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沙丘》这部作品,谁都没有想到会改编成为电影,作为1965年最早的科幻体系作品,弗兰克·赫伯特著作这部小说的时候,在思维空间中已然给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且宏大的未来宇宙,而这一宇宙的时空中,并非是那么友好,到处都是为了争夺“香料”在不断的征战。
《沙丘》这部作品是一部长篇小说,而这部改编成电影的《沙丘》,我们可以认为是第一部,只是在电影中,可能是片方害怕这类题材收不回太高的票房,并没有打算拍摄续集。在此次影视化之后,《沙丘》通过156分钟,让我们看到了硬核科幻在沙漠中的运用,一艘艘沉稳的战舰,一片片风沙弥漫的沙漠,倒是别有一番用意。
在《沙丘》这部电影中,它原有的故事并未打开,主人公保罗虽然作为天选之人,但也没有讲述的很明白,所以看这部电影之前,一定要对原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才行,很多看完点映场的观众表示不知所云,也正是因为这样,《沙丘》才给观众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电影一开始,便以“香料”的争夺开始,男主经常梦到的一些场景,有些不知所云,但也为后续的剧情埋下铺垫,唯一值得说明的是,男主保罗不止一次的深陷梦境。
这就让整部电影的故事开始繁杂起来,没有一个系统的连接,反而过于碎片。“沙丘”的世界,可能才是导演引领我们走向这部电影中的一个契机,至于其他的故事,真的需要反复的去琢磨。《沙丘》这部电影其实从人物海报来说,已然是多人物的,虽然这部电影长达150分钟,但观众未必能够记清楚,其中男主周围人的那些情感,也是没有办法更深的去理解的,场景最大化了,然而感情的细节却处理的不是很到位。
我们习惯看科幻的爽片,对于这样的电影而言,倒是想起了之前好莱坞的《银翼杀手》这样的类型,它的戏剧张力是那种过于沉稳的,过于沉没的,甚至是死板的。这里要说明一点,在电影开篇的时候,因为寻找香料,而突如其来的沙虫,将一切都吞噬,看上去并不像是大自然的产物,反倒是一种机械类型的“沙虫”,当然了这一切的出现都是为了考验咱们的男主保罗,电影到最后的时候,我们能看出保罗是一个大胆,敢于探索新鲜事物的人,对于自己身边的感情来说,也是很有责任心的。
这种品质对于他在《沙丘》之后的历程尤为重要。那么,主角保罗究竟是不是救赎主呢,并非见得,他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的他,也是有一些不成熟的,比如一开始,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使命究竟是什么?《沙丘》并不像《星球大战》《复仇者联盟》那么多炫酷的特效,反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情感活动来推动,这种叙事的方式在好莱坞的电影中很少见,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用心讲故事的好莱坞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