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能杰作品「蒋能杰导演与矮婆1关于影片」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45更新:2023-03-20 16:44:02

知名“网盘导演”蒋能杰,以在豆瓣上用网盘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电影而出名,专注乡村纪录片的拍摄,《矮婆》(2018)是他的第一部剧情片,也是其留守儿童系列纪录片《初三》、《村小的孩子》等作品的延续。无意间看到《矮婆》豆瓣评分颇高,于是打开看了这部片子,并关联了导演的影片后记。

《矮婆》以近乎真实生活场景再现的方式展现了片中主角——小名为“矮婆”的一个农村留守女童一段时期的生活。从父母离家打工场景开启,与奶奶相依为命照顾两个年幼的妹妹的日常,奶奶去世与大妹妹相依为命,去广东与父母团聚,因大城市无学位与母亲妹妹再返回乡村,到矮婆初潮来临预示成长与希望影片收尾。影片整体节奏舒缓,色调浓重,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与剧烈的命运动荡,但依然有着扣人心弦的力量,很有自己的特点。

从选材角度来说,《矮婆》触及这个时代的宏大命题,农业、乡村、民生、留守儿童、农民工,注定它的创作意义。影片视角的独特在于“留白式的克制”,专注于艺术化的影像表达塑造人物,展现的是一个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家庭的生活日常,有别于影视剧一贯的留守儿童生活戏剧标签“苦难”“性侵”“校园暴力”“叛逆”要素,以及批判、对抗、对伤害的撕裂与伤口的肆意展露的粗暴表达。

《矮婆》的场景与表演自然真实。整部影片由非职业演员拍摄完成,让观众感受到演员的生涩但真实的感染力,片中的场景就是演员真实的生活场景,他们演绎的几乎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角色与演员的真实生活状态高度统一,这就是一部文学概念上的“自然主义”作品。

《矮婆》中对细节处理,比如对贫穷的展示并不极端,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只是依然贫穷。传统印象中展示的贫穷落后的山村,似乎总是彻骨的苦难与彻底的穷,以极端的烘托呈现绝对的“贫穷”,激发受众的侥幸与同情,以致很多观众在《矮婆》中看到电风扇心理上都难以接受。《矮婆》影片中的乡村生活,日常电器是不缺的,日常生活是不愁的,煮饭用电器也不再用柴火,奶奶早上没煮饭也会拿钱给孩子去买早饭,只是在孩子要坐校车、要跳舞买服装之类的时候,奶奶说要跟父母商量,是在更高生活的消费上,条件没那么充分。

影片《矮婆》的镜头干净质朴,比如影片在乡村与城市的场域转换中,没有用对立与对比拼接苦难。影片的镜头没有刻意捕捉城市灯红酒绿的繁华,没有对城市里理想的高品质工作与生活的肆意渲染,片中展示的城市场域有矮婆父母租住的简陋的出租房,矮婆父母打工的工厂老板“好说话”朴实而温情,对于在打工的城市托人也未解决孩子的学位影片也并未表达过多的愤懑、不公与谴责,展露戾气。

影片的剪辑、配乐来自台湾的名家,无疑让影片锦上添花。导演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影片的制作,能让更多的人更多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值得尊敬。如果说有遗憾的话,大概是冲突不够、立意不深。一方面影片定位于剧情片,却又更像用剧情片手法拍摄的纪录片,没有明显戏剧冲突的平淡叙事,对受众的观感来说除了猎奇外稍显沉闷;另一方面也缺乏相对高度的艺术性及深度的立意,导演更多的只是呈现,本身并无对问题的精准提炼与深度洞察,以及对问题呈现的独到见解,思想性还不够。然而无论如何,制作不易,值得尊敬。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