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百万英镑》「金钱万能与真爱无价解读电影百万英镑」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75更新:2023-03-23 06:56:47

 1

  电影《百万英镑》改编自马克·吐温的同名原著,从故事上来说,影片的情节更加丰富、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应该说,电影的改编是非常成功的。在原著中,整个故事虽然具有幽默讽刺的意味,但主人公亚当斯,始终给人一种沉稳干练的感觉。他在最初得到百万钞票的时候有些不知所措,但经过在公园中一个小时的推敲琢磨之后,便立即对自身的处境有了清楚的认识,并且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打算。这跟他作为一个从事证券交易的精明办事员的身份是相符的。他在之后遇见以前的老朋友哈斯丁,敏锐地从对方的困境中发现商机,获取高额利润。说明他是一个懂得审时度势,头脑精明的青年。而电影对这一人物形象作了较大的改变。影片中的亚当斯,虽然诚实善良,可是一点也不精明干练。在原著中,亚当斯作为百万钞票的持有者,一直是积极主动的,而在影片中却是消极被动的。从开始到最后,影片中的亚当斯一直在围着百万钞票打转。

  在影片开头,有一段百万钞票被风吹走的场景,颇有寓意。面对突然从自己手中飘飞的百万钞票,亚当斯惊慌失措,奋力追逐,展现了百万钞票对他的重要性。百万钞票俨然是他在困境中的救命稻草,为了抓住这根稻草,他在大街上失态狂奔,被铁栅栏刮破衣服,整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匍匐在地。这段滑稽可笑的场景,充分展现了影片的重心是在那张钞票,而不是亚当斯身上。百万钞票如同具有万有引力的恒星,让从贫民到贵族,从职员到官员的各色人物,都围绕着它乱转。这张百万钞票牵动千千万万人的心,让他们将命运沉浮、喜怒哀乐系于其上。因此,百万钞票才是电影的真正主人公,是令人炫目的超级巨星。如同《super star》的歌词所唱: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我只爱你;你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爱你。影片突出了原著中对拜金主义批判的主题。以狂欢化的方式,将各色人等对百万钞票——金钱的象征——的崇拜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夸张化的处理,将批判的矛头,直指以金钱为表征的资本崇拜。

  2

  亚当斯在得到百万钞票之前,衣衫褴褛,不明一名。这身装束让他在美国公使馆、小饭馆、服装店,备受歧视和嘲笑。堂堂七尺男儿,被钱难倒,欲哭无泪。可是当他出示那张实际上并不能兑换的百万钞票时,几乎所有人对他的态度,立即都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从揶揄嘲讽到曲意奉承,人们并不关心他本身是谁,只关心他是否是百万钞票的持有者。亚当斯一时成为新闻和社交中炙手可热的名人。这个身份不明的外来者,甚至挤占了公爵的高级套房。公爵因此心中不平,进而以恶作剧的方式,藏起了亚当斯了百万钞票。将整个影片情节推入了最具有戏剧性的部分。亚当斯失去百万钞票之后,立即从最受人爱戴和信任的人,变为令人憎恶的坏蛋和骗子。是否持有百万钞票,让他的人生大起大落。一旦发现他不再持有百万钞票,小饭馆、大酒店、服装店的人,都立即手持账单找上门来,厚颜无耻地拿走当初答应永久赊给他的东西,势利和市侩表露无遗。这是对拜金主义的绝妙讽刺。而更加戏剧性的一幕,亚当斯的百万钞票失而复得时,周围人们对他的态度,又立即改观。他重新变为了最受爱戴和信任的人。亚当斯,在英文中是人的意思。在影片中,寓意再清楚不过,金钱已经成为了人的主人,它不仅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还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格优劣。

  百万钞票代表的无疑就是资本,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那么简单。亚当斯手中的百万钞票从头到尾,都是作为资本的象征而存在,而并没有履行过商品交换的职能。无论是在小饭馆、大酒店、还是服装店中,亚当斯作为百万钞票的持有者,在用餐、住宿和购物中,甚至在慈善拍卖中,都没有实际支付过货款。他在向公使借贷时,也没有抵押那张百万钞票,而是完全靠公使对他,或者说是对他因持有百万钞票所具有的还款能力的信任。这种信任在股票交易中,得到更为夸张的体现。当哈斯丁以亚当斯的名义买进“好希望”股票时,立即得到股民的狂热跟风,而当报纸上传出亚当斯已不再持有百万钞票时,当初疯狂买进的人又疯狂地抛出。因股价暴跌而蒙受损失人向亚当斯兴师问罪时,尽管亚当斯极力担保他所投资的金矿值得继续投资,却没有人相信他的话。原因很明显,亚当斯之所以被人们爱戴和信任,来自于他百万钞票持有者的光环效应。就在亚当斯与声讨者大打出手的时候,觉得玩笑开得过火的公爵,将藏起来的百万钞票交还给了亚当斯。声誉和信用一落千丈的亚当斯,又再次奇迹般地重获了失去的一切。

  这段极具讽刺色彩的场景,直露的表明资本占有者本身,有其可怜的一面。人们之所以爱戴和信任他,只是因为他占有的资本,而不是他本人。在现实中,当一个人腰缠万贯时,亲人朋友将其奉若神明;而当他身无分文时,又会被弃如敝履。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我们说百万钞票之所以会对人们产生巨大的魔力,不是因为它具有使用价值,而是符号价值。它在影片中的作用,更接近一张具有无限透支额度和没有还款期限的信用卡。正是拥有了这张“信用卡”,小酒馆、大酒店和服装店,才可以让亚当斯随意地赊账。

  使用价值与符号价值最明显的不同在于,使用价值基于现实,而符号价值基于想象。比如我们今天在购买纯净水时,优先想到的是使用价值;而在购买葡萄酒时,优先考虑的却是符号价值。商品的符号价值,体现的最为明显的是手表和首饰,其次是手机和汽车。一个人戴什么价位的手表和首饰,用什么牌子的手机和汽车,会为这个人带来无限的臆想空间。符号价值所产生的光环效应,往往会让人目眩神迷。进而影响我们对一个人的真实判断。

  就像王子看到跳舞的女孩穿着水晶鞋,就会想当然地以为她是位公主。同样,王子如果以青蛙的面貌出现,也会让人不当他是王子。在我们生活的消费景观社会,人们几乎都在尽可能地购买大量非实用的商品,来彰显与自己的消费能力不相适应的生活档次。而信用卡的出现,不仅可以使现实购买力不足的情况得到暂时的缓解,而且刺激了人们更大的购物欲望。可是,如同影片中的亚当斯一样,如果他不能及时地归还那张神奇的“信用卡”,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商品的符号价值,带给人的只能是暂时的光环效应,如同月亮的反光一样,终究不会持久。还是像亚当斯那样,抛却虚浮,脚踏实地的活出真正的自己才好。

  3

  影片明显地批判了人们的资本崇拜心态,但又没有仅仅停留于此。而是同时展现了另一种与流俗之见不同的脱俗之见。在原著中,女主角波茜亚的身份是公使女儿的客人,同时也是百万钞票真正主人的继女。而在影片中,她的身份却是公使的侄女,也不是百万钞票真正主人的女儿。这让她在与亚当斯的关系中,经历了从相互了解到产生误会,最后和好如初的曲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表现出对亚当斯的爱,不是因为他拥有外在的财物,而是内在的品格。也就是说,她在乎的不是亚当斯“有什么”,而是亚当斯“是什么”。当然,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一个人有什么,决定了他是什么。这种本末倒置的看法,常常会欺骗人的眼睛。因此,除了波茜亚之外,没有人认清亚当斯的真实面貌。也就是说,没有人真正认识到这个“人”的真实面貌。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影片将这种可悲用幽默讽刺的方式表现出来。波茜亚在亚当斯无限风光的时候,误会亚当斯骗了她而离开他。而当别人都认为亚当斯是骗子时,波茜亚却认识到他对自己是真诚的,又回到他的身边。

  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受金钱的考验。这不仅让人联想到坊间流行的那句话“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后面笑。”无论古今中外,金钱在爱情和婚姻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婚后的家庭生活中,更是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可是,青年男女在择偶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以对方的经济条件作为衡量的标准,那么很难会有美满的结局。灰姑娘的故事只会出现在童话和肥皂剧中,而在现实中,更多的是一心想嫁入豪门的女明星,被扫地出门的例子。当然,有种情况是,在热恋中的男女并没有更多地考虑经济问题。但双方的父母和家人作为过来人,对婚姻的看法却更加地现实。在影片中,这种情况也有体现,当公使夫人发现亚当斯一文不名时,便立即阻止波茜亚去和亚当斯会面。在现实中,从来都不缺少嫌贫爱富的公公婆婆和丈人丈娘。在中国,女方向男方索要“天价”彩礼,似乎已经是大江南北约定俗成的规矩。拥有房车和存款,已经成为很多人择偶的必备条件。可是,很多表面上似乎很富有的成功人士,不过是看起来很风光,但其实很可能是负债累累的“老赖”,连飞机和高铁都坐不了。在影片中,对亚当斯不屑一顾的公爵,细心地发现他从未给过女佣小费。其实,当我们在看一个人时候,如果不被他外在的“有什么”所迷惑,而是发现他“是什么”的时候,就能真正地看清这个人的本质,而不是表象。

  波茜亚所看到的,是亚当斯诚实善良的品格,她认为这样的一个人,虽然现在不名一文,但诚实善良,踏实肯干,将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而亚当斯从来都没有想着靠手中的那张百万钞票来招摇撞骗,而是希望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波茜亚正是看到了亚当斯身上的优秀品格,才不顾双方之间的门第悬殊,而对亚当斯以身相许。最后,故事以两人幸福的结合在一起而收场。而打赌的两兄弟,在这对情侣走后,仍然在讨论谁输谁赢的问题。影片的结尾,给人们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如果没有那张钞票,亚当斯和波茜亚真的能走到一起吗?

  由此说来,在婚姻中对于财物既不可过于看重,视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也不能完全忽视,而要适当考虑。总之,脚踏实地的勤奋工作,要比拥有一张不能兑换的空头支票要可靠得多。至少,亚当斯在归还钞票之后,不用再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