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惯大的孩子「从小被惯和被爱的孩子20年后差的是整个人生」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更新:2023-04-20 07:28:36

父母越是心软和娇惯,越容易养废一个孩子;教育孩子,小时候要狠管,长大后给他翅膀。

——萨姐

作者:春雨布谷

“你给我让开,就不让你这个老东西坐!”

无法想象,如此恶言,竟然出自一个年幼的孩子之口。

这一幕,真实地发生在北京某地铁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怒气冲冲地指着奶奶,张扬跋扈地叫嚣着,命令她给自己让座。

奶奶一天往返多次接送孙子,身体吃不消便坐下休息,小男孩不去坐其他空座,却偏偏冲老人发飙,他的恶劣行为,震惊所有人。

当有乘客看不下去好心劝阻时,男孩更是怒怼道:“上一边去,不要管我!”

在男孩心中,既缺乏尊敬老人的善念,也没有遵守公共秩序的规则感,他的未来,无不令人担忧。

但是好好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有位网友说出了真相:“什么样的家教,成就什么样的孩子。”

孩子生来如同一张纯洁的白纸,他被渲染成何种颜色,描绘出何种图案,全藏在父母平时的教育和影响之下。

热衷于“惯”孩子的父母,看似给了全方位呵护,实际上,却在用一种隐秘的方式,残害孩子的心灵,撕碎他们明媚的未来。

01

从小被“惯”的孩子,早晚会狠狠栽跟头

看过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冰裂》,被片中一对母子,震碎三观。

男孩田义出身于知识分子之家,母亲是个有文化的大学老师,面对儿子三番五次惹是生非,她却选择了毫无原则地“惯”。

小学时的田义,看到女孩小娟正在马路上弯腰扫地,便教唆小军去拖拽她的裤子,事情闹大后,小娟父母前来理论,田义妈妈一脸不屑,言辞污秽不堪,尽是为儿子开脱:

“我儿子让小军去他就去吗?说不定还有别人脱呢!”

把小娟父母气走后,田义妈妈像赢了一场战争般趾高气昂,但她尚未意识到:这种护短,输掉的却是自己的孩子。

从那之后,田义的行为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他剪下邻居家的纱窗去网鱼;看到别人在菜窖里取东西,他使坏往里灌水;学习太辛苦,干脆退学回家……

如此种种,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母亲袒护,这也铸就了田义不学无术、自私狂妄的个性。

终于有一天,他为挣黑钱打架致人重伤,自己也因此被判重刑,受到社会狠狠地惩罚。

此时此刻,母亲也再无办法“拯救”他,早年盲目的“爱”,现在看来,却成了一味毒性十足的毒药,毁掉了孩子一生。

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说: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教育和制止,在没有制度约束、惩罚机制的情况下,很容易做出野蛮的举动,生物性中的恶便倾泻而出,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父母毫无底线地纵容,为孩子的所有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选择性忽略行为的恶性后果,只会养育出价值观扭曲、规则感匮乏和人格不健全的孩子。

这些孩子,心中埋下的是伪自由,将来结出的是罪恶之果。

就像在电影院里,孩子公然拍打巨幕父母却视而不见;

把亲戚的昂贵化妆品摔得稀碎的孩子;在书店大声读书被制止,却扬言“抽你丫”的孩子……

如果父母一味的“惯着”,不及时管教和引导,孩子很可能坠入行为逾距、叛逆、暴戾的深渊。

02

从小被爱的孩子,人生才能走得更顺畅

相比急切袒护孩子,江苏一位妈妈,用行动诠释了“爱”孩子的真谛。

男孩不小心把乳胶漆撒到了人行道上,地面上、电线杆上都是白花花的一片。

开始,男孩没有意识道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当他看到妈妈气愤的态度,才明白自己的错误。

于是,母子两人一起,带着各种工具清洗了地面,一直干到凌晨两点。

试想,如果这位母亲,选择相反的教育方式,而是告诉孩子无所谓,那么,孩子在犯错时,就会一直等待父母兜底,永远学不会担当和责任感。

而这位母亲的智慧之处,就在于用有原则的爱,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输入的是规则和秩序,收获的是一个有教养、界限感满格的孩子。

《管教的勇气》里写道:

“教育孩子,小时候要狠管,长大后给他翅膀。”

没有天生懂事的孩子,只有用心雕琢、舍得管教的父母,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看过一位网友的故事,印象深刻。

他小时候调皮,经常从自家4楼的窗户往外扔苹果核、香蕉皮、纸团,觉得新鲜刺激。

楼下的空地上,铺满了他投出的垃圾,后来妈妈发现后,严厉地批评了他,向他解释了行为的危险性和破坏性,非常不文明。

妈妈还领着他,顶着酷热烈日,到楼下把垃圾一个一个捡拾干净。

这虽是一段童年的小插曲,但是它的影响却贯穿了自己的整个成长。

他懂得了思考行为的后果、用同理心感受他人的想法、学会自我管理和约束,直到现在,这位网友都很感激妈妈的教育。

有这样一个比喻:

“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

父母建立的规矩,便像这道悬崖边的栏杆,它并非捆绑孩子的手脚,而是让孩子享受到边界内的自由。

有远见的父母,都会在规则的约束下,让爱的涟漪荡漾,而不是把撒手不管,当成释放天性。

03

爱与规矩并行,是最好的家教

《爱与规矩》中这样写道:

“为了爱,你要忍心给孩子做规矩。为了爱,你也要忍者情绪给孩子做规矩。”

唯此,才能帮助孩子既成年,又成人,既举止得体,又感受到家庭满满的爱。

那究竟如何立规矩呢?这里有三个建议。

1)从生活细节开始,融入规则意识

教育即生活,生活亦教育,别小看日常的点滴小事,它们都在为孩子的未来埋下伏笔。

尤其欣赏“虎妈”应采儿对儿子Jasper的教育方式,规矩立得毫不含糊,从饭后帮助长辈洗碗,玩具不可以占用公用客厅,再到做错了事情要真诚道歉,应采儿的“狠心”和远见,把儿子培养成了一个谦和有礼、受欢迎的小暖男。

父母可以从孩子日常小事开始,悄悄播撒下规则感和是非观,如此,孩子的心里才能树起边界,学会自我约束。

2)选择恰当的方式,让孩子容易接受

国外有一位爸爸,为了阻止女儿穿超短裙上学,把自己肥硕的身体,塞进了一条超短裤中,然后在女儿面前走来走去。

这位爸爸用辣眼睛的身材和脑洞大开的操作,女儿被逗的前仰后合,接受了父亲的建议。

很多时候,父母由于太强势,立规矩的效果很差,很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如果在沟通中,融入更多的平和和尊重,以及游戏力的元素,将更容易走进孩子内心,赢得真正的合作。

3)舍得“罚”,教会孩子反思

当然,“罚”的目的和方式,都不是为了制造痛苦,而是为了让孩子独立思考和更好成长。

记得在一个综艺节目中,夏克立的女儿不顾节目规则和爸爸反复要求,还是忍不住诱惑,偷吃了好几颗糖果。

爸爸看到女儿的表现后,并没有大发雷霆,也没有置之不理,而是给了女儿一个小“惩罚”。

他让女儿独自站在外面,然后轻轻抚摸她的头发,缓缓地说:“你先来回忆刚才发生了什么,你哪里做得不对?”

这个“自省”的机会,让女儿夏天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将来面临同样的情境,一定能给出更坚定的答案。

其实,这个“隔离期”的设立,会给孩子创造反思和行为审视的机会,帮助他们内化行为规范,更自律,更遵守规则。

每一个行为塑造的关键期,父母舍得“罚”,孩子才会有敬畏心和界限感。

04

《战国策》有言:“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

父母越是心软和娇惯,越容易养废一个孩子。

真正有价值的爱,从来不是对孩子百依百顺的迁就,和毫无底线的纵容。

而是会用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赋予孩子正确的三观,得体的举止和健全的人格,从而由内而外,修出根植于心的教养。

最后,愿父母都能拨开“惯”的迷雾,迈入“爱”的新境界,这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也将是陪伴给孩子终生的珍品。

共勉。

-END-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