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出生在天津,祖籍浙江宁波的白穆,很小的时候和家人又来到了东北长春。因为的家庭贫困,小小年纪就四处谋生,挣钱贴补家用。而天性开朗的白穆对话剧表演又十分钟爱,不但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组织演戏,还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剧本。
1941年白穆成为真正的话剧演员。让他在艺术上有长足进步是得益于参加了上海“苦干”剧团,和导演黄佐临、演员石挥的悉心教诲指导密不可分。
从这张发黄的老戏单,可以看到在上海辣斐大戏院上演曹禺名剧《雷雨》时空前盛况,云集了当时“苦干”剧团的精兵强将,不但有白穆扮演的鲁大海,还有石挥的鲁贵,张伐的周萍,韩非的周冲等等。正是几十部话剧中摸爬滚打的磨练,使得白穆逐渐成为一名出色的话剧演员
1947年白穆在电影《风月恩仇》中饰演衣冠禽兽的商人陶国霖。虽然初登银幕,凭借扎实的表演功力,松弛的表演风格,让他声名雀起。
解放后,白穆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第一批演员,也迎来自己电影生涯的黄金时期。随后上海电影制片厂成荫和汤晓丹两位导演共同拍摄完成的黑白战争故事片《南征北战》,是中国银幕上的不朽之作。
白穆在影片中扮演的是个外表斯斯文文,而内心诡计多端的国民党军参谋长。那句经典台词“这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直到现在还被人们津津乐道,这个人物也成了他的代表作。
1959年由柯灵编剧、桑弧导演的故事片《春满人间》开拍,讲述工人丁大刚和一位汽车女售票员,预定在“五一”结婚。但丁大刚奋不顾身抢救一炉钢水而被烫伤的故事。扮演外科主任的白穆与白杨、卫禹平、王丹凤共同担任影片主演。
白穆与《春满人间》的主创桑弧、柯灵、白杨合影
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吕班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电影艺术家,这与喜剧创作息息相关。影片中总能看见他诙谐、调侃的方式看待四周的环境,用巧妙的喜剧性构思,创造出喜剧性的人物和背景,发掘生活中的可笑现象,作夸张的处理,达到真实和夸张的统一。
导演吕班
吕班作为新中国喜剧电影的先驱者,一口气拍摄完成三部同类题材的影片,《新局长到来之前》、《未完成的喜剧》,还有一部就是在1956年他特别邀请白穆担任主演的《不拘小节的人》。
这是白穆艺术生涯中为数不多主演的影片,他扮演的作家李少白,是个充满矛盾的化身。火车上占人座位,马路上乱扔果皮,公园里掐花刻字,图书馆拍案烧书,戏院里喧哗抢戏。又公然在讲台上堂而皇之讲着公共秩序,实足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影片的讽刺意味可谓鲜明。
《不拘小节的人》上映后获得巨大成功,白穆入目三分,惟妙惟肖的表演同样让人难忘。白穆后来在回忆影片的拍摄时不无感慨:“我与吕班导演之前真是素味品生,没有任何交往。而他却发现了我身上喜剧的元素。要求用正剧的方法演喜剧,作到真实和夸张统一的不露声色。通过笑来颂扬美好、进步的事物,讽刺不文明的落后现象。”
在此期间白穆还参加了《翠岗红旗》、《淮上人家》、《闽江桔子红》、《春天来了》、《两个巡逻兵》、《风流人物数今朝》、《逆风千里》等数十部影片中扮演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角色。
十年动乱开始,白穆被下放到奉贤农村劳动改造。那些造反派从开始就无理由地把有些人的薪水扣罚。1968年的春节,白穆写了一张借条,要求解决家用的困难。而这些人似乎充耳不闻白穆的要求,故意刁难。
作为审查对象的白穆,干的是劳动中最脏、最重、时间最长的农活。尽管诸多的不如意,白穆心里却十分坦然,每天出工前,他泡上一大缸茶,挑上最合适的工具,挺着腰杆儿到地里,兴趣所致,还哼上几句白居易的诗:禾苗深处遇农夫,头顶朝阳手把锄。
时间来到1973年,各个电影厂又重新恢复了故事片生产。白穆从干校回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谢晋的影片《春苗》中,白穆扮演的卫生院院长杜文杰,是个与春苗处处作对、打击报负的反面人物。
接着在汤晓丹导演的《难忘的战斗》里
扮演的特务陈福堂,尽管是个配角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都十分传神。
白穆又先后出演《祖国啊,母亲》、《苦恼人的笑》、《药》、《大泽龙蛇》《姐妹俩》、《妻子的信》、《张家少奶奶》、《紧急迫降》等电影。
2009年,白穆不顾近90岁的高龄,参加电影《建国大业》的拍摄,他在其中扮演了一位长袍马褂、拄着拐杖欢迎毛主席抵达重庆的老者。
白穆从影半个世纪,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名话剧演员,不仅参演了上影剧团的多部话剧,还亲自指导了《镀金》、《南海长城》等剧目。
白穆的表演深沉、含畜、自如,一如他平时的为人热情、正直、平易。不论在银幕上,还是在舞台上都散发出亲切、引人的魅力。
2012年,著名表演艺术家白穆在因病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