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电影大决战有人说不写林彪杨尚昆知道后如何反应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78更新:2023-04-10 20:39:5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中央的指示,对解放新中国至关重要的三大战役拍摄也被提上日程。

可尽管史料详实,各部门也充分配合,但是剧本创作组还是面临了一个难以跨越的问题——林彪。

作为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总指挥,想要拍好《大决战》电影,林彪一直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人物。上世纪五十年代,三大战役就因为历史的原因,一直没有拍成,对此所有人都犯了难。

“要不我们在拍到林彪的时候,直接一笔带过”

“或者直接把他写成反派人物?”

对于眼前这个棘手的问题,所有人都一筹莫展。

很快,这个问题传到了杨尚昆的耳朵里。

那么,听到众人的问题,杨尚昆将会作何反应呢?而这个问题又将如何解决呢?

杨尚昆

1949年,自波澜壮阔的三大战役结束后,新中国原本面临的两种命运的抉择也彻底结束。

所以这一段革命历史是所有中国人都无法忽视的存在,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各个电影厂与制片人都希望能接下这个意义非凡的任务,记录好新中国的这一伟大时刻。

然而,在此后的20年时间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却让这部电影的出世一再搁浅。

但即便如此,这一战争奇迹,在它结束的几十年后,依旧牵动着国内外人们的心。

其中,一个将军到国外访问时,就曾有美国人发问“在淮海战役中,共产党是如何用60万人军队打赢装备美式器械的国民党80万人军队的?这场举世罕见的战争奇迹你们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1985年,为了纪念新中国这一伟大的转折点,胡耀邦表示“1949年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更是震撼世界的一年。从这一年,旧中国转入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描写好这一年的历史,很有教育意义。”

12月底,胡耀邦亲笔批示道“可请总政文化部同志看看。”

对于胡耀邦的想法,杨尚昆也十分支持。

在中央的点名下,《大决战》电影搬上了大荧幕,得以提上了日程。

因为事关重大,究竟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以哪种感情,将这一由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拍好这一史诗级巨片成为了党中央衡量判断的关键。

因此,早年拍摄过《南征北战》的八一制片厂就成为了中央军委的首选。

作为解放新中国最关键的历史征程之一,《大决战》的开拍,就受到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的高度重视。

这其中,亲身历经三大战役的杨尚昆,曾3次召见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负责人员,对他们剧本创作提出高要求,并针对自己对于那段历史的了解,给八一制片厂的工作人员,介绍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因为,这段历史对于所有中国人民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对后代的教育也将是十分深远的,所以杨尚昆也再三强调,想要拍好这么大型的历史片子,一定要是“好剧本”,如果不是有大量历史材料的支持,没有一个好的基础,没有对每一个细节的考虑周到,拍出来的东西,立不住。

李俊导演

八一制片厂负责人谨记杨尚昆说的话,为了拍好这部意义重大的电影,1986年,专门成立了剧本创作组。

而创作组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请军事科学院战史部的专家,为所有的创作与摄影的所有人上课。

在三年多的剧本策划时间里,负责编写的创作组翻遍了各个史料,深入的了解当年战场的情况,并就刻画问题,听取了多方的意见。

同时为了让剧本更贴合史实,创作组还实地考察了三大战役的旧战场。

1988年,创作组还在全国政协相关部门的帮助下,邀请到了当年亲历这场战场的国民党高级军事将领,郑洞国、黄维等多位老先生,讲诉当年的那段历史,并给出建议。

但是即便是如此详尽的工作,众人还是因为林彪的问题犯了难。

作为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林彪这个名字带着十分复杂的色彩。

但是,因为三大战役中,其中两场战役都与林彪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怎么写林彪,写什么内容成为了所有人都感到十分苦恼的事情。

为此,对于这个人物的形象应该如何塑造,成为了所有创作人员,不知道应该如何下笔的老大难。

在听闻八一制片厂因为如何刻画林彪形象而苦恼之时,原四野作战处处长苏静专门来到八一厂,找到了首席导演杨光远与王军。

“林彪怎么写,不单单只是林彪个人的问题,这更是关系到四野100多万将士军心的问题。”

听到这里,众人也深知这个问题的不简单。

但其实关于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早先在编写《辽沈决战》问题的时候,就已经遇到过。

特殊年代,人物形象应该如何处理的问题,陈云给的答案很清楚“四野是四野,林彪是林彪,在正确的地方,我们不必否定。”

可是尽管有这样的情况在前边打样,众人依旧没有谱,因为在此之前,并没有林彪的正面人物形象出现过,而倘若他们这样做,就相当于是开了这个先河,对于这个尺度,所有人都把握不准。

这其中有人建议,用一两个侧身带过,避免这个问题,也有人说直接一刀切,将林彪从电影中剔除,对此众人一直都没能有一个定论,剧本的创作也因此停滞不前,不久后杨尚昆也听到了这个问题。

他专门找来八一厂负责人表示“剧中一定要有林彪,如果不写林彪,那么当年的仗都是谁打的?而且写林彪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他后边不好,就把他从头到尾都写坏。”

就这样,在杨尚昆的一番话下,相当于是给林彪的荧幕形象“松了绑”,创作组这才松了很大的一口气。

为了找到适合演林彪的演员,摄制组与筛选其他的重要演员一样,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在全国海选。

正是因为这个角色十分重要,因此八一厂的导演们,筛了又筛,才从这30个人里,选中马绍信。

因为一部戏的成功与否,与剧本、演员息息相关,所以为了演好那段“翻天覆地”的历史,众人不可不畏是下了苦功夫。

因为彼时正值连年作战的辛苦磨难时期,所以不管是周总理、毛主席亦或者是朱老总,都是十分清瘦的。

而这也给诸多演员提出了不小的困难,众人经常为了瘦身,常常饿的半夜睡不着觉,为此古月等演员,经常忍着饥饿半夜下棋。

那段时间,古月、卢奇等演员,因为“瘦身”的问题,一度变得沧桑不已,可是却从未有人喊过苦,

为此古月还乐观的表示“大决战时刻,我这样更符合当时的形象。”

而马绍信在接到林彪这一角色的时候,心里直犯嘀咕。为了演好这个人物,马绍信查遍了各个资料,并拜访了当时与林彪有所了解的老同志,为的就是尽可能地了解贴合这个人物。

可是从各方面得来的信息中,总让马绍信觉得差点意思,如果只是这些东西组合成的林彪,这样的形象真的贴合当时的实际吗?

开拍的第一天,刚上镜头的马绍信就如同被绳子绑了手脚,肌肉不知道该如何发力,心里高不成低不就。

不少老同志都表示“林彪这个人物不好演”,为什么不好演?

正如林豆豆所说,林彪这个人比较喜怒不形于色,他一天说的话都屈指可数,就连他一生中开过的玩笑都屈指可数。

平时,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吃吃黄豆,在书中很多人对林彪使用的最多的词汇就是凝视、沉思,如果只是按照这样的词来演的话,那么塑造出的林彪,注定缺少灵魂。

要怎么把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演好呢?要怎么用这些仅有的信息,把这个人物演得鲜活,这种种问题,成了马绍信琢磨了又琢磨的东西。

此后的时间里,马绍信专门就吃黄豆这门学问,和导演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什么场合,林彪的情绪、心态怎么吃,怎样才富有生活气息,做了文章,而这也让马绍信有了角色的感觉。

就连曾经见证过这段历史的东野后勤部政委陈沂,在看到马绍信表演的林彪后连连夸赞道。

“像,像,像,这就是林彪。”

但除了演员的努力,中央的关怀,也为《大决战》成为了难以超越的经典做了铺垫。

1989年1月,杨尚昆为了鼓励众人能将影片拍得尽善尽美,他语重心长的表示“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了,拜托,拜托,再拜托!”

至此,这场恢弘壮阔的《大决战》正式进入筹拍。

尽管三大战役实际上进行了142天,但是想要通过电影中短短的几个小时,就将这以极具划时代意义的时刻囊括其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了还原当时的场景,剧组的拍摄地就涉及了13个省,50多个市。

其中,除了动用大量的坦克、飞机、火炮等大型军事装备以外,其中TNT炸弹使用了160吨,空炮弹170多万发,而这些都是当时剧组,一再节省,全都使用在刀刃上的数字。

其中,为了表现出抗战前辈们的那股韧劲,5大军区,25个军级单位、33个独立师团等,出动了13万余名官兵参与了本次出演,总参与人数更是达到了345万人之多。

除了全国上下一心以外,剧组对于这次拍摄的每一处细节都下了苦功夫。

在残酷的战争下,当送饭的老班长,挑着扁担来到阵地上,看到战火熊熊,而战士们都已壮烈牺牲时,满含泪水的他,对着空荡荡的阵地喊道“同志们,开饭了......”

诸如这样的细节刻画,无一不打动着人们的心。

其中,为了表现毛主席爬上山坡,以大地回春、山河回暖的场景,反映我军从此从低谷走向胜利的镜头时,摄制组就为了这个场景在黄河边苦苦等候了两年之久。

而正是因为举全国之力,筹拍的这样一部革命战争历史巨片。

1991年8月1日,《大决战》一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当即收到了热烈的好评。

就连邓小平也十分满意的表示“这部电影拍得很好,我每年都要看一遍。”

正是因为众人一连数年的精心打磨,这也让各个亲历者对此感触颇深。

其中邓小平夫人卓琳与女儿在看完以后夸赞道,她与邓小平一起生活了数十年,可在看到电影上的邓小平时,也忍不住夸赞演员在出演邓小平时演的十分好,就连她也险些没有认出来。

就连曾经与林彪同为战友的杨尚昆,在接见《大决战》演员时,曾十分急切的询问道“林彪呢?林彪呢?”

当杨尚昆紧紧握住马绍信的手时,他的手抖了又抖。

尽管林彪女儿林豆豆曾说,马绍信扮演的林彪形象并不像林彪,而是像她堂叔,但是马绍信扮演林彪时的那种气质迸发出的感觉,却让所有人都称赞其传神。

当马绍信再次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他表示“当时,我看到杨尚昆眼睛里充满了复杂的感情。”

而正是因为所有人的精益求精,这也就让《大决战》成为了时至今日都难以超越的经典的存在。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