说地,
对於他来说,朋友没有等级,亦如同艺术没有界线。这是我最为认同他的一点。在他的一生里,他付出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真诚的,倾尽全力拥抱艺术的各个层面,如果这样的行为,在楼主眼里是庸俗的,不够高风亮节的,不够艺术的,那么,我宁愿称张国荣为一个了不起的艺人,也不屑于让他成为你心目中那种酸不溜鳅的所谓“艺术家”。
每到4月1日,总会有许多人想起“哥哥”张国荣。
张国荣,作为中国香港歌手、演员、音乐人,一生之中取得了很大成就。
比如。
1984年,专辑《Leslie》轰动全港,销量突破四白金。其中歌曲《Monica》成为香港流行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作品之一,直到15年后仍入选港台“世纪十大金曲”。《Monica》这首歌也奠定了张国荣歌坛巨星的地位。
1987年,横扫香港各大音乐颁奖礼。
1991年,获得金像奖影帝。
1993年,主演的《霸王别姬》被称为中国电影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该片先后获得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费比西奖,第51届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大奖。
然而生命的车轮到了2003年4月1日这一天却嘎然而止,张国荣因抑郁症病情失控从香港东方文华酒店二十四楼健身中心坠下,终年46岁。
哥哥在愚人节离去,仿佛给歌迷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以至于当时香港的媒体人在得知这一消息时,很多人都不相信;后来,才慢慢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可是,接受是不得已而接受,忘不了是无法释怀而忘不了。
忘不了的是《阿飞正传》里的放浪不羁,《霸王别姬》里“不疯魔不成活”的忘我程度;还有那依然清晰记得,纯净如孩童的眼神。
于是,每年的4月1日,除了歌迷会自发地组织一些纪念活动,来悼念哥哥;还有很多人,会在心底默默地为哥哥送上一份祝福。
点上一枝清香,听那《沉默是金》的旋律慢慢响起,愿你在天堂一切安好!
15年,转眼被时间的长河吞没,记忆随着时间逐渐淡化,唯有那一天被时间善待,一直留在世人的脑海里,仿佛时间从不曾流逝。2003年4月1日——千万人心里挥之不去的愚人节,尽管这是悲痛的一天,却没有人能忘记。
一代传奇巨星张国荣,在2003年4月1日这一天自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亲自为他璀璨的一生画下了句号。从1977年-2003年,他从默默无名到名扬四海,获奖无数的他为自己的事业全情投入,不管是主持、歌唱还是演戏都得到业界和观众的一致认同。他的敬业、正能量、助人和慈善为社会和世人留下来了广泛的影响。
作为一个艺人,想要吸引粉丝很容易。艺人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足以用来表演,通过经纪公司的包装,在公众场合扮演讨喜的人设就可以达到目的,但是想要得到业界人士的一致认同就很难。一个圈子里,总会有本色出演的时候。张国荣能收获业界和观众的喜欢恰恰就是因为他的本色演出。
张国荣作为一个时代的锋芒,经典作品有很多,这些作品最终都转化为他的人气。但是,为什么他在逝世多年后人气依然高居不下?主要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也就是人品。他的人气造就了他的影响力,他没有持宠而娇,而是热衷于帮助他人,回馈社会,将他的影响力转化为社会的正面推动力。
-------------------------------------------
嗨,我是安兔,爱哭爱笑的乐天派情感小达人!
每年的四月一日,是张国荣的纪日,他走了很多年了,我们很多人在每一年过这个即不同又相同的一天时,总是会记起他,回忆起他的作品,以及和他的那些作品一起经历着的我们的人生与人光。
所以我们会发现,凡是我们去纪念的人,都是对我们有某一种链接的,这种链接可能是文字,可能是电影,可能是歌,可能是画,也可能是一一件普通的物品。
之所以很多人在纪念他,很重要的原因是张国荣在世时,留给我们很多难忘的精典作品,我们认识他可能是歌可能是电影,可能是他的故事,为什么他去世这么多久还有这么多人纪念张国荣,我们就可以想到他的作品有多少人看到,影响了多少人,多少人喜欢他的作品,我想作为明星来说,他对我们看到他作品的很多人都是有影响的,我们作为观众与听众,是喜欢也的作品的。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在某个阶段,都有作为重心的人与事,在影响着我们,你20岁时的事与人,到你30岁时,对你来说不一定成为重心了,也许你已经慢慢淡忘了,但是有没有这样的时候,我们在某天遇到某人看到某物,想起了曾经的重要的人与事,虽然时光让我们慢慢淡忘了,但是在我们心底也许还是有一个位置在的。其实这就是我特别想说的,也许平时的日子,我们看到他的作品听到他的歌会想到他,也可能不会想到他,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日子里,这么多人一起来纪念他,我们总是会勾引我们内心某个地方的回忆与经历。
人们都说,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张国荣当年炽手可热,红得一塌糊涂。全国甚至整个亚洲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是他的粉丝。可见,他是多么受人欢迎。再者,他的长相气质的确在娱乐圈首屈一指,无可挑剔。但是,他偏偏选择在他最美好的年纪,人生最风光的时候选择离开。也因为这样,他永远以一种完美不可挑剔、永垂不朽的形象留在了人们的印象里。人们当时那么喜欢他,他却在最美好的时候离开。所以,大家对他的怀念,加上他永久不褪色的美好,使他在人们的心中永久的常驻了。这就是失去才是最珍贵的原因。
思念这个东西很玄妙。它好像会在人的心里不知不觉的加入许多美化的东西。其实,周润发与张国荣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然而,他经过岁月的沉淀,留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只有经典二字了。人们对他除了尊敬也并没有其他更丰富的感情。毕竟,只要人活着,无论之前他多么的光芒四射,最终都会老去,都会走下神坛。周润发就是如此。
而张国荣不同。他在走上神坛的那一刻选择了离开。这样的话,没有人知道他老后的模样,心中只留下了他的美好。而这种美好随着岁月的沉淀会激发出人更多的思念的情感。这些情感会进一步美化大家心目中的张国荣。年不一年,日复一日。他已不再只是一个明星,而是一种美好形象,高尚品格的象征了。
如此看来,他就是不朽的。这种不朽自然值得人们永久怀念。
林夕:我第一次认识哥哥,很多谢倪震做的介绍——所以我才跟倪震这么好,主要目的是为了张国荣。 那时反而不是我去他家拜侯他(哥哥),因为他不是老人家,我才是老人家,他来拜侯我的。当时我在屋子里迎接他,那天是星期天下午,我这里不是在夸张。大家在戏里看得多了这样的镜头,他的戏看得多了,类似的那些姿势,原来真的象真人一样:一部红色的BENZ跑车,敞蓬的,他一个人开,fung的一声就停在楼下。这个镜头,我这辈子都记得,太帅了,竟帅成这个样子。上楼进到我的屋子里,看见就说“哗,你的屋子这么“小”,我说“小是小点”,他就说“不对,房子小成这个样子,怎么住啊”。那个时候我才觉得房子小,所以我有点怨恨他,为什么你要提醒我呢,房子真的是很小,很难放得下东西,可能那个时候我还没有那么多东西。
然后我去了他家,就发现,哗,好大啊!他的那个房子,现在不怕说(地址)了,在浅水湾保华大厦,是一个三复式,觉得好大啊!其实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发觉有一件事很好笑。就是看楼盘是我的习惯,这个习惯都是因为张国荣(的缘故)养成的。回头看保华大厦,其实是为了什么呢?其实是为了去住一住哥哥住过的大厦,其实是有那么一点……。之后我再去看保华大厦,又觉得不是很大的样子,证明人是会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