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乡愁「不老乡音2用影像记录家园故事」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66更新:2023-03-20 13:30:44

乡音,是牵挂在游子身上的那根线,跨越千山万水,将不同的人连接在一起,将人与家乡连接在一起。作为构成中国乡土情结重要组成部分的“乡音文化”,在不同地域显露出独具特色的品质。2月5日上午10点,在哔哩哔哩bilibili、芒果TV上线播出系列人文微纪录片《不老乡音》第二季,通过湖南本土方言、乐曲、歌声等的变迁与坚守,寻找那份来自乡土的牵挂。

《不老乡音2》由湖南金鹰纪实频道拍摄制作,曾于2020年12月31日在湖南金鹰纪实卫视跨年播出。该片记录了从藏在深闺的辰河高腔,到人声鼎沸的吉首苗鼓;从边城里的苗族银饰,到山岗上的土家山歌,在给观众呈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浑厚感和时代创新感的同时,也带来新时代文旅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新思考。总导演陈昔禅表示,“乡音”的概念是宏大的,泛指乡愁。《不老乡音》希望通过声音讲述守望家园的故事,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时代背景,展现浓浓乡愁。

听湘西声音,看唯美故事

《不老乡音2》依然采用首季短视频的制作方式,共8集,每集8分钟,通过不老的乡音讲述山村家园的故事。作品着重展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武陵山区(湘西)决胜脱贫攻坚战之后,乡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第二季作品将拍摄地点选择湘西具有代表性和充满旅游开发潜力的地方。其中包括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凤凰古城、吉首市德夯流沙瀑布、龙山县惹巴拉风景区、泸溪县浦市古镇等地,陈昔禅表示,这种选择的原因是节目组希望通过节目,能唤起人们去拍摄地打卡的兴趣,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对于整季的创作,陈昔禅将其称之为“命题作文”。在声音这个大框架下,节目组以“非遗”声音这个“小切口”融情入画,做出“非遗 文旅”传播“大效果”的节目,由小见大完成了命题作文框架下纪录片的创新拍摄。

在内容上,《不老乡音2》沿用首季“非遗 文旅”的总体叙事模式,选取湘西苗族、土家族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集以“声音”为载体,由主人公以一个目标事件为线索,讲述一段极具可看性的故事,并在此过程中串联历史背景、技艺现状、传承方法、发展变化。该片利用当今国际纪录片流行的碎片化讲故事的形式,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度,秉承人文与艺术的风格,小切口,高站位,体现文化的深度与时代的热度。

“在创作方面我们有较高的艺术追求。”陈昔禅介绍,本季《不老乡音》以“心安之处是吾乡”“馨霜白雪自年华”“野泉烟火白云间”“入耳乡音韵味同”等古诗词作为每集标题,以此增加节目意蕴。对于拍摄的要求更是力求每个镜头都是一个屏保。“本季节目的所有宣传或海报都是正片截取。我们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能够让观众在浮躁的城市中安静下来,听听湘西声音,品读家园唯美故事,治愈心灵。”

抒情化呈现,强化内容广度

和首季相比,《不老乡音2》打破了以往纪录片“剑拔弩张”的故事呈现方式,采用抒情化的短视频和偏散文体构架,以及慢一倍的镜头速度进行内容呈现。同时,第二季的每集时长由首季的3-4分钟延长至8分钟,保证故事能够被完整讲述,丰富情感的抒发方式。

陈昔禅透露,为了保证本季内容的质量,节目组引入了剪辑导演和音乐导演的角色。虽然和传统纪录片作品中的剪辑指导和音乐指导仅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身份和工作其实已经产生了被动和主动之间的关系转化。如果首季的剪辑指导和音乐指导是最大程度执行节目总导演意图的话,剪辑导演和音乐导演则可以充分发挥剪辑和音乐导演的自主创造力,甚至能够在节目后期阶段开展二次创作。“这样可以为作品的剪辑和音乐提供一个较大的创作空间。”

因此本季节目的配音风格产生了一定变化。节目文稿确定后,节目组在配音圈试音了多位配音老师,但字正腔圆的效果与画面想要呈现的整体风格显得有些不搭调。最终,节目组选择了说话类节目主持人,以讲述的形式进行配音,找到了彼此认同的点,也更贴合为观众讲述故事的表达方向。

陈昔禅介绍,《不老乡音2》的整体拍摄难度相较往季更大,拍摄地点也更广。本季节目涉及到湘西8个县市,仅前期踩点使用和收获的文案资料便累积了厚厚一沓。在拍摄时,节目组遭遇到长时间的雨季,为用光需求带来了很大挑战。同时,本季有很多大场景的拍摄,现场协调沟通难度也相应增大。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