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常听音乐的人,总有那么几首歌属于自己的经典,因为音乐更多的是自己当时心情的一种出口。只是多年以后重新再次欣赏同一曲歌时,更多的是听曲的意境已经轮换,不再是当时的场景,但记忆犹新。彼此重新寻找最适合的切入口,感受变换的曲境。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到了一定该懂的年龄,终于明白是生活中的常态。
岁月教会自己学会尊重一个人,包括自己。给他人自由,包括接触事务的自由,也就是给自己自由,以及是对他人的尊重,包括对事务的尊重。存在即是理由。
如今愿意分享多年前听《the end of the world》的感受以及记下的文字,可能更多是的一种反思。
《the end of the world》
绿荷雨蛙鸳鸯长亭古筝青衣旧城斜阳炊烟韵韵卓约成迷 是否真的知晓一艘船 消失在天际沉入海底清冽的距离告别就像长裙撕碎的结局一支曲 一段词婉约而悲凉的世界末日the end of the world斜风细雨打落听觉有道是多情自古伤别离
......
其实《后会无期》原曲是1963年美国乡村女歌手Skeeter Davis的《The End Of The World》歌曲。
我们经常听到的中文版《后会无期》由邓紫棋演唱,韩寒填词,Anthun Kent、Dee Syluia作曲,亦是电影《后会无期》的同名主题曲。
演唱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而音乐语言表达的意境不同,造就听者的离别的感触场景清幽而繁华。结局成谜。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