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飞青春梦想记龙城区召都巴镇杠头沟村党支部书记程海峰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07更新:2023-04-21 15:34:50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让村民们的日子富起来美起来,家家户户乐享小康生活,是我最大的心愿!——程海峰

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飞青春梦想——记龙城区召都巴镇杠头沟村党支部书记程海峰

□宋文龙

“海峰的军人作风没有丢,工作中纪律性服从性强,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是认真查找症结不敷衍,交给的任务更是不折不扣地去执行,从不拖泥带水,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原杠头沟村党支部书记邢志军说,言语中,饱含了对这个年轻人的喜爱和期望!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让村民们的日子富起来美起来,家家户户乐享小康生活,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程海峰常说的几句心里话,简短朴素的话语,令人肃然起敬!2015年初,程海峰加入了杠头沟村村班子队伍。2016年春,村两委班子换届,程海峰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2019年6月,老支书邢志军光荣退休,镇党委又把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十分放心地加在了他的肩上!多年来,程海峰不负初心,不负韶华,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响了大爱情怀的青春之歌——

思路决定出路 吹响精准扶贫进军号

杠头沟村社会总面积13.5平方公里,荒山面积1.4万亩,土地面积3229亩,耕地面积2929亩散落成1000多块,总人口337户1137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233人,8个居民组散居在四沟一岔之间,由于土地资源贫瘠、交通闭塞,生产条件和村民生活水平十分落后,很多村民生活在贫困线下!

今年年仅32岁的程海峰当过兵,四年的军旅生涯,磨炼了他勇于担当作为、敢于胜利的军人本色!退役后,程海峰放弃了城市安逸的生活和舒适的工作环境,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当了“村官”,决心带领村民早日奔向小康路!他说:“虽然离开了军营,但咱当过兵的人,啥时候都不能走了当兵的样,我虽然年轻,但将永远牢记两次终身难忘的宣誓,就是入伍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这两个誓词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含义,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古语云: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有了民富、民乐,社会就会和谐稳定,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如何让脱贫攻坚开花结果,程海峰和村“两委”班子成员集思广益,汇集各方面智慧,大刀阔斧地投入到了实现乡村振兴的脱贫攻坚战中。杠头沟村现有56名党员,程海峰把抓党建作为促发展、带脱贫、惠民生的重中之重,要求党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力,号召广大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人人争做心中有党的明白人和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要想富,先修路。程海峰看到有的村民组还是“羊肠土路”,遇有雨雪天气,村民们出行十分困难。于是,他多次跑有关部门协调,得到了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铺设了11.8公里的水泥路,在路两旁安装了60盏路灯。又在村主路两边架设围栏2000多延长米,栽植了绿化树。为使荒山秃岭流金淌银,修建了高标准农田350亩和两公里的田间作业路……铺开了发展高效绿色农业的新路子!

水是生命之源。大杖子村民组三面环山水源匮乏,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成了困扰几代人的难题。程海峰争得水利部门帮助,打了两眼300多米的深水井,出水当天,村民们自发地放起了鞭炮,开心的像过年一样热闹!

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2021年至今,程海峰建了“口袋”公园,对原有文化广场进行改建扩建,在4000多平米的广场上,设置了党务政务公开展板,修建了文艺大舞台,增设了健身器材,安装了LED大屏幕,经常为村民们播放红色电影和党建宣传片,使村民们农闲时节健身娱乐,有了好去处!此外,村集体还建了占地20亩的养牛场和粉丝加工厂,运营后,不仅可以安置大量剩余劳力就业,村集体收入也极为可观!

“海峰书记思想进步眼界开阔,敢于大胆尝试,是位非常不错的年轻人,他能够真心实意为村民着想,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一门心思地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杠头沟村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召都巴镇党委书记伊琳说。

巧做扶贫文章 引领村民迈向小康路

大河有水小河满!既要让贫困户脱贫致富,更要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乡村振兴才不会徒有虚名!

2018年,程海峰成立龙园股份土地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占地500多亩的果园,栽有华盖梨、大枣等果树,贫困户全部入社.为确保扶贫果园的标准化和示范化,从而实现精准扶贫,程海峰协调水利、交通、电业等部门,帮助解决了滴灌、配电、路面硬化等配套设施,在驻村第一书记吕岩的帮助下,先后为合作社争取了2吨化肥、2000只溜达鸡和2吨饲料,使合作社在果树未坐果前有了收入。程海峰表示,将在周边筹建农家乐饭庄和花石嶂自然景区,打造集采摘观光一体化的乡村旅游项目,使其成为杠头沟村一大靓点。

杠头沟绿豆粉丝由来已久闻名遐迩,始于清朝康熙年间,一直延续至今,作为杠头沟村特色农产品,现有30多户村民仍沿用传统工艺生产,年产量达60多万斤。为扩大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程海峰和驻村第一书记吕岩,带着粉丝参加了在北京和沈阳举办的农产品展销会,所带产品销售一空,还接到了大量订单。为加大这一土特产品的宣传力度,2021年秋,程海峰筹资20多万元,建了“粉丝展览馆”,开馆以来,吸引了四面八方大量人员前去参观。馆内各个版块设计新颖,绿豆粉丝的由来和营养价值,令人耳目一新!古老的仿真农家生活画面,手工制作绿豆粉丝的模拟像,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2022年初,程海峰与一家大公司签订了粉丝产销合同,预计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将会直线上升!

小康路上,决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村民栾彦民的妻子孩子均患有智障,劳动能力低微,日子过得令人心酸,程海峰联系爱心人士,坚持每月为他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入户走访时,程海峰发现每个贫困户家中几乎都有闲置猪舍鸡舍,且大多是因老弱病残不能外出务工致贫,于是,便与村班子成员商量决定发展养殖业,邀请专家开办了养殖培训班,为56户贫困户每户发放了30多斤重的种猪,组建成立了“老杠头养猪专业合作社”,并与朝阳伽宇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推行“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以党员骨干、养殖能手、畜牧科技人员为依托,吸纳贫困户入社的方式运行。伽宇生态养殖公司为贫困户免费发放仔猪,合作社负责饲料供应、市场销售,镇动物卫生监督所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疫病防控和技术指导,有效弥补了养殖户在资金、技术及对接市场等方面的发展“短板”。在爱心企业的帮助下,程海峰又为91户贫困户每户发放了50多只鸡雏,随着鸡雏的一天天长大,显现了精准脱贫效果。通过因户施策,贫困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甜美生活,一张张满是惬意的脸上挂满了幸福!

心装百姓事,胸怀为民情。在程海峰看来,每一件对村民有益的事,无论大小都意义非凡。为美化绿化村民的生活环境,程海峰对220户村民旱厕进行了技术改造,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粪便经处理后,还成了农作物的高效肥料。同时,在村路两旁栽植了馒头柳、大叶丁香等绿化树,安置了30个垃圾箱。冬天大雪天气,由于村主路蜿蜒而上,为防止村民出行和孩子上学跌倒受伤,程海峰通过爱心企业捐赠,每年争取两吨融雪剂,带领党员干部对积雪进行及时处理,受到村民们纷纷点赞。

山还是原来的山,地还是原来的地,人还是原来的人。然而,杠头沟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村容村貌得到了质的提升,先后荣获了“全国绿色小康村”、 辽宁省“卫生村”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多项殊荣。让村民富起来,绝不能富一阵子,而要富一辈子。军旅生涯成就了程海峰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的军人本色,杠头沟村的华丽嬗变,见证了这位年轻党员退伍老兵的永恒信念!

人生如梦,需要用浪漫去编织;人生如歌,需要用激情去演奏;人生如炬,需要用智慧去点燃;人生如舟,需要用拼搏去扬帆!程海峰对社会和百姓的那份真诚、那份责任、那份情怀,令人回味无穷!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一定会听到他更多的暖心故事!

来源:宋文龙

责编:王学朋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