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这周我又刷了一部耽美小说《某某》。年轻、帅气的双男主校园甜文,嗑得我很爽。相较于《撒野》,我会熬通宵刷,看这部可以凌晨1点就睡,已经相当不错。
没有看《撒野》和《某某》之前,我就很喜欢两部广播剧的主题曲,那是我喜欢的曲风和歌词。看了书之后,发现主题曲和书非常贴,愈发佩服词曲作者。
为什么40多岁的年纪,我依然爱看这些甜宠文?套用我曾写过的BKPP的文章,因为我嗑的不是CP,而是美好。
01某某。
青春懵懂的爱总是单纯而美好。那种喜欢的人恰好也喜欢自己的设定,真是让人心满意足。从情愫暗生、试探、忐忑、暧昧到确定心意,一路一心一意,有情人终成眷属。
强强联合的巅峰对决,针锋相对的你来我往,看着两个人群里出类拔萃的帅哥谈恋爱,真是双倍的快乐。耽美女孩们完全不嫉妒,只愿自己嗑的CP长长久久。
我特别喜欢双男主之间的势均力敌,那是你很好我也不差的自信与登对,没有谁委屈了说、谁配不上谁的憋屈,有的只是相互欣赏和救赎,携手共进,都越来越好。
那种与别人不同的心有灵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以心意相通,那种“你懂我”的了然,很难不让人心动。还有心意确定后“此生唯此一人”的笃定,也让人非常好嗑。
任谁都希望自己被重视、被珍视、被当成某某心中的独一无二。那些书中的双男主,满足了大家的这种心理需求。所以,虽然读者得不到,但他们在书中能让读者们实现。
这也是我为什么沉溺期中的重要原因。现实已经太残酷,我想在非现实的空间找点甜。就像我喜欢看嘻嘻哈哈的综艺,虽然无脑,但很轻松。
某次闲聊,一位单位领导痛心疾首地说:非常反感自家10多岁的闺女看某卫视的某综艺,说那些人整天疯疯癫癫的。我“汗颜”地说:不好意思,我也爱看。
当然,领导高情商地回答:我是成年人能分辨是非,小孩子们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带偏。可我觉得,大概我心智也不太成熟吧!
最近追完这些校园文,我问14岁的闺女,我这种年龄喜欢这类小说,怕是不太好,我太轻信,容易上当受骗。闺女连连摆手:你这心态很好,你也不会轻易上当受骗。
是的,我单纯善良,但我不蠢。虽然期望有一个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的某某,但那人是不是适合,我能判断。当然,虽然,我看男人的眼光一向不行。
02成为某某。
我不是独身主义者,也不会不切实际地期望天上掉下个白马王子,好得360度无死角还只爱我一个。我知道,梦想和痴心妄想截然不同。
就我短短40多年的经历和经验,实在没体会到书中描绘的爱情的美好。年少读书时期青涩的暗恋对象,等到人已中年,向我表白时只让我觉得油腻而不齿。
大家都心知肚明,打着年少的美好遮掩中年的龌龊,无非就是平淡生活中找点刺激,有多少真情实意包含其中?不撕破脸,不过是维持着表面的体面。
《撒野》里顾飞向蒋丞提分手,蒋丞应激反应,声音哑、止不住吐,让我想起曾经我也仅仅因为分手,上吐下泻感觉天昏地暗,第一次看蓝天白天都变成了昏黄色。
可他们等来了苦尽甘来,双方都不愿意放手,而我绝望地离开,迅速开始一段新感情。多年后我意外得知,当年那个让我爱得死去活来的人,竟认为我在“吊着他”。
意思是他认为他只是我的选择之一。我有些无语,在他的眼里,我是如此不堪的形象。而分手多年后,我在一个老同学的婚宴上远远地看见他,头已经秃了。
闺蜜感慨:生活对他这么残忍!而我想的是,当年那个在我眼里英语很好、长得又帅,让我崇拜、在我眼里闪闪发光的人,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我的世界并没有只给一个人留着,而别人的世界我也不是唯一。小说终究是小说,现实依然还是现实。好友说,看看身边的人,没有一个过得称心如意。
并不是你很好就会得到一份珍贵的爱情,也并不是你善良真诚就会被温柔以对。我觉得有句话说得好:成为一个好人,就已经是上帝对你最好的奖励。
所以,我想优秀并不是想找到匹配得上的优秀对象,我只是喜欢优秀的自己。我喜欢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状态中的自己,不是为别人一句夸赞、又或增加择偶的砝码。
我在人群中闪闪发光,只为想成为自己欣赏的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