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们”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有人说,他们对国家的概念很“小”;
有人说,他们是“社会不稳定因素”;
有人说,他们中只有三个是“好”人。
今天Sir不下场辩论。
还是用电影说话。
隔壁辩手的观点,早就领先我们的议题了。
《真雄起》
Shubh Mangal Zyada Saavdhan
印度同志片。
上映就破记录。
以3.27亿卢比的票房获得周末票房第一,成为宝莱坞真正有“流量”的同志电影。
妥妥一次报复性消费。
还有一个“幕后推手”,你想都想不到。
特朗普……
在他官方政务发布平台(推特),曾亲自点名表扬这部电影。
用词简单明了:Great!
如此反差萌的操作,让电影在海外莫名地小火了一把。
电影在澳、美、英、法等全球11个国家同步上映。
但是,光靠噱头不行。
如果电影烂,观众肯定还是不买账。
别担心,《真雄起》绝对不属于这种。
电影开场就是两个穿得跟沙赞一样的沙雕在“日剧跑”。
△ 左:阿曼,右:阿卡
他们就是电影主角:阿曼和阿卡。
小两口过得恩爱,为了证明这一点,电影一上来给观众发糖。
△ 含糖量过高
王子和公主就这样幸福生活下去?
这么顺利,电影还演个毛啊。
跟大多数同性恋人一样,他们最大的烦恼还不是什么“社会异样的眼光”,而是“父母的不理解”。
这个矛盾主要来自阿曼一家。
阿曼从小就被爹妈百般呵护,成长在富裕家庭的他,从小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甚至包括婚姻大事。
爹妈早就给她安排了一个贤惠的老婆库苏,等着他回来迎娶。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就尴尬了。
阿曼只能一拖再拖,尽可能不回家面对。
可是,这回阿曼的堂姐结婚,总不能再推了吧。
将错就错,阿卡就跟阿曼回家了。
见家长的节奏?困难才刚开始。
刚想开口,阿曼的爸爸就泼了他一身冷水。
想“出柜”?没门。
那不如玩大的,这两个二货直接在堂姐的婚礼上公开出柜。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面对亲朋戚友诧异,要如何圆场.......
“唔.......这是我们的家族传统,当女孩出嫁,她的大哥和最好的朋友......就会像这样庆祝.......”
“两个男人嘴对嘴?”
“唔......”
嗐,圆不回来了!
最惨的是,弟弟出柜,堂姐背锅。
新郎直接取消婚约,堂姐难过到骑马跑路。
一地鸡毛。
这简直就是史上最失败的“官宣”。
扫把星被赶走了,那就可以好好撮合儿子和女婿。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未婚妻库苏好惨?
就像家长给妈宝儿子的礼物。
诚心嫁给阿曼,他竟然是弯的。
诚心?你真的这么认为?
别急着同情她,这位库苏也不是省油的灯,嫁入豪门,完全是她处心积虑的计划。
她外面早就有男人了,在.......坐牢。
见到阿曼原来是同性恋,她可乐坏了。
她提出一个“天才”的想法:
所以我跟你结婚
但是跟他(外面的男人)同居
你就可以和卡迪克(阿卡)在一起了
“假结婚”,这是要演李安的《喜宴》吗?
为了父母,演一场“大龙凤”。
我们的阿曼也不傻,见到有人把自己当凯子,当然要怼回去。
为什么不跟他私奔啊?干嘛把我扯进来?
如果我私奔了,我就得不到陪嫁珠宝了
完了完了,大家都疯了。
唯唯诺诺的阿曼实在让人看不下去,再这样下去,他迟早得“被结婚”。
全片最疯的还是阿卡。
单枪匹马,系着彩虹旗,拿着扩音器,鸽子助阵,摊牌去。
上来就是一句:“阿曼的爸爸有病!”
这是要翻脸?
先让阿卡说完,这种病叫“同性恋恐惧症”——
这种病无药可救
这个病不会传染
它只会影响人的大脑
它不是致命的疾病
但病人会变得冷血
可惜,帅不过三秒。
阿卡怼得很爽,也被教训得很爽。
对方直接耍了一套打狗棍法,“家法伺候”阿卡。
小两口“官宣”,又又又失败了。
怎么办?观众也看得心急。
是私奔,一走了之?
还是假扮成新娘,结了婚再说?
两人如何说服父母?
Sir只能剧透到这里,好戏还在后头。
最让Sir感动的不仅是高潮后的结局,还有电影中大胆的宣言。
注意:以下话术请拿出小本本摘抄。
当别人问起你的性向时:
- 你什么时候决定不当同性恋的?
- 有什么好决定的
我生来就是这样
当别人问你为啥爱上TA时:
妈妈,我第一次看到卡迪克(阿卡)
那儿就变大了
啥?
眼睛,我的眼睛变大了
那是爱人才会有的反应
电影中还有很多这种简单直接的对白。
坦白说,Sir不认为这是高级的手法,甚至许多时候都会被认为是导演叙事的偷懒。
但在《真雄起》中,这反而成为它出圈的关键之处。
——它不做高深的隐喻,因为他们不需要再遮遮掩掩。
要知道,这是印度首部能在国内放映的同志片。
跟我们一样,印度类似题材的电影也经历不少坎坷。
拍是拍过不少。
但.......全都不能在印度上映。
像《阿里格尔》《孟买之恋》这类小成本的LGBT影片,全都只能在海外电影节看到。
△《孟买之恋》
印度观众也想看?
对不起,有点难。
很长时间,同性恋在印度社会是犯罪,轻轻松松可以判你个10年。
这条法律常年受到印度社会诟病。
2009年取消后,却又在2013年“死灰复燃”,直到2018年,在经过反复地讨论后,同性恋在印度才终于合法化。
《真雄起》是这条法案的见证者。
2019年9月确定主演;
2019年12月拍摄完成;
2020年1月发布预告;
2020年2月在印度电影审查机构过审。
曾被视为禁忌的镜头,如今通通都“冇问题”。
于是,它打响印度社会“解放”的第一枪。
《真雄起》的野心很明显,就是要成为第一部为同性恋发声的主流本土电影。
所以,当你抛开它的性别。
这就是一部普普通通的宝莱坞爱情电影。
该有的喜剧桥段,有。
保留节目,咖喱味土嗨歌舞,有。
甚至演员最受欢迎的浮夸装X风格,一概保留。
按Sir的性格,不会专门写一篇文章安利一部“普通”的主流商业电影。
为什么还写?
不要忽略“普通”的意义。
当下我们的种种撕裂,归根到底——
正是缺少一个能容纳这种“普通”的环境与市场。
当镜头被删减。
当正常的表达,被迫“转码”成高深的隐喻或影射。
当一个群体被层层的不可言说而隔离、孤立……
污名化,只会在错位中愈演愈烈。
不要小看《真雄起》的成功。
如果说它是印度同志电影迈出的第一步。
那这一步领先的距离,比我们想象的要远得多。
因为让它“雄起”的——
不是某群人,某种爱。
是所有人,所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