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金曲今宵多珍重唱出海口江东新区百年古宅的前世缘今世情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70更新:2023-03-21 15:43:01

港台金曲《今宵多珍重》是陈百强上世纪80年代演唱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富有时代气息。前不久TVB热播的《金宵大厦》,谭嘉仪老歌新唱再次把主题曲《今宵多珍重》,唱得婉转动听,让我深深为之着迷。同时,这首歌也架起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将我和海口江东新区一座百年老宅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百年古宅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灵山镇的福同村,是一个家族的大宅院。去年彼时,我因没有找到古宅,曾怏怏离去。今年此刻,我因村民热心相助,幸没有错过。

正当《今宵多珍重》的旋律从耳机中传来,我渐渐走近了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古老宅院,一个家族的百年传奇也由此缓缓展开。

作为一个古老建筑,它有着怎样辉煌的昨天?

作为一个亲情符号,它承载着多少悲欢离合?

作为一个记忆载体,它的昨天又有谁记得起?

愁看残红乱舞,忆花底初度逢。古老的宅院在一条打磨光滑石板路的尽头,门楼气派庄严,彰显了主人家优渥的家世与不俗的身份。虽周遭有些荒凉的气息,但整个建筑仍透着一丝贵气,恢弘的气势足以让人叹服不止。

难禁垂头泪涌,此际幸月朦胧。前厅庭院内一株杨桃树,硕果累累,枝繁叶茂,一旁是一座两层高的小洋楼。小洋楼左侧是古宅主体建筑,前后有三进,自南向北,分别为前堂、中堂和后寝三进。

在恢宏典雅、中西合璧的豪门宅院里,错落有致的院落和宽敞明亮的房间次第排开,画工精湛的墙楣壁画和花纹精美的横梁廊柱穿插期间,整体建筑格局透露出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庄严与华美。

愁绪如何自控,悲哀都一样同。一句幽怨惆怅的曲调悠然飘过,让行走于各个厅房之间的我,无声地叩响了古宅尘封多年的往事。

100多年前某一天清晨,一座恢宏庄严的大宅院刚刚盖好,前厅庭院里一个小孩在父母的陪伴下种下了一棵杨桃树苗。不久之后,大宅院处处张灯结彩,院子里里外外挂满了大红灯笼,贴满了瑞祥的对联。

大门处人头攒动,送礼贺喜的宾客接踵而至。主人正拱手欢迎着七里八乡前来祝贺的友人们。宅邸内,大人们忙着迎接宾客,下人们忙着杀鸡宰羊,孩子们奔跑嬉戏,老人们脸上挂着祥和笑容,屋里屋外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气息。

情意如能互通,相分不必相送。悠扬凄凉的旋律循环了一遍又一遍,大家族每一个起起落落的瞬间不断在我眼前浮现。先是主人家与孙中山结下了深厚友谊,倾其所有支持民主革命,随后是处处筹集善款,兴办学校,紧接着在灾荒年月,省吃俭用,救济灾民,造福桑梓。古宅的陈年往事,如同放映机播放电影一般,一帧一帧地呈现在我眼前。

在大宅院每个角落,每一个家族成员的音容笑貌也渐渐涌现出来,每一个房间深藏着他们的悲欢离合,每一个厅堂留下了他们的点滴往事。

放下愁绪,今宵请你多珍重。铃……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中断了悠扬哀怨的音乐,也中断了我的思绪。放下电话,我连忙望向四周,想再去寻觅美好感动的瞬间,却发现昨日的似锦繁花,只剩下今天的残芜破败。那些曾经生活在这座古宅的人们早已不在,或离世已久,或远走他乡。那年,小孩种下的杨桃树,饱经风雨长得枝繁叶茂。而如今,当年的孩子却不知所踪,始终未返,留下杨桃树孤零零地守着偌大一个庭院,再也等不回离家许久的主人家。

哪日重见,只恐相见亦匆匆。自主人家离去后,有过了很多年,古宅见惯了人来人往,大都是寻迹而来的访客,留下唏嘘之语后,便匆匆离去,再未回头。

怀里情人在怨,相爱偏不能容。这座豪门宅院,倾注了主人家的所有心血,也承载了主人家对美好生活的期许。然而,历经百年沧桑,整座宅院已垂垂老矣,岁月褪去了他光鲜的外表,风雨侵蚀了他自豪的身姿,一股凄凉哀怨的气息悄然而至。曾经托起家族温馨回忆的古宅,今天已被时代遗弃,空气里处处散发出空旷孤寂的气息,显得与外面喧闹的世界格格不入。

这座百年古宅是传承一个宗族文化的载体,更是寄托一个家庭亲情的归属。古宅一旦损毁,将永远无法复原,血脉记忆必将被无情割裂斩断。若到那时,往日点滴的温馨回忆该何处追寻。即便一时间没有损毁,古宅日趋破败的危房残影,更是经不起风雨飘摇,也许将在某一个无边的黑夜之下,黯然消逝。

这座百年古宅,是起建于1911年的钟家大院,亦称之为钟锦泉故居。钟锦泉出生于1867年,是福同村有名的乡绅,早年随父亲钟实卿到越南海防谋生。十九世纪末期,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越南期间流亡期间,曾得到了钟锦泉的盛情款待。因为意气相投,两人成为了至交。

1907年,钟锦泉经友人介绍认识了正在越南筹划起义的孙中山后,便积极发动当地华侨筹款支持革命,因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11年,钟锦泉寄钱回家,让族人修建了这座宅院,他却一直在国外未归故里。但钟锦泉造福桑梓的事迹不胜枚举,先是慷慨资助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琼山中学建校,又在灾荒年月,购买大米救助灾民等等。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