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电影开头「好电影都有一个好开场这五部电影的开场足以封神」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67更新:2023-04-19 17:20:38

电影是唯一个一不敢挑战观众耐心的艺术。

开篇尤其如此,或布线设扣,或开场既燃,或各种咣当四起让人心跳的入局——

总之,是为了将观众牢牢地摁在座位上,面红心热地期待故事下文。

反之,如果开场3分钟还没有为观众打开一扇门,这样的电影不是烂片就是少数天才的自信之作。

今天我们来看看那些牛片的花式开局。

五、导火索在燃烧:《寻枪》和《碟中谍》系列

从1996年《碟中谍1》上映,这个系列一直红了20多年。

第六部《碟中谍 全面瓦解》也已拍摄完成,将于今年七月份上映。

无所不能的超级特工伊森•亨特每集都有一个特别的开场。

第四部中,伊森点燃监狱地道的导火索后,风格独特的主题曲随之响起,镜头也随着导火索一同移动。

导演巧妙地用蒙太奇的方式,将现导火索的推移和剧情中的主要场景和人物穿插在了一起。也为故事的走向做了铺垫。

导火索具有双重的意味,既是推进剧情的需要——伊森需要点燃炸药来销毁证据,同时也成为了串联起整个故事的“导火索”。

这样新颖的开场,让观众眼前一亮,而且通过五部作品的熏染、已经成为了整个系列的重要标识,让人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天才创意。

有人问了?为什么要把国产片《寻枪》,同《碟中谍”》系列放一块讲呢?

那是因为《寻枪》的开篇与《碟中谍》的开场,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马山找遍了自己家中的每一个角落也没有翻出自己的配枪,一时不知所措。而后影片画面切入到小小山城内外的每条街巷,在飞快移动的镜头下闪过,此时的配乐是节奏感极强的金属摇滚。

这个开篇同样拥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展现了马山内心的意识流动,在焦急的心情驱使之下恨不得肋生双翅,寻遍小城中的每个角落。

另一方面,也为将要出现的场景做了铺垫,引发观众的期待。

四、一颗子弹的一生:《战争之王》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口碑佳作寥寥,用一只手就能算过来:《火柴人》、《战争之王》以及一部配音动画《疯狂原始人》。

希望奇哥早日振作起来,摘掉“烂片王”的帽子。

上映于2005年,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战争之王》的开场,趣味味十足又寓意深邃:

凯奇饰演的军火商站在满是弹壳的废墟上说:目前每年全球销售的军火有5亿多支,平均每十二个人就分得一支,而我的目标就是将武器卖给其余的十一个人。

伴随着悠扬的背景音乐For what it's worth,镜头切入军工厂,并且锁定一颗子弹。

在军工厂的流水线上,它经历了从一块包铜钢片、到卷筒、填药、压帽的全部制作工艺。

紧接着,这颗子弹经过海关乘坐轮渡来到非洲,在一场武装冲突中,被一把AK-47射入了一个童子兵的脑壳儿,从而结束了自己的使命。

导演的视角十分新异,也充满了隐喻。从军火贸易生产链条上最微小的成员——子弹入手、幽默、荒诞,也极具讽刺意味。

从苏联兵工厂生产出来的子弹被出口到非洲,参与了当地的武装冲突。那些世界大国一面倡导世界和平一面又引发局部冲突,暗中出售军火以从中牟利。

行云流水、毫不拖沓,从中也折射出了军火贸易的特点——唯利是图、残忍无情。

三、宏大宇宙的开场:《守望者》

DC电影宇宙的奠基人——扎克•施耐德最早从拍摄广告和MV起步,后来通过一部翻拍作品《活死人黎明》一举成名。

从小喜爱绘画的他对漫改作品情有独钟,苦熬多年后终于等到了机会,华纳公司将旗下DC漫画《守望者》改编作品的执导权交给了他。

扎导拿到自己心仪的作品后,更是使劲浑身解数,将自己的老本行MV元素融入了作品中,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部漫改神作的开篇中,在鲍勃•迪伦的The times they’re changing的烘托下,漫画中的新老两代超级英雄依次登场亮相:第一代夜枭、灵丝笑匠、侧影、都会队长、飞蛾侠、正义头套、美钞人,他们联手组成的英雄团体——“民兵”(Minute man)协力铲除犯罪分子,几乎终结了纽约市的犯罪时代。

20世纪40年代,是他们最为辉煌的时刻。

紧接着二战结束,美国作为战胜国却并未就此休养生息,战争导致的精神创伤,使犯罪率进一步攀升,美苏之间的冷战让世界局势进一步恶化。

此时,老一辈英雄的战斗力也随之减弱,他们要么卸甲还田;要么在打击罪犯的时候牺牲;要么则成为了政府的工具,作为美国向世界扩张的军事势力(例如笑匠)。伴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巨大动荡,新老两代英雄交班换岗,二代夜枭和丝灵上任,还有新出现的曼哈顿博士、罗夏、法老王来顶替其他英雄的空位。

他们共同组成了二代超级英雄团体——“守望者”(watchman)。

最令人拍手叫绝的是,扎导不仅在以MV的形式对新老两代英雄的背景故事进行了介绍,而且还把他们的故事融合在了20世纪后半叶美国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肯尼迪总统遇刺、反越战游行、美国登月)之中。

构造出了一个宏大的漫画史观,为后面剧情的发展做了完美铺垫。

二、电影是神,开篇也是神:《2001:太空漫游》

1968年上映的科幻神作,它的剧本由斯坦利•库布里克和科幻三巨头之一的阿瑟•克拉克联合创作,库布里克亲自执导。

正因为是神作,整部作品可阐释的内涵可以说无比的丰富。

《2001:太空漫游》这部作品最著名的一组蒙太奇镜头就来自它的开篇。

行星太阳直列,太阳从地球上缓缓升起,背景音乐是让人全身颤栗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画面切换:史前数千万年前的一片荒原之上生活着一群古猿,它们正努力在残酷的自然界中挣扎生存。每日不仅要面对食肉猛兽的袭击,而且还要为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而与同类斗争。

直到某天日出后,灿烂的阳光照亮了一块矗立在荒原之上的黑色石碑,其表面光滑无比,却又几乎不反射任何光线。

在剧情中它作为人类历史每一次智慧转折的标志出现,若神启,若预言。

灵长类的历史就此改变,一只古猿在与敌人争斗时拿起了一根兽骨作为武器,并且获得了胜利。紧接着,它将骨棒抛向空中——

下一帧镜头:骨棒变成了宇宙飞船,正驶向一个巨轮一样的空间站,此时的背景音乐是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

优美激昂,如同天然的太空交响乐。

人类就这么由古猿进入了太空时代。

这两个画面给观众造成的冲击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仅凭这一个镜头就足以让它名垂影史。

因为这个蒙太奇所传达的意义就是:人类的全部历史就是工具的进化史。从最原始的骨棒,到能够进行星际旅行的宇宙飞船都是工具。

这个充满象征意味的开篇,也为后面黑色石碑数次出现,和人类面临数次危机(同外星生命接触、人工智能危机、摆脱认知局限进入生命的下一阶段)做了铺垫。

正如片名一样,库布里克的电影作品,想要表现的是人类作为浩瀚宇宙中的小小一员,其未来的进化之旅正如奥德修斯的归乡之旅一样充满了挑战和艰辛。

一、超越名著的开篇:《教父》

除了马龙•白兰度神一般的表演,《教父》不是一部令人马上high起的电影,众多角色和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会让你一时间难以驾驭。

但是,当你纵览了教父三部曲后,再反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个开篇。你一定会对科波拉大师级的叙事手法佩服得五体投地。

其开篇有两条叙事线索组成:室外阳关明媚的婚礼现场,以及室内压抑凝重的谈话场景。

意大利移民报萨拉纳请求教父柯里昂,帮助自己教训几个欺侮自己女儿的美国小混混儿。

教父,却反问他为什么不在报警前和自己商量,接着就像老邻居唠家常一样,抱怨他多久没请教父上门喝咖啡了,抱怨他并不珍惜自己的友谊。毫无招架之力的包萨拉纳,只得将自己的忠心献给了教父。

紧接着,教父步入户外婚礼现场,他坚持等儿子迈克来了之后再照相。

这里,影片的另一个核心人物,日后家族的当家人第一次被提及。长子桑尼在婚礼中却将妻子抛在一边和另一位风流女郎啪啪啪。

两个儿子瞬间交代清楚。

教父抱着女儿跳起了华尔兹,意大利式的婚礼进入高潮。

此后,教子强尼和养子汤姆二人先后出现,教父一边讲人生道理,一边笼络人心展示魅力。

十几分钟的开场,故事的主要人物悉数登场,并且人人设通过一些列事件得以迅速展示,为后面的故事做了充分周密的铺垫。

信息量巨大、速度效率惊人的开篇,使得整个系列浑然一体,无可挑剔。完美。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渐变画)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