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19更新:2023-03-19 11:09:59
最近,一个叫《套装》的低成本电影在豆瓣霸榜,其本身知名度不算高,影片阵容也一般,又是导演的处女作,主演是《头号玩家》《间谍之桥》的男主马克·里朗斯和曾主演《移动迷宫》系列、始终红不起来的迪伦·奥布莱恩。
《套装》
影片讲述了一个手艺精湛的裁缝,在芝加哥经营着自己的一间裁缝店,本来日子过得平静优雅,却无意中卷入了黑帮的帮派纷争,通过自己的一番智斗,最终化险为夷,还利用帮派冲突顺手消灭了很多黑帮分子。
从片名、阵容、故事简介看,这都不算是一个很吸引人的电影。但就是这么一部不太引人注目的电影,已经悄悄在豆瓣电影的“一周口碑电影榜”连续霸榜4周了,豆瓣评分也在8分左右。究其原因,影片的剧情编写十分精巧,裁缝男主与黑帮分子的智斗也非常精彩,不断反转,全程高能,结果也大快人心。整体观影体验非常平顺,平顺到甚至会注意不到整个片子其实只发生在一个场景里——男主的裁缝店里。全片几乎没有任何除了裁缝店之外的场景,但影片就是在这么“一亩三分地”把黑帮的派系斗争、黑帮和政府的角力、裁缝和黑帮的智斗等等,展现得淋漓尽致,足见功力之深。
《套装》作为悬疑剧情类电影,更适合影迷自行观看感受,暂且不表。今天,我们主要来聊聊这些只有少量甚至只有一个场景的影片,也就是业内一般称为“单场景电影”的影片。单场景电影并不算少见,仅近日豆瓣热门电影榜单就有两部,除了《套装》还有《万湖会议》,此前也有《十二怒汉》《狙击电话亭》《恐怖直播》等经典制作,这类影片已经成为电影产业中非常典型的一种类型片。
为什么这些电影场景如此之少,“舞台”如此狭小,跳出的“舞蹈”还能如此精彩,甚至产量还在不断提升呢?
极端困境
商业电影,尤其是商业大片往往会大力宣传自己场景的美轮美奂、丰富多样,观众也经常会听到某部大片在许多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取景的消息,诸如《碟中谍》系列、《007》系列,恨不得把全球最美丽的地方都收入囊中,加之豪掷千金制作的或宏伟壮阔或精妙绝伦的室内场景,商业电影的场景几乎很少重复,甚至场景本身就是影片的一大看点。
但单场景电影就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比如《套装》,仅有一个场景,还是室内场景,如何让如此有限的场景能先声夺人地吸引观众?故事创意至关重要。从戏剧理论角度,这就需要将主角们置于极端的戏剧环境下,换句话说,就是极端困境。只有极端困境,才会产生极端的戏剧张力,才足够有新意和吸引力,观众才能看得下去。
《活埋》是个最典型案例,讲的是一个被活埋在棺材里的人自救的故事,整部电影只有一个演员,整个电影场景就是在一个棺材里,整部电影都没有出过这个棺材。这部电影把主角的困境展示到了极致,将单场景也发挥到了极致,主角在这个场景里,连翻身都翻不了,让观众隔着屏幕都能体验到被活埋的窒息感。
《完美陌生人》也是一例,故事就发生在一个客厅里,故事的设定是大家依次将自己的手机交给下一个人,并公布所有收到的新电话和短信内容。一个简单又巧妙的设定,把屋子里的所有人瞬间置于极其紧张又尴尬的气氛中,屋子里的空间都似乎随之缩小,变得憋闷和压抑了,戏剧冲突在戏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反转、高潮与留白
单场景电影与普通电影在故事编写和呈现上也有着重大区别。
主线上,需要叙事紧张、紧凑又多反转,节奏也极快,其他类型电影的主线叙事并不需要单场景电影这么极端,哪怕主线叙事繁琐或略显拖沓也并不致命,因为其他类型的电影有足够多的新鲜元素去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
但单场景电影就必须主线极其突出,且环环相扣,甚至反转不断、高潮迭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观众注意力,不让观众因场景的单调而感到乏味,大家熟知的单场景电影《电锯惊魂》《杀戮》等,莫不如此。
辅线上,需要紧紧围绕主线,辅线本身短而精甚至没有。因为没有更多场景去展现辅线,单场景电影中的辅线主要靠台词铺垫,或者通过视听语言引导观众想象。诸如《套装》中通过枪声展现场景外黑帮势力的角力,《生死之墙》中通过主角与敌方狙击手的对话引导观众想象场景外的战斗画面。
不得不说,单场景电影不得不采用的留白方式,反而成了一个妙笔,毕竟,谁能拍出比观众自己的想象更好的画面呢?
对文本的“地狱考验”
正因为上文所述,单场景电影因对主线故事的编排要求极高,单场景限制又极大,因此对剧本文本的要求就理所应当需要精益求精了。
不巧的是,单场景电影除《活埋》《127小时》这样的极端案例外,大部分的信息传递和剧情推动,多是靠巨量的台词、对话,诸如《杀戮》《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等,全片基本都是人物在讲话,台词量是其他类型片的两倍,甚至更多。
以基于相同故事改编的两部电影《完美陌生人》和翻拍自《完美陌生人》的《来电狂响》为例,一部为“封神之作”,豆瓣8.5分;另一部遭人诟病,豆瓣5.7分。故事本身的设定和大体剧情基本一样,也都分别邀请了本国相对知名的演员来表演,区别就在于文本的质量。
主角必须都是实力派
在这一点上,单场景电影与舞台表演有着相似之处。舞台场地有限,场景本身传递的信息也非常简单,主要的信息都来自演员的肢体、表情和台词,这也是有些人把单场景电影称为“舞台电影”的原因,而大家都知道戏剧舞台对演员演技的要求之高。
正因如此,大部分单场景电影,主角都是实力派,甚至会出现一屋子老戏骨神仙打架的场面,诸如罗曼·波兰斯基的《杀戮》,单4位主演的表演类奖项,就有5座奥斯卡、8座金球奖,提名更是不计其数,4位主演在戏中的演出,也确实火星四溅,酣畅淋漓。
除了演技之外,演员受欢迎的程度或者说观众缘也得及格,一个半小时以上,观众只能看着演员的这几张脸,没有观众缘的演员,是断然无法让观众坚持到底的。
精准的调度与华丽的视听
除了对编剧、演员的高要求,对导演也不例外,这类电影恰恰是对导演的一种挑战。单场景电影要求导演通过自己的视听语言设计和控制调度,在有限的空间中压榨出无限的想象力。
以《活埋》为例,此片在空间上已经缩小到极致,整部影片都发生在一个棺材里面,如果没有导演极致的调度和视听设计,可以想象,这部影片观看起来会是多么大的灾难。但罗德里戈导演却把棺材戏拍出了花儿,通过色彩、机位、镜头、焦距变化的高超技巧,让拳脚都无法正常伸展的棺材有了巨大的纵深;用声音和音效,让观众身临其境般体验到了被活埋的痛苦;男主的表演也让观众体验到了主角在狭小空间里的巨大情感起伏。
当然这跟此片内容的极端严肃有关,但再严肃的题材也可以有丰富多彩甚至开创性的视听语言,《十二怒汉》和《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就是例证。《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讨论的老年痴呆症不可谓不严肃,但其视听的华丽程度已经可以比拟某些软科幻电影,而这些华丽的视听,不仅没有降低本片的严肃程度,更对观众代入和体验到老年痴呆症裨益巨大。
“开源节流”,时代所需
疫情肆虐的三年,对全球电影产业的冲击是巨大的,“开源节流”成为电影公司的普遍共识。单场景电影非常符合“开源节流”的宗旨——
“节流”,很好理解,单场景电影的成本之低让其他形式的电影非常艳羡,极少量的场景,甚至只有一个场景,基本还都是室内场景,置景费用极低,也省去了转场成本,因为不用等外景的天气变化而减少了不可控的开支;极少量的演员出镜,使演员劳务费用、食宿开支等巨降,大幅降低成本。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单片成本和制作难度的降低则意味着同样的总成本甚至更低的总成本,单个电影公司的影片产量甚至能不降反升。
“开源”,成功的单场景电影不仅有着不一样的精彩,还能给影片本身带来丰厚的商业回报。因其成本极低,所以收回成本甚至盈利都比其他形式的电影来得容易。还是以极端化的《活埋》为例,制作成本250万美元左右(主要是瑞恩·雷诺兹的片酬),全球票房1900万美元(还不包括DVD、在线播放等收入);《完美陌生人》,制作成本在200万美元左右,全球票房3200万美元,迄今已被俄罗斯、西班牙、黎巴嫩、土耳其等18个国家买走翻拍权,而每一版的翻拍权预计都有接近百万美元的盈利,当然也包括中国版,中国版改名《来电狂响》,虽不算成功,但也砍下6.4亿票房,出品方赚得盆满钵满。
诚然,商业电影的主流永远都是多场景电影,场景越多,影片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单场景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在疫情时代,在对电影单片成本极端苛求的时代,似乎也有着焕发生命力的可能。与此同时,此类影片对电影从业者内功的要求苛刻,在市场条件很难支撑大量大体量电影拍摄的当下,这不失为一种厉兵秣马的手段,值得尝试。(八碗)
Copyright © 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