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农村父母陈旧的思想中,养儿就是为了防老,辛辛苦苦花了那么多钱把儿子培养成人并且结婚娶媳妇,儿子挣钱了就得养活父母。
这种思想很多人认为也是正常,要不然养个儿子干嘛?可是这种思想埋下了祸根,成为了很多儿子与父母之间矛盾的导火索。尤其是很多年轻人挣不来钱或者挣的钱不多,仅仅只够养活自己的小家庭,这个时候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就无法避免了,每天琐碎的生活小事足够打磨掉仅有的亲情关系。
养父母老家
如果儿子是父母从小抱养的又该怎么办?安阳就有这样一对养父母本来已经有两个女儿了,但是农村人重男轻女思想很严重,如果家里没有儿子会被人看不起的,将来老了也没人养老送终。于是在1996年从山西太原买来了一个男孩,并取名叫武俊伟。由于当时计划生育查得很严格,收养儿子费用和计划生育罚款以及来往路费一共花了1万元,这些钱都是借亲戚的。
早已埋下了祸根其实领养儿子在那个年代很正常,回来后也很容易在当地派出所上了户口。
从小到大斤斤计较的养母一直在儿子思想里灌输每天为他花了多少钱,事实上养父母确实对这个买来的孩子很好,自己的两个女儿什么也没舍得买,但是儿子要钱基本上都会满足。上初中时候儿子想要一台电脑,养父母虽然务农为生也是咬咬牙给买了,大城市可能生活的人可能不了解一台电脑那个年代要多少钱,简单的说基本上是当地一家5口人种地一年的所有收入。
图谋报答的养母记录所有养育费用
初中没读完,儿子就不想读书了,原因就是他想早点出来打工挣钱,不想再花父母的钱了,为父母减轻负担。养父没有办法也就同意了,开始带着儿子全国各地四处打工。打工几年挣的钱也都给了养父母代为保管,后来法院开庭时养母出示的账单可以说明。
打工的钱也交给了养父母
养育之恩不再有儿子结婚后搬离养父母为他们准备的婚房,从此不再联系,连妻子生了孩子这件事养父母都不知道,这一切又是为何?
为了给儿子娶媳妇,养父母把这么多年的储蓄全部拿出来,还借了亲戚不少钱,光结婚和彩礼都花了30万,当然了这个儿子也把自己所有的钱都花完了。
父子决裂的导火索就在于婚后第一年,儿子没钱交暖气费,想让父母帮忙出这笔钱,待以后发工资有钱了就还。可是养父说儿子成家了就该自己撑起一个家,不该让父母再拿钱了。妻子生气了就把他不是亲生的这件事告诉了这个儿子,儿子听说后完全蒙了,怪不得从小到大一直灌输让他成家了不要忘了父母这种思想。
成为老赖的儿子
关于儿子不是亲生的这件事,当地人都知道,只是儿子一直被蒙在鼓里。当地人结婚,双方都要做家庭背景调查,所以妻子知道这件事也很正常。
儿子只是在饭店打工,挣不了多少钱,又得养活自己的父母又得养活自己的小家庭,自然矛盾少不了。终于有一天,儿子和妻子搬离了市区的新房,把所有的家具和家电也搬走了,在镇上租了一间房,从此和养父母断绝来往。
法庭风波绝望之下的养父母把儿子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这么多年的养育费用和结婚费用,共计60万。法院当时也进行了调解,要求儿子抱着孙女到养父母家里认个错,这件事就算和解了。可是儿子对这段亲情早已毫无挂念,没有答应法院的调解,最终法院判决儿子对养父母进行经济补偿27万。
饭店打工的儿子哪有钱还养父母,本来还算幸福的三口之家面临离婚风波,他自己也成为了老赖。
妻子不忍和他分手
其实这一切的根源不能怪儿子狠心不管抚养他25年的养父母,我觉得还是这对养父母把他当成了摇钱树,从小到大把他所有的花销都记录下来,还给他说养育他这么多很辛苦,希望他长大成人可以好好赡养养父母,很多农村老人也是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生儿育女不是为了让他们将来养活自己,只要他们将来能自己生活得很好,有空了经常来看望父母就可以了。
文中这个儿子已经努力地在打工赚钱了,虽然工资不高挣得不多,可是婚前赚的钱也都上交养父母了。如果生儿子就是为了让儿子多挣钱,将来好给自己养老,那还不如去买个养老保险呢。#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