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邓超这部电影能够登上大银幕是国产片的一大进步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06更新:2023-04-12 20:04:30

一,曹保平

犯罪电影一直是商业片里非常重要分支,紧张悬疑的情节,和让人目不转睛提着一口气的生理刺激,是观众愿意花钱进电影院体验的主要原因。

一部电影拍得“好”和拍得“好看”是有区别的。想把犯罪片拍得好看,塑造氛围,把握节奏,加上一部及格线以上的剧本,很多导演都能做到。但要想把犯罪片拍得“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与其说我们喜欢看犯罪片,其实不如说我们喜欢安抚自己的欲望。无论在观影时代入成电影里的正派还是反派,吸引我们的终究是自己内心的欲望。而想把犯罪片拍好,这也正是最重要的一点:人性和人心。

在中国的犯罪片里,曹保平是一定要提到的名字,一个为数不多把犯罪片拍得“好”,还“好看”的人。

1985年,一个来自山西大同的青年来到了北京,踏入人生的下一站。在北京电影学院,他学习剧作,不出意外的话,这个年轻人会在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剧作家。

四年后,他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并在校留任,成了电影编剧的老师,一直到今天。他就是后来用一部电影造就三位影帝的曹保平。

曹保平是典型的学院派导演,作品工整且精致。北京电影学院成了他的身份烙印之一。1990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当老师的曹保平开始创作剧本,作品众多,也获得了一些奖项,在业内的名气开始响起来。

1998年,编剧曹保平接手了《月亮山的故事》的导演职务,并获得了湖南省电视剧评奖一等奖,从这部作品开始,曹保平踏上了自己正式的导演生涯。

三年后,曹保平导演有了自己第一部电影作品,叫《绝对情感》。又一个三年后,曹保平和犯罪片的缘分开始,拍摄了人生第一部“黑色”的作品:《光荣的愤怒》。

也许是在黑色的犯罪片中找到了对于艺术的快感,曹保平后来陆续拍出了《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等好口碑的犯罪电影,也成了目前国内犯罪片导演里的质量保证之一。

今天推荐的这部电影,也是曹保平作品里不得不提的一部。

2015年夏天,由须一瓜长篇小说《太阳黑子》改编而成的《烈日灼心》上映,曹保平担任导演和编剧,邓超、段奕宏、郭涛、王珞丹主演,拿到了3.05亿票房。

票房算是一个合格的成绩,但票房之外往往才是评价一部电影更重要的因素。《烈日灼心》在同年的国产电影里讨论度很高,口碑也极为不错,这才是这部电影最好的成绩。

2015年的中国电影导演协会表彰大会上,曹保平和《烈日灼心》大获成功,年度导演、年度男演员、年度影片、年度编剧,都尽数收入囊中。

除此之外,在那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诞生了史无前例的“三黄蛋”,邓超、段奕宏、郭涛,都通过《烈日灼心》拿到了影帝。

业内的认可,足以见得一部作品的质量。

《烈日灼心》和曹保平从前的每部犯罪题材的电影都经历了相同的命运,或搁置,或删减,但并不影响如今这个版本的精彩。电影经历了改名、删减等操作,最后才得以问世。

对于电影本身,网上已经有了许许多多的评价,站在观众的角度,我并不想用任何一句陈述来定义这部作品。我能说的是,一部压抑的电影也许是拍得不够好,但一部压抑却精彩的电影,一定是解开了什么答案。

这个答案对每个人都不同,至于问题,就在电影里。

二,烈日灼心

救赎,是烈日灼心给我的答案。

用另一部电影的台词来讲:我告诉你什么最可悲,你遇见一个人,犯了一个错,你想弥补想还清,到最后才发现根本无力回天。犯下的错永远无法弥补,我们永远无法还清欠下的,只要错了就是错了,永远无法弥补。

还不清的债,还需要还吗?当然是需要的。我看到的《烈日灼心》,就是一个关于“还债”,关于救赎的故事。

警局里的档案库里有一个陈年案件,至今没能找到凶手。乡下水库边的一座独栋别墅里,一家人全部横死家中,仅有的线索只有几个:全身赤裸的女孩生前被人侮辱,突发心脏病猝死;一个凶手在现场遗留了指纹;有人曾在水库边看到三个年轻男人,其中一个胸口有纹身;女孩生前有一个孩子,案件发生后孩子也不见了。

多年后,这三个年轻男人隐居在都市中,陈比觉脑子傻掉,辛小丰成了协警,阿道在开出租车。案件始终找不出凶手,也一直搁置在警局的档案里。三人共同抚养着当年那个女孩的孩子,取名叫“尾巴”。

三人都生活在黑暗里,每日提心吊胆,逃避着关于当年的一切。直到辛小丰工作的警局里来了新的警长伊谷春。伊谷春的师父是当年那桩案子的负责人,但直到退休也没能查出凶手。

两人在工作中建立起感情,但随着接触越来越深,两人都引起了彼此的注意。经过多次的试探、博弈,当年的三兄弟都暴露出来,伊谷春也发现了他们的秘密。当年的往事终于暴露在了阳光下。

三人在案发后多年一直隐姓埋名努力生活,和身边的每个普通人都一样。当年那个女孩的孩子,小女孩尾巴,也正是他们的救赎。有些债还不了,但依然要还。

如果只是一个破案的故事,那《烈日灼心》足够精彩,但绝说不上拍得“好”。电影里,三兄弟对孤儿尾巴的父爱,以及三人性格里善良的那一面展示得很充分。之所以我们能看到人性,正是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同时住着天使和魔鬼。

把天使和魔鬼直白地展示出来,就足够。

三,影片看点

看点一,是三位年轻影帝的戏。

之所以《烈日灼心》能够同时让三个主角都捧起影帝奖杯,必然有一个原因是,这三个角色都是足够丰满立体的。这是整个电影最大的看点。

邓超饰演的辛小丰是个压抑的角色,相比起邓超平时展现出来的人设,辛小丰就是另一个极端。当年那个案子里,辛小丰就是侮辱女孩,导致女孩心脏病突发死亡的那个人。

隐姓埋名在都市里生活后,辛小丰在警局里做了协警。平时沉默寡言,性情孤僻,出任务的时候又头脑灵活,身手敏捷,敢拼命。这样的人放在现实里,也是性格特点十分鲜明的人。他背负着当年的事情中最大的痛苦,每天都活在煎熬里。

在和伊谷春怀疑到他们身上时,辛小丰想尽办法和伊谷春周旋,甚至不惜假扮成同性恋让伊谷春抓包,从而洗清嫌疑。这个角色的性格充满了挣扎和痛苦,他做的一切都是在还当年的债,因此显得压抑、偏激,就像黑暗里的一双疯狗的眼睛。

另一方面,对小女孩尾巴的爱,又展示了辛小丰人性中光辉的一面。辛小丰和阿道身份快要暴露时,阿道准备把尾巴送到寄养的人家里,结果发现是辛小丰撒谎,根本没有哪家愿意收养尾巴的人。

那段情节里,邓超展示了完美的哭戏,对尾巴的不舍、父爱,对当年事的悔恨,自己的煎熬,看得人非常揪心。

郭涛饰演的阿道是当年水库边那个胸口有纹身的青年,相比起辛小丰显得正常的多,但他承受的痛苦显然不比辛小丰少。在路上看见有人抢劫,阿道会冲上去帮忙,甚至被歹徒砍伤。对待尾巴,阿道显然也是痛苦的,但他理智且克制,懂得保全自己。

尤其是面对王珞丹饰演的伊谷春的妹妹对自己的感情时,阿道展现出了极其男性的一面。多年来,内心一直活在黑暗里,这个女人的出现给了他爱情和光,但她的亲哥哥就是正在暗中调查自己的警察,阿道终于看到了光,却不能接受。

印象最深的情节之一,是阿道在被抓前和她那次见面。他们开车去了江边,女孩脱光了衣服质问他为什么不接受自己。阿道扯开自己的衣服,露出有纹身的胸口告诉她:“我把命给你了。”胸口的纹身是当年案子的证据,阿道暴露了身份。

一种决绝的爱,所以更感人。

段奕宏饰演的伊谷春是个完美的警察。《烈日灼心》在网上流传最广的影片片段,正是展示伊谷春人物特点的片段,“看一眼就敢拔枪”。

伊谷春和辛小丰开着警察行驶在路上,经过一辆出租车时,伊谷春发现车上乘客的眼神不对,辛小丰立马会意,堵住了出租车。伊谷春下车立刻掏出枪,两人收拾好出租车的乘客后,辛小丰发现乘客的包里有一把枪。

另一方面,发现辛小丰三人秘密后,伊谷春第一时间并没有告诉自己师父,而是赶去和辛小丰一起执行任务。影片快结尾时,伊谷春在大厦的天台连接处不慎滑倒,幸好被辛小丰拼命拉住,整个人都吊在空中,摔下去必死无疑。

伊谷春对辛小丰说,放手吧。

辛小丰愣了愣,继续拼命想把伊谷春拉上来。

伊谷春最后收养了小女孩尾巴,去看守所看辛小丰的时候,两人话都不多。但无声胜有声,两人之间暴露的情感,和人性的光与暗,从另一种角度爆发出强烈的力量。

看点二,是具有真实感的男人戏,这两者有其一就难得,两者都具备,很难不好看。

曹保平毕竟是编剧出身,对人物情绪的处理非常细腻。虽然《烈日灼心》是一部典型的犯罪片,但很多细节和情绪都更像一部“男人片”,粗犷又细腻,不仅动作上拳拳到肉,情绪上更是拳拳到肉。

在电影的结尾,曹保平用纪录片录像的方式让当年案件的真凶出场。一个云南男人,在画面里用方言轻描淡写地说出,是我弄死的。强烈的真实感让许多观众都一度以为那是真的案件视频资料,实际上是演员王砚辉的表演。

这种真实感也刺激了视觉,让整个电影更加的精彩。

看点三,是有名的大尺度情节。

电影最后的看点,是辛小丰最后进行注射死亡的情节。

辛小丰和阿道被抓住后,一直在装傻的陈比觉逃过了一劫,但因为尾巴的离开选择了自杀。辛小丰和阿道接受了注射死亡,这段戏集中在邓超饰演的辛小丰身上。

从注射,到死亡的全过程,完全展示了出来。邓超从平静,到呼吸急促,到开始抽搐,再到最后死亡,震撼人心。

这一段是整部电影尺度最大的地方,联想到以前的审查标准,这一段情节就像是给观众的福利。除此之外,邓超这一段表演和王砚辉惊鸿一现的那段表演是整部电影里最惊艳的,说是教科书级别也不为过。

四,救赎

人在烈日下站得太久,皮肤会受伤,如果背负了一些沉重的东西活着,人会变得敏感,对世界暴露的程度不正像剥开皮肤撕裂筋骨,把鲜红的、跳动的、敏感的心脏放在烈日下暴晒吗。

无论是不能承受之轻,还是不能承受之重,哪个人的生活不是为了一些人和事,在漫长的路上还一些债。这是从烈日灼心里看到的“救赎”,也是一个答案。

就电影本身而言,直到目前,“曹保平的犯罪片”依然是质量保证。除开探索更深的东西,如果只为了畅快淋漓的观影,烈日灼心也是绰绰有余的,甚至值得二刷三刷。

最后依然是那句话,希望大家对认真做事的电影人和他们的作品,都能保持理智,保持尊重。(撰文:唐冲)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