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副业的骗局「打着挣钱幌子却深藏套路网络副业馅饼可能是陷阱」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27更新:2023-03-20 17:18:15

如今,不少职场人士开启了“主业 副业”模式,尤其是在数字经济带动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副业岗位格外受青睐。然而,跟网络副业相关的骗术也层出不穷,它们伺机而动,将目标锁定大量求职者。

携程梁建章直播卖货、顺丰快递王卫做外卖……“厉害的人都在搞副业,你还没有职场收入‘ B计划’吗?”近来,关于副业的讨论持续升温。从斜杠青年、副业刚需再到隔离经济,副业成为不少职场人士的标配。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下发意见,强调要鼓励“副业创新”,打造兼职就业、副业创业等多种形式蓬勃发展的格局。

有副业傍身,有助于规避职业风险,这原本是件好事。特别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有网就能赚钱”成为现实。但与此同时,一些网络副业打着让人挣钱的幌子,背后却深藏套路。很多人本想“网赚”,却变成“网赔”。

“费用一缴完,立即被移出群聊”

“只需动动手指,日赚300元不是问题!”在众多社交平台、网站上,这样的招聘广告时常可见。看视频、读小说、走路都能挣钱,简单、低成本、来钱快的副业总让人忍不住一探究竟。

管理员楠楠催促新入群的“宝宝”尽快跟她预约工作,并发出其他人的收益截图。“真金白银,看着很心动。”兰倩随即申请试做了一单,收到0.3元佣金。

一不留神刷手商家可能成共犯

由于受害者主动分享被骗经历、媒体曝光等原因,部分求职者的防范意识逐渐增强。但仍有部分“带坑”副业捕获了求职者的心,从事此类副业的人可能既被骗钱、又面临违法风险。

“截至7月20日,登记人数100人,总被骗金额470万元,人均4.7万元。”这组数据的提供者是来自辽宁的谢颖(化名)。今年初,谢颖组建了一个“网络兼职受害者”微信群,群成员大多因刷单被骗,谢颖是其中之一。去年,骗子不断以后期返钱、返钱系统瘫痪等为由,诱导谢颖通过支付宝向其转账,涉及金额近7万元。

“通过支付宝扫码、直接转账等方式,钱直接进入骗子的账户,没有走淘宝流程,无法申请退款。”据“坐家一辉”介绍,虚拟单、定金单、远程单等都是刷单骗局的重灾区,一旦涉及扫码付款、链接付款等,就应提高警惕。

对于刷单,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将其列为违法行为。北京市圣奇律师事务所律师郝旭东提醒,尽管现有的相关法律约束的是组织者和经营者,但作为刷单的“刷手”也存在违法风险。

除了刷单,如今较为常见的征信修复、微信跑分等网赚途径,都涉嫌触犯法律红线。参与其中的人既无法获取所谓的高回报,又可能卷入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郝旭东建议,任何涉及经营、获利的行为,都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社会和个人的权益。

挣不到钱反积压了不少商品

朋友圈带货、代售、代购等都属于社交电商的范畴,其基本逻辑是,利用个人社交资源和信用从事商品和服务销售。目前,社交电商领域的企业巨头有拼多多、京东、淘宝等。大平台进驻,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个体参与社交电商的信心。

疫情期间,来自广西的何雨洁加入了某社交电商团队,做香氛推广。何雨洁的“上家”告诉她,行业里做得好的人能月入几万元,做得一般的也能月入好几千元。但几个月过去,何雨洁不仅没有成功发展到“下家”,手里还积压了不少商品,销售无门。“也许是自己缺乏经验,或者选的平台不对。”何雨洁说。

有专业人士认为,社交电商的赢家通常是入行较早的头部团队,他们一般拥有庞大的粉丝群。普通用户想通过社交电商赚钱,需要对其商业运作模式有透彻的把握,还要提高社群运营能力,这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否则很可能变成社交电商的消费用户。

疫情过后,何雨洁回归到本职工作,但她并没有放弃做副业的想法。“未来打算从自己擅长的幼儿教育入手,但眼下先把主业做好。”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