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古日本的士为知己者死的爱情观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86更新:2023-03-21 21:02:37

有这么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算得上是耳熟能详,但是前者多是形容君臣之义,后者形容情人之间。而在樋口一叶笔下的古日本却糅杂了两者,传达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爱情观。

樋口一叶,这位被印到了日元上的女作家在国内的知名度远不如夏目漱石等同时期的男作家们。

倒不是做性别对立,我觉得樋口一叶在国内知名度不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这位天才的女作家年纪很轻就去世了。

樋口一叶总让我想到萧红,同样的惊艳才绝,同样的天妒红颜,但是萧红还有几部长篇小说传世,而樋口一叶几乎只有短篇小说留存,虽然是一位高产的天才女作家,但是留给世界的作品数量还是过于稀少,非常可惜。

但也就是这样的情况,樋口一叶仍然在古日本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让我来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女性吧。

樋口一叶,本命夏,是日本的女作家,歌者,被誉为“明治紫式部”。她幼年家境优渥,因而有机会进入当时上流社会女子就读的学校“荻之舍”,师从当时的名师学习。但是在青年时期家境大变,父兄离世,未婚夫离心,算得上家破人亡。

与母亲妹妹每日做浆洗缝补补贴家用的樋口一叶,在曾经同窗的启发下,为了补贴家用而萌生了动笔写作的念头。

天资聪颖的樋口一叶在母亲和妹妹的大力支持下,自修家中留下的典籍,又师从当时日本文坛上大众文学大家半井桃水门下学习小说的创作,这为她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生平经历,樋口一叶的创作风格非常有特色,文笔典雅,如同六朝散文,清丽雅致。但是又由于她成年后的家境大变,后半生都在为钱财发愁,虽有文人墨客家中集会但仍身处乡野里弄,这导致樋口一叶的目光投向身边的市井细民。她的创作题材开始敏锐的捕捉到时代的变化,落笔于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样的反差让樋口一叶的文章充满了矛盾的魅力。

而着阅历的增加,在樋口一叶的笔端,那种贵族的淡淡的闲愁逐渐退化,而简洁有力的真知灼见大量出现,那个最初只是想要写稿赚钱的女子,最终在贫病加交的几年里成长为日本十九世纪早期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

而如果有兴趣研读樋口一叶的作品我非常推荐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由台湾女翻译家林文月翻译的版本。

林文月凭借深厚的日本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功底,将樋口一叶这位“古日本”女作家那种细腻婉转的文笔,和有暗香的韵味翻译的非常到位。

而在正式阐述这一点之前,我还是应该先将这一个故事的梗概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而本文的文章结构也非常精妙需要专章来说一下。

本篇故事它的本身其实并不复杂,但是胜在他的文章结构安排极为精妙,从而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再加上樋口一叶所独有的文风,更是将这篇本来不太复杂的故事传达出别有韵味的感官。

《暗夜》的写法是两个视角,总的来说使用的是第1人称叙述为主兼第3人称叙述。

而第一人称呢,则是以我们故事的男主角直次郎的视角展开,第三人称叙述呢,是从我们的女主角阿兰小姐展开。

直次郎,是一个出身十分悲惨的男孩子,自幼父母双亡,而有祖父赡养,在贫苦的乡下受尽歧视和虐待,从而小小年纪就有着浓烈的报复社会的心理,他本人又极其的桀骜不驯。虽出身贫寒,但却心比天高,他难以忍受别人对他的无端的指使和谩骂,有着过于强烈的自尊心,从而,他在谋生与自尊之间不断的周转。

阿兰小姐,容貌清丽情志温柔,如同“一位女菩萨”,而她出身清贵的富家小姐,但是也是命途多舛,先是被渣男骗心肆意玩弄爱情,间接导致相依为命的父亲投湖身亡,一个人在“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古宅里和两个忠心的老仆陪伴。她一直想要报复那个男人,却难为在没有办法。

在故事的一开端,正处于青春期的直次郎,迥然一身,来到大城市谋生不成反而被高门贵族的车给撞伤。被阿兰小姐家的仆人救下,在这里直次郎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更是对于这位小姐产生了爱情,发生了后面的内容。

而直次郎对阿兰小姐爱情的产生就是我所说的“士为知己者死”的爱情。

在上面第二部分中,我已经提到了,直次郎对于阿兰小姐的爱情产生就是这种爱情观的体现为什么呢?这需要回归到文本本身。

直次郎,在被贵族的马车装成重伤之后,一直处于昏迷不醒的状态,而在他昏醒模糊的时节,他感受到了阿兰小姐模糊但温柔可亲的抚慰,以至于产生了庄生梦蝶的迷幻。

而在彻底清醒的时候看到端庄温婉的阿兰小姐,不禁产生了“母亲就应该是那样子吧”的感受。回想在昏迷之际下了将身体都托付给她的决定,直次郎还是有几分的犹疑。

而在小说的高潮部分,幽暗的背景之下,直次郎陪着阿兰小姐祭祀她亡父的时候,直次郎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感。更加加深了“知己”的感受。更是笃定了自己要报答阿兰小姐的想法,此时的直次郎尚且处于“只为知己者死”的阶段。

但是随着与阿兰小姐的交往甚笃,这层由报恩发展到知己情谊的感情逐渐在“脸颊微红”的风韵下升华。

“寻遍不得自处之所,而这个墙垣荒废的满园秋草如野的府邸里,却有一位阿兰小姐,似风中颤动的女郎花,令人怜恤。”

由爱而生怜惜,这位生来就似乎被诅咒的青年人,凭借着这份爱意,最终选择为爱人复仇。

但是结果是失败了,甚至并不为这个敌人兼情敌造成一丁点的困扰,而最后也见不到了心爱的女子。

直次郎对于阿兰的爱情,可以说是比较复杂的,先是基于恩情后是知己见的惺惺相惜,最后再有些爱情的怜惜。所以我认为这样的爱情当真算得上“士为知己者死”。

在文章结尾,阿兰小姐和两位老仆如同人间蒸发一样,了无痕迹,细细回味又有一种不寒而栗——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孤身的女郎如何能够自保?这个温柔可亲的女子却利用直次郎的感情去完成自己的复仇,是人还是鬼魅?

全文藏在精致的文笔之下是鬼气森森的余韵。唯有这个可怜的直次郎,迸发出的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爱情,却如烟火,盛大绚烂又转瞬即逝。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