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等了很久,才得到资源。于是就很快下载看了,因为已经期待了数月。这部由台湾制作,启用了大量日本演员的电影在金马奖也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我看完整部电影之后,我明白了内地不可能上映的原因,也明白了豆瓣毫无影片信息的原因。
讨论完电影的整体画风,现在来说一说剧情。由于是一部传记电影,受限于真实历史,改编力度不可能很大。也就预示着电影的剧情发展较缓慢而又平淡,还好我很喜欢这样的叙事风格,不然我应该撑不了三个小时。电影讲述的是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嘉义农林大学的棒球队。在日本教练的帮助下,从一支未尝胜绩的球队,变为打入“甲子园”决赛的球队。之前的这支队伍没有赢过一场比赛,没有得过一分。连不太惨的输掉比赛,他们都高兴的庆祝。每天只凭借着兴趣来支撑着训练,训练也嘻嘻闹闹,蹦蹦跳跳的。完全不是一支像样的棒球队,这样的球队,在日本这个喜爱棒球的国家里被人所不待见。大家提到“KANO”(嘉农)队,大都抱以耻笑。就这样一直队伍却吸引了日本棒球知名教练的注意,不过此时的这位教练已经退出棒球界,做起了一名会计。在屡次的请求下,近藤终于答应作为嘉农的教练,也许是因为他和这支球队一样失败吧,并且也和球队一样需要一次证明的机会。就这样,这支业余球队开始了专业的训练。他们明天跑步在田间地头,跑步在大街小巷,穿过城市,跨过微风。边跑边喊“甲子园”,日复一日,逐渐成为嘉义的一道笑话风景线。他们的训练很用心,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但是他们还是赢不了一场球。这就是生活,你和以前比,是进步了不少。但你和对手比,还差得远着呢。于是,嘉农队员们变的更努力,更团结。他们逐渐找到了“强队之道”。
电影的剧情很俗套,体育题材的电影都会这么拍。通过努力打入决赛,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决赛中一定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于是队员们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然后输掉比赛,虽败犹荣。这是体育电影的一贯套路,最后大都不能赢得比赛。因为赢了比赛,比赛的意义就大于电影了,有点喧宾夺主了,竞技也就影响的电影主题。这一部电影也不例外,最后KANO也是输掉了比赛。
电影的历史背景是这部影片最敏感的地方,当时的台湾已经被日本完全统治。从中日甲午海战结束,到影片故事所发生的年代。台湾已经被统治了几十年。所以我们看到大街小巷所有人都熟练的说着日语,几乎完全听不到汉语。电影所呈现的日本形象也异于其他,电影中日本人温文儒雅,待人和善。有开明的台湾建设者,有幽默负责的日本好老师,也有各名族大团结的一派祥和。台湾人和日本人友好相处,台湾在日本的统治下显得非常适应。整部影片几乎全部日语对白,有几句闽南话插在其中,听着也是日本味。我越看越纳闷,这是那个凶残暴力的大和民族吗?这是那个赛德克式抗日的台湾吗?即便这是在战争发生之前······
虽然说电影艺术要抛离政治因素去看待,但这被美化的统治,我也不敢苟同。不过这并不影响电影的主旨,电影中传达的精神还是很令人振奋的。我们只有奋斗,只有努力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而胜利的关键是“不要想着赢,要想不能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