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画作(表现主义画派)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29更新:2023-04-16 12:24:59

图·网友提供 文·素空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

威廉·德·库宁表现主义作品

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马克·罗斯科表现主义作品

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的这个做法尤其用来表达恐惧的情感,因此,主题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很少见。从这个定义上来说马蒂斯·格吕内瓦尔德与格雷考的作品也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的,但是一般来说表现主义仅限于20世纪的作品。

罗伯特·马瑟韦尔表现主义作品

表现主义这个词一般用来描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反对学术传统的绘画和制图风格,它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盛行于欧美一些国家文学艺术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它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

吳年谷水墨泼彩表现主义作品

表现主义,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在北欧各国的传统艺术中早就存在着表现主义的因素:在早期日耳曼人的蛮族艺术、中世纪的哥特艺术、文艺复兴中的鲍茨、勃鲁盖尔等画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变形夸张的形象、荒诞的画面艺术效果,这些都表露出强烈的表现主义倾向。

巴尼特·纽曼表现主义作品

表现主义一词最初是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来与自然派和印象派相区别。

费朗兹·克兰表现主义作品

1911年希勒尔在《暴风》杂志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现主义”一词来称呼柏林的先锋派作家。1914年后,表现主义一词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承认和采用。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它们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尼采通过对古风艺术的批评在表现主义形成的过程中起了一个疏导和关键的作用。在他的《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将古代艺术分为两类,阿波罗式的艺术是理智、秩序、规则和文雅的艺术;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是恶毒、混乱和疯狂的艺术。阿波罗式的艺术代表着理智的理想,而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则来自于人的潜意识。这两种艺术形式与代表它们的神一样:两者都是神的儿子,互不相容,又无法区分。尼采认为任何艺术作品都包含这两种形式。表现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狄俄尼索斯式的:鲜艳的颜色、扭曲的形式、绘画技巧上漫不经心、平面、缺乏透视、基于感觉,而不基于理智。

广义地说表现主义是指任何表现内心感情的艺术。当然所有的艺术品都表现艺术家的感情,但是有些作品尤其强调和表达艺术家的内心感情。尤其在社会动乱的时期这样的作品尤其常见,而在欧洲历史上从15世纪开始这样的动乱时常重复:宗教改革、德国农民战争、八年战争等等,所有这些动乱和压迫均在印刷作品中留下了其痕迹。虽然这些作品一般从艺术角度不引人注目,但是它们通过它们所描述的恐怖始终能够在其观众中引起强烈的感情。

表现主义作品

表现主义(2009年版辞海定义):亦称“表现派”。现代西方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兴起于20世纪初极盛于二三十年代的德国、美国等国。 ·要求突破事物表象而凸显其内在本质,突破对人的行为的描写而楔入其内在灵魂,突破对暂时性的现象的描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或“真理”。深受康德、柏格森和弗洛伊德的影响。由于强调描写永恒品质,笔下人物往往是某种共性的抽象与象征;由于强调写内心、直觉和下意识,多采用内心独白、梦境、潜台词、假面具等手段;由于注重由作者主观出发,去摄取事物实质,往往有意识的扭曲客观事象。小说代表人物卡夫卡,戏剧代表人物有斯特林堡。

20世纪初,一些重要的表现主义视觉艺术家:德国:埃米尔·诺尔德、弗兰茨·马尔克、昂斯特·巴拉赫、埃里希·赫克尔、卡尔·施密特-罗特卢夫、艾恩斯特·路特维希·基希纳、马克斯·贝克曼、奥古斯特·麦克、马克斯·佩希斯坦奥地利:埃贡·席勒、奥斯卡·柯克西卡俄罗斯:瓦西里·康定斯基比利时:康斯坦特·佩尔梅克、詹姆斯·恩索尔法国:钱姆·苏蒂恩挪威:爱德华·蒙克蓝色骑士组织和桥社是比较著名的表现主义画家结社。

20世纪里表现主义也对许多其他艺术家起了重要的影响,包括所谓的抽象表现主义。

19世纪末,出现了象征主义的影响和现代风格混在一起的第一个表现主义运动,先驱代表画家是荷兰人凡·高、法国人劳特累克、奥地利人克里姆特、瑞士人霍德勒和挪威人蒙克,他们通过一些情爱的和悲剧性的题材表现出自己的主观主义。

20世纪表现主义的主要基地是德国,这决定于德国的社会现实,同时受到尼采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斯泰纳的神秘主义的影响。

表现主义涉及文艺各个领域的思潮和派别,作为社团,他的主要活动基地在德国。19世纪末德国一些哲学家和美学家的理论对表现主义起了推动作用。直接对德国表现主义产生影响的是挪威画家蒙克,他的作品中出现强烈的表现主义因素。他的画展推动了德国表现主义兴起。蒙克代表作《呐喊》。

爱德华·蒙克表现主义代表作《呐喊》

事实上并没有任何自称为表现主义派的艺术家或艺术家团体,而且这个运动主要集中在德国和奥地利。蓝色骑士主要集中在慕尼黑,而桥社则主要集中在德累斯顿(不过后来一些艺术家迁往柏林)。桥社的活动时间比较长,而蓝色骑士实际上只活动于1912年。许多艺术风格‎对表现主义起了影响作用,包括爱德华·蒙克、凡·高和非洲艺术。在法国表现主义与野兽派有一定的混淆。

杰克逊·波洛克表现主义作品

野兽派和表现主义在使用颜色上都非常大胆,但是他们使用颜色的目的不同。野兽派意在唯美,而表现主义则意在使用这些颜色来表现感情,颜色的作用在于其表达能力,仅用颜色和形状就可以传达艺术家的感觉和情绪,由此也跃入了抽象主义的范畴,改变了20世纪的艺术。

当代人物志 出品

戊戌年农历十月廿一日

·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