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孩剧情「亲爱的小孩八年的打磨全员演技在线贩卖焦虑还是引起反思」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55更新:2023-03-23 15:01:52

2022年以《人世间》开场的电视剧市场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特别繁荣。

哪部好看?——好剧没有统一的标准,全在个人的感受。

正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关于《亲爱的小孩》热议不断,先是人民网说它脱离实际、贩卖焦虑,后有光明网反其道为之正名。

导演兼编剧胡坤(导演作品:《八佰》、《隐秘的角落》等)也是真心不容易,他发了数条微博,解释创作理念、分享演员拍摄过程的艰辛。

酝酿八年的作品,细心地打磨,希望用真实的力量打动观众。然而,却遭到当头棒喝。

一部作品是无数演职人员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作为导演肯定不愿意它被差评,感觉他都有些“焦虑”了。

胡坤甚至发出这样一条微博:为了能多一个人去看这部作品,希望大家帮他转发。

这是作为一个导演真诚的请求。

有一条教育理念: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放在这里似乎也很恰当。

不要随便给别人的作品贴标签。

不少网友表示,看过前面三四集,后面剧情越来越精彩了。可爱的董小姐、暖大叔谢天华都将使我们感到更多的光。

看《亲爱的小孩》第一集:一诺的妈妈把小禾禾放到一诺眼前时,忍不住落泪。

仿佛穿越了时间隧道,回到自己看到孩子的第一眼:黑黑红红的小脸,闭着眼睛,宽宽的鼻头。

真不好看,咋长成这样?

偏偏旁边的助产士阿姨说,“你真是命苦,今天咋这么多男孩。”

眼泪瞬间流了出来。因为麻醉的作用,当时身体并不疼,但就是忍不住想哭。

产妇真的是脆弱敏感得无法描述。

婆婆和闺蜜抱着孩子逗乐时,一诺在一旁想喝水,却够不着。

后来还是妈妈来到后一眼发现了一诺的需求。

这个细节似乎有些刻意,为了凸显“妈妈疼女儿,婆婆疼孙女”的普遍现象?

在我看来一诺完全可以喊一下,让婆婆或者闺蜜来帮忙,但这其实也侧面表现了她的性格。

在后来和婆婆相处的过程中,肖路和闺蜜雷雯都说她:有什么不能直说,非要拐弯抹角。

被诟病较多的点:“拿胎盘给小儿子补身体”、“三十多年前的旧尿布和衣服给新生儿”,这些都是有生活原型的,不过放在电视上显得真实得脱离现实了。

胎盘补身体确实没有科学依据,但在某些地方却存在这样的陋习。个人认为肖路完全可以直接拒绝他妈,或者让他妈上来产房门口自己取。

之所以这样设计情节,应该是把这作为两个人情感产生裂缝的开端。

“我出产房没有看到你”,这是一诺心中永远解不开的心结和委屈。

新生儿穿旧衣服——很多人家都是这么做的,无关乎家庭条件,甚至有些人还会专门找朋友要旧衣服、旧小床,说是无甲醛、污染少。

老妈把宝宝的旧衣服存了几件新点、干净点的,一方面是个纪念,另一方面将来还能给他的小孩儿穿。

人家英国皇室的小公主还穿好几十年前的旧裙子呢?

旧尿布——这点确实夸张,但也保不齐真有这种人!

当年宝宝出生时,农村的婆婆让大姑子从附近纺织厂买来新布,裁成了尿布。当时的月嫂说尿布比尿不湿好,透气。宝宝就白天用尿布,晚上用尿不湿。

电视剧里肖路并没有让一诺一定给孩子穿这些用这些,他处理得还是挺好的。

婆婆带孩子吸烟、打麻将——带孩子吸烟的婆婆确实没见过,但在小区电梯里倒是见过带孩子的爷爷吸烟。在孩子跟前、在电梯里吸烟,真是没谁了。

新生儿白血病——禾禾的病并不是一出生得的,而是大一点的时候。

《亲爱的你》剧本是根据王小帅的电影《左右》创作的,电影又是有现实原型的。

只不过,原型中的小男孩并没有因为新生儿的到来而被医治好。那位坚强的妈妈在和前夫生了新生儿后,也没有和他复合,而是独自带着新生儿和另一个儿子继续生活。

作为30多集的电视剧,必须要有情节和细节来支撑,而这些细节的设计往往是由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决定的。

当着妻子、岳母、妈妈、弟弟的面,肖路崩溃地喊出:我就不该把你们凑到一块。

然后,他打了自己耳光。一诺心疼地对他说,对不起。

矛盾终于爆发,肖路一直想用自己的双手把所有人都搂住,但他失败了。

尽管有人诟病肖路的一些行为:在妻子待产时喝酒、看球赛,半夜妻子喂奶时他懒得动,但除了惰性外,他的本心还是对妻子和孩子好的。

在一诺和月嫂、一诺和婆婆中间,他一直积极地充当沟通桥梁的作用,两边都尽力哄着。

一山不容二虎,加上一诺妈妈,都成“三虎”了,哪还搂得住?

估计有孩子的家庭都深有体会:新生儿来到的那一个月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说是血雨腥风,也是暗流涌动。不过,大都是忍忍就过去了。

谁都有不满、谁都有委屈,根本说不清谁是谁非,毕竟家也不是个说理的地方。

这部剧给大家提了醒:

如果媳妇、婆婆、岳母三个人都是比较强或者较真的性格,那就干脆不要往一起凑。硬凑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很受伤。

用月嫂或者去月子中心都可以,但是不管哪种方式,都得多一份信任和理解,否则同样不得安生。

对于未婚小年轻来说,如果妈妈比较强势,找对象的时候就找个性格不那么强的,省得以后自己在中间难做人。

怀疑月嫂给孩子喂奶粉,在洗衣盆贴上标签,仔细记录宝宝吃喝拉撒的时间、看到保温箱里的宝宝崩溃大哭......

这些行为都很眼熟,都是自己经历过或者看到过的。

别说是把宝宝放到保温箱里蒙着眼睛照蓝光,就是给孩子验个血,那个场面都受不了。

我的宝宝30多天时,因为黄疸一直不消需要抽血化验肝功。

前面一个小孩的家长哭着出来了。我怕看见医生从宝宝大腿根的动脉抽血时,我会忍不住哭,就默默出来了。

然后,老公以为抽血的时候家长不能在场,他也出来了。

竟然把孩子一个人放在了采血室里。为这事,回家后被老妈狠说了一顿。

一诺是否过于神经质?感觉她的行为都挺正常的。

如果非要挑出点什么错的话,那就是演员大概演得太投入了,表情总是沉重的。

发现月嫂记错了喝奶、喝水的时间,提醒她注意下也没啥大不了的,可一诺那表情严肃认真得像在改高考卷子或者天塌了(大概真是职业病)。

发现婆婆弄错了洗衣盆,把衣服混在一起洗,肯定要说一下。但是,说话的表情和语气适当改变一下,气氛可能就没有这么“压抑”。

性格决定命运,一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她爱干净、爱较真,但也不是那种说话不留余地的人。要说有什么过分的,大概只是太爱孩子。

朱珠在禾禾的周岁宴上,拿出和肖路的照片给一诺看,这事儿超出了底线。爱干净的一诺当然无法忍受,她当场决定和肖路离婚。

幸运的是,她有这个底气:稳定的工作收入,父母身体健康、经济无压力,背后还有个默默支持的谢天华。

有网友表示,他们怎么没有离婚冷静期。事情发生在2014年,而离婚冷静期是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的民法典中增加的内容。

别说是两代人,就是两个家庭,两口子都有不同的育儿观念和方法。

老年人常说,你别嫌我脏,嫌我不懂科学,我把你拉扯大,你不是好好的。

话是不错,可毕竟几十年过去了,变化实在巨大。比如,以前的人去菜园摘根黄瓜、用手抹两下就能吃,可现在,好多菜农都不吃自己种的菜。

说到这里,剧中禾禾的奶奶因为禾禾发烧去烧纸的事儿,在现实中还真是屡见不鲜。

老家有个亲戚据说会算命治病,去找她的人断断续续,年老的咱就不奇怪了,还有不少抱着小孩去的。你说小孩生病,你不去医院,你到神婆那儿能有用吗? 就不怕耽误事儿?

好在那个亲戚还是知道分寸的,她说她一般会让生病的小孩该上医院上医院,看完病再上她这儿来。

老妈也有个类似的绝招,每次孩子发烧几天不退的时候,她都会用碗装上水和筷子给孩子“叫魂儿”。

对此,咱们既然劝不住她,也不管那么多。反正看病、吃药,和她这样也不冲突。

老人疼孩子,那无疑是真心实意的,连精神胜利法都用上了。

至于各种各样的科学育儿方法,那更是数不胜数。今天一个专家说这样好,明天另一个专家又辟谣。现在的人不是缺少方法,而是方法太多,不知道听谁的好。

而且,所有的方法都不是一定适用所有孩子的。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家长得学会灵活变通。

故事的题材决定,这注定不是一部充满欢声笑语的电视剧,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感人的、温情的、阳光的内容没有呈现,等待我们去慢慢观赏。

也许像某些网友说的,不是这部剧贩卖焦虑,而是它播出的时机不好。很多人都在艰难的“站疫”中,看到这部剧更“压抑”了。

好剧没有统一的标准,全在个人的感受。

或感动、或欣喜、或爆笑、或压抑,吸引你,愿意看,就看下去;不愿意看,也无需勉强。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