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闺蜜抢男友「七月与安生怎样把闺蜜爱上男友的烂俗故事讲得不一样」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98更新:2023-03-21 17:03:48

《七月和安生》

我也曾喜欢上闺蜜的男友,只不过她的男友原本也是我好朋友,他们没确定关系的时候,我也未觉得这个男生对我有何吸引力,但当他们告诉我这个消息之后,我却心里好一阵酸爽,自以为是自己喜欢那个男生在先,嫉妒以一种我不自知的形态在内心生长,就像树根不知不觉长出的须蔓不断延伸。

我企图用各种他们不合适的理由说服闺蜜放弃这段感情,后来,终于发现那不过是占有欲在作祟,并非真爱。

如今,再见已经生儿育女的他们,我除了祝福也暗自庆幸自己没有毁掉一段佳缘。

很多事回头看才能明白自己的对与错,然而,时过境迁,有些“对”未见得是自己多么聪慧与高尚,有些“错”却没有机会弥补。

七月与安生,在13岁的时候遇见,她们一个恬静如水,一个张扬似火,性格截然不同、却又互相吸引。她们以为会永远陪伴在彼此的生命里,却在18岁那年同时爱上了一个叫苏家明的男生,于是,纯粹的友谊开始变得复杂,平静的表面下,退让与进攻,离开与守候,交锋与对峙,原谅与悲悯,层层叠叠,爱与恨就这样难分彼此。

很多人评价这部影片打破了国产青春片的烂俗套路,拍出了不一样的风格。该片在第53届金马奖上获得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七项提名;在第36届金像奖上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12项提名;在第31届金鸡奖上获得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角等四项提名;在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最佳编剧奖。

一个看似烂俗的故事,如何讲出了新颖独特的内涵,获得如此多的肯定?如何讲故事是形式也是内容,不一样的讲法,不仅可以让故事更好看,也会让故事的内核变得更深广细腻。

也许将《七月与安生》比作中国版《我的天才女友》有些过誉,但它的确让我想到了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当然体量和文学价值都不可媲美,但讲述女性友谊的细腻与纠缠都是这两部作品的共同主题。

“那不勒斯四部曲”是一部关于女性友谊与成长的史诗。莱农和莉拉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莱农性格沉静,用功努力,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勤奋,成为一名作家,有社会地位和优越的生活。

莉拉,古灵精怪,聪明伶俐,勇敢独立,她敢于挑战世俗,从不为生存丧失尊严,即使在老年,也依然特立独行。

莱农和莉拉都爱同一个男人尼诺,尼诺也同时爱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孩,也一样地不负责任,渣男一个。

但莉拉和莱农从未依附于他,她们各自独立生长,遇到爱的男人,在对的时机就爱,错过就放手,不纠缠也不哀怨。“那不勒斯四部曲”当然还有更丰满的叙事,爱上同一个男人只是两个女孩人生中的一段旅程。

七月乖巧可人,成绩优秀,有一个温暖稳定的家庭,长大后,按部就班,上了大学,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同样优秀的男朋友,等着结婚生孩,准备就这样过一生。

安生,从来都不安生,淘气闯祸,疯疯癫癫,缺乏家庭温暖,早早离家浪迹天涯。但七月与安生同时爱上苏家明。安生出走,不过是为了逃避和七月与家明的情感纠葛,但似乎是宿命,到处流浪,终究还是能再相遇,冥冥之中,三人的命运就是要交缠在一起。但交缠的感情并未成为狗血的撕扯,两人谁也没有坚持要留住一个男人。

安生对七月说:如果在你和家明之间选,我肯定选你。七月对家明说:婚礼那天,你不要来了,我不想和一个不够爱自己的人过一辈子。

七月选择去过自己想要的流浪生活,安生照顾七月生下孩子并养育,从此她们的人生与苏家明没有任何关系。渣男本该被抛弃,没有哪个女性要为背叛自己的男人买单。

这正是电影版的《七月与安生》比安妮宝贝的原作高明的地方。原作的结尾,七月还是嫁给了苏家明,安生因难产死去,七月收养了安生和家明的孩子,就这样小心翼翼地过一生,这样的结尾实在陈腐,像旧社会女性无法摆脱的枷锁。

女人的生命中总有男人,但女人可以爱,可以恨,可以为了男人痛苦,也可以离开去追求自己的精彩。女性在与女性的链接中,明白了什么更重要,什么更有价值,也明白该放弃什么,该保留什么。

七月与安生,表面上看似迥然不同,但其实不过是一体两面的双生花。

七月看似单纯天真,实则暗藏心机,小时候打破安全铃的其实是七月,早就知道家明爱上安生却又装作毫不知情的也是七月。

七月一直都无法真正信任家明,所以她从来不去北京看他,只要求他回家,当她亲眼看到家明和安生同时出现,她依然坚持让家明回家和她结婚,然后告诉家明婚礼当天不要来。七月说: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让人看出来自己聪明的。

安生,从小没人管,看似洒脱随性,甚至疯癫狂野,闯荡天涯,肆意人生,多么艰难的处境都能活下去,就像一只流浪猫,落魄却坚挺。但从小缺爱的安生其实一直都渴望一个温暖的家。

她渴望回家,回到七月身边,回到七月那总是有热汤热水有家人的家。在北京的四合院,在大海的邮轮,在西北的荒漠,安生没有一刻不希望有一个可以回的“家”。“现在很累,可以回家了吗?”安生在问七月,安生在问自己。

其实安生最懂七月,安生爱七月,所以她知道家明也喜欢自己时选择离开家乡浪迹天涯;安生知道七月不会输给自己,所以虽然万般不舍,她依然勇敢地和家明说再见;安生心疼七月,她愿意用自己的余生养大七月的孩子。

其实七月一直羡慕安生,七月让家明婚礼当天逃婚,让他背负骂名,自己才能顺理成章地逃离这固有的一切。七月按照安生曾经寄给她的明信片,一路感受安生曾经的肆意人生,她行走在路上,漂流在海上,奔驰在铁轨上,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

七月和安生,交换了人生,七月去流浪,安生终于安生了下来。沉静和张扬,温婉与野性,两个人,一颗心,七月就是安生,安生就是七月。

影片运用巧妙的叙述结构凸显这点,开始七月的网络小说在网上流传,出版社在寻找七月却只找到了安生,七月作为讲述者一直贯穿影片,但最后,我们才知道,小说其实是安生所写,她用七月作为笔名。她们的故事早就不分彼此,互相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论怎么不同的经历,总能并轨。

七月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样子,安生却有我们想过又过不了的人生。难怪本片的制片陈可辛说:我们都是七月,我们都想当安生。

影片好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猜测的结局总在反转。

影片以线性结构讲述,开头以七月之名在网络上流传的小说成为了重要的叙事线索。现实与回忆穿插,这其中草灰埋线,都在后面的讲述中一一解释。但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故事的结局却一再变化。

家明逃婚,七月离开家乡,开始浪迹天涯,她想念安生,来到北京,看到已经安定下来的安生,七月与安生告别,继续远走他乡。那天七月没有回头再看安生,她怕自己会留下来,也怕七月会跟她走,她知道从此她注定要和安生过上截然不同的人生。

安生仿佛变成了安稳的七月,七月变成了流浪着的安生。这样的结局不算差,虽然有些伤感,然而,这只是写在那部流传很广的网络小说里的想象。

看完小说,家明接到了一个小女孩的电话,小女孩问:“你是我爸爸吗?”原来到北京找安生的七月已经怀孕在身,那是家明的孩子,七月投靠安生,生下孩子。家明问安生,后来七月去哪了?安生说,七月要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孩子出生后七月就独自离开了。这样结局虽然有些遗憾,但也各得其所。

而事实是,七月死于产后大出血,安生处理了后事,独自抚养了七月的孩子。安生不忍心告诉家明事实,一个人承受了这份生离死别之痛,安生永远地失去了七月,她再也不会听到七月的消息,读不到七月的来信。但在安生以七月为名写就的小说中,七月活在一个自由的国度,她一直在路上,冰川、海洋、异国他乡,把日子过成了小说。

一段友情就此结束。一段友情就此永生。

《 七月和安生 》

墨岑, 帝都上班族,爱读书不求甚解,爱码字自娱自乐,爱画画天天向上。一面仰望星空,一面柴米油盐,左手诗意,右手苟且,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中倔强生长。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