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中的安德烈「经典电影安德的游戏在战争中思考和平在和平中思考战争」

tvb影视大全港片资讯人气:150时间:2023-03-21 14:05:09

电影《安德的游戏》改编自奥森·斯科特·卡德同名小说,加文·胡德执导,哈里森·福特、阿沙·巴特菲尔德等联袂主演。影片讲述了人类为了抵抗外星虫族的攻击成立了国际舰队,一名叫安德鲁·安德·维京的小男孩被甄选进入战斗学校培训,使其变成可以带领人类战队的优秀指挥官。

注:该片豆瓣评分为6.9分。

这部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无论从节奏感还是画面感来看,都带有很明显的美国电影风格。影片开篇便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为了抵御虫族的入侵,人类挑选了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并要从中培养出一个能够率领国际舰队消灭虫族的司令官。

Asa 饰演 安德·维京

安德·维京便成为了这个被给予厚望的神童,显然从影片的开始,就可以预见安德成为司令官、最后打败虫族的结局。影片的故事线索简单明了,就是安德在训练中不断成长的过程。显然这样的叙事方式很难让大众更深入的感受这部影片,因为缺乏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伏笔,整个故事线索在一开篇就暴露无遗,理解这部电影几乎不需要思考,自然很容易成为一般的消遣影片。当然这样的叙事风格也不是没有优点,那就是受众会更广泛,对于一般观影者来说,一部不烧脑的电影才是愿意花钱消遣娱乐的对象。

影片中的模拟作战场景

说回这个疑问本身,为什么是青少年来指挥这场与虫族的战争,而不是更成熟的成年人呢?或许影片想要传递的,便是战争的残酷性。战争的残酷和少年安德眼神当中的纯真发生了激烈碰撞,这样的冲突是震撼的、更需要我们深思的。

影片特效制作效果精良

生活在现代文明的我们鲜少经历战争,而影片中想要传达的,便是对战争残酷性最透彻的思考。特别是在影片末尾,安德在认为自己是模拟演练时,意外指挥了实战,最后使虫族灭绝、获得胜利时,得知真相的他表现出的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消灭一个种族的沉重负担,这样的负担对于一个少年来说,可想而知是痛苦的,对他来说,这是一种无法挽回的绝望。而我们从中需要思考的是,当我们为了所谓的利益在与外敌残酷厮杀的时候,是否真的把战争变成了解决问题的手段,而非杀戮的借口。解决问题其实并非只能付诸于战争。

安德的自责

“当你真正了解你的敌人的时候,你会像爱自己一样爱他们”,这句安德的台词是影片的点睛之笔,因为它让影片与观众产生了情感共鸣,也是影片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这是安德的诉说,把安德的情绪推向了一个矛盾点,即杀戮和感性的矛盾,此时安德内心当中本属于少年的纯真的一面终于被激发出来,推翻了影片前半部分,安德在观影者心中那个冷峻、不受约束的形象,所以影片在塑造角色这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至少这句台词的出现,安德这个角色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现。

影片最经典的台词

安德·维京在这场人虫大战中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于是影片中塑造的两个角色就尤为重要。一个是安德的姐姐瓦伦蒂,另一个则是国际舰队的格温·安德森少校,两个女性角色在影片中起到的都是展现人性的作用,用女性角色内心中的柔性和战争世界当中的严酷发生激烈的碰撞,导演自然抓住了这样的情感矛盾,充分的运用了交叉蒙太奇将这两种情绪碰撞发挥到极致,特别是在影片的后半程,这样的情感矛盾变得越发强烈,观众也能够在略微疲倦的观影过程中重新被注入强心剂,渴望分担剧中人物所承受的压力,这就是情感的共鸣。

影片中的女性角色

影片中的女性角色

安德·维京注定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即使他出色的指挥作战,消灭了虫族抵御了入侵,但战争的阴影始终会笼罩在他的心中,所以他所需要的是完成一次自我的救赎。

于是在影片的最后,也是最精彩的地方,在安德自觉背负的消灭种族的罪名之后,不顾危险只身一人寻找虫族女王,并决心为她寻找安身之所,这是责任感的终极体现,更是对“英雄”的彰显,不是战争成就了安德这个少年英雄,而是他为人类和虫族带来和平的责任感,正如他在影片当中的独白:“我希望我不仅带来了战争,还能够带来和平。”

第一次分析科幻类型的电影,更多的是从战争与和平的层面着手分析,所以整部影片更像是一部战争片,其实不然,科幻着眼于未来,有别于传统的战争,这场战争是不流血的,它更多反映的是战争背后对“战”的思考,对人性的解读。推荐这部影片的原因,不在于它叙事手法有多深刻,而在于其中蕴含的人性与战争的思考。

本文为静水集原创,转载请联系头条号静水集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湘ICP备2023000517号

港剧

港片

tvb大全

动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