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满囤儿
副标题加上了“彼岸”两个字,不仅代表着本片的可独立特质,还十分准确地进行了点题。和我们传统印象中的灾难片不同。《太平轮 彼岸》不仅还原了船难发生时惊心动魄,更讲述了人们对目标的向往。船上的人,对实体的彼岸有必然的向往;乱世中的人们,何尝不是对心中的彼岸充满向往。如果说吴宇森拍了个灾难片,那也不仅仅是船难,而是一个民族的灾难。
看完《太平轮(上)》,我们很为本片分成上下两集上映而感到惋惜。很明显,这份惋惜被主接收到了。《太平轮 彼岸》并没有一上来便承接着上集往下讲,而是用了将近30分钟的时长,把上集所构建的三组主人公重述了一下。这一段有高度的概括性,以及很巧妙的省略手法,通过回忆镜头,让那些没有看过上集的人也可以迅掌握这三组主人公的背景和关系。我们从中能够明显感到这三组主角的一大共性,那就是对彼岸的强烈渴望。金城武与彼岸的纽带是亲情、章子怡和彼岸的纽带是爱情、佟大为和彼岸的纽带是友情。他们三个人,对彼岸的向往,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生命!
由于民族陷入了内战造成的乱世之中,人们只要或者就是在历经劫难。无论社会地位低的于真(章子怡 饰),还是社会地位高的周中鼎(寇世勋 饰),都和直接上战场的佟大庆(佟大为 饰)一样,身心俱疲,毫无保障。吴宇森捕捉了许多当时的社会细节,来影射社会灾难之重。比如一天暴涨十几万的船票票价,比如撤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对金城武哥哥的迫害,再比如于真即便出卖身体都活不下去的境遇,都给了人深深的绝望感。这些沉重的压力,真的可以和吞噬上千人的汪洋匹敌啊。
在如此灾难中,能够让人突破自我,顽强求生的,必然是外界引发的强大的精神力。白眼和巴掌都无法阻挡于真的步伐,因为她有一个非常伟大的活下去的理由。伤痛、孤单也不会让佟大庆有丝毫的放弃,因为他担负着一个巨大的托付。金城武则和他们两个不同,他的彼岸更虚化。他亲情的彼岸塌了,爱情的彼岸也已经滑落海中。因此,最后只有他去了另一个彼岸,煽哭了无数男女。
至于那场船难戏,在技术指标上显然已经突破华语片现实题材视效的极限了。无论是大船的惊喜,还是海浪的澎湃,都能让你后悔看的不是巨幕。不过与卡梅隆的大船不同,吴宇森讲了不少船沉之后的事。一大群人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所谓的求生。这种求生既是希望,又是绝望。因为你泯灭了人性求来的希望,没准儿也只是推迟了死神到来的时间罢了。此时联想到上船时的混乱和超载,立即会感悟到灾难之源的所在。况且太平轮并非首航,航线也并没有什么天然潜在的险境,那么灾难之源只能存在于人,存在于人类所建立起来的某些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