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鲁冰花》这首歌,
大家惯有思维一定认为这是甄妮的首本名曲,
其实,《鲁冰花》原唱者并非甄妮,
原唱者名字叫曾淑勤,
《鲁冰花》拿了许多奖,仿佛都跟曾淑勤无关,
就连这首歌在神州大地又红又火几十年,
却没几个人记得原唱者名字叫曾淑勤。
曾淑勤原名曾淑琴,1967年8月14日生于台东县。6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拉扯着6个孩子。
迫于生计,曾淑勤与弟妹3人到孤儿院生活了几年。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她才又回到母亲身边。初三直到高三毕业,曾淑勤住校,和妈妈家人分隔两地。
18岁那年,她考入东吴大学夜间部,正式到台北“北漂”。
她在台北上大学,上了一学期后,没钱交学费,她休学去木材厂打工。
命运并没有将她打倒,她默默承受一切。
上天眷顾这位自强不息的孩子,跟其他台湾原住民歌手一样,曾淑勤从小就有音乐天赋,到了中学,在哥哥的影响下,她开始弹吉他,并尝试写歌。
80年代末,台湾的校园民歌风潮刚刚兴起,大家都在写歌唱歌。休学以后,没钱买吉他,曾淑勤就加入吉他社弹琴。
对于未知的明天,她带着迷茫不停唱歌,为了赢奖金缴学费,她不断参加歌唱比赛。直到这一天,她在比赛中遇到生命中的贵人——姚谦。
“
木船西餐厅,是80年代台北巿很重要的民歌西餐厅,1988年,我在那里遇到她。她参加创作比赛,我当评委,当时她是大学法律系一年级学生。比赛结果她并没有胜出,我却牢牢地记着她唱歌时头也不抬、不看人,把自己圈成一个如蜗牛的状态。她在台上自弹自唱自己写的歌,歌声如人般不愿意打扰别人、不愿意扩散,只让自己的歌声含在口中,吞回到自己的世界里,来回回转着。不晓得为什么,这特别地打动我,也许是她对孤独的描写方式,和我自己的生活特别相似吧。我们都是北漂族,我来台北两年多,她才刚来。——姚谦
曾淑勤并没有得奖,但姚谦却向自己的老板、点将唱片的创立人桂鸣玉推荐了曾淑勤,捧出无数红歌星的桂姐,真的就签了曾淑勤。
1988年,点将唱片为21岁女新人曾淑勤发行了《后浪》专辑,收录的大多是她自高中以来所创作的歌曲,虽然音乐的风格和歌词的内容仍有青涩的感觉,但她那毫无修饰的低沉醇音和不俗的演唱方式却让人印象深刻,配合着简单精彩的吉他弹奏,诠释了这些源自真实情感的作品。
这张专辑最突出的一首歌,是曾淑勤自己词曲包办的《你有什么样的苦》,奠定了她的民谣女声的特质。
尽管这首歌在大陆没有影响,但仍受到圈内的关注,就在第二年,陈汝佳在他的个人专辑中就翻唱了这首《你有什么样的苦》。
《后浪》当年黑胶的发行量很少,物以稀为贵,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这张黑胶在二手市场相当矜贵,几年前售价已近2000元人民币了。
1989年5月,点将唱片为曾淑勤出版了对她来说有重要意义的一张专辑《装在袋子里的回忆》。
《装在袋子里的回忆》中,有一首后来大红特红的歌曲《鲁冰花》,是台湾电影《鲁冰花》的主题曲,姚谦作词,音乐大师陈扬作曲。
影片改编自钟肇政于1960年出版的同名小说,讲述一位有着绘画天赋的乡村少年,不被周围环境理解,不幸染病早夭的凄美故事。
在电影里面,鲁冰花用来象征母爱,它开满乡间田野,点染农村景致,而在花叶凋零后化作春泥更护花,却正如同世间最真挚的爱——母爱一样无私和伟大,由于鲁冰花总是在5月份的母亲节前后开花,因此鲁冰花被台湾人形象地称为“母亲花”
《鲁冰花》获得当年金马奖最佳女配角以及最佳电影歌曲奖。
曾淑勤版的《鲁冰花》非常配合电影营造的氛围,她用低沉深情又质朴的声音唱出了天下最伟大的一种爱,这首歌本来是一首悲情的民谣,一如曾淑勤坎坷孤苦的童年身世。这首歌让曾淑勤在台湾歌坛名声鹊起,但当时点将并没有很在意大陆市场,《鲁冰花》也只在岛内开花。
那么,
《鲁冰花》究竟是怎样在大陆走红的呢?
电影《鲁冰花》的出品公司叫高仕影业,这间公司在上世纪80-90年代在台湾电影业有不俗成绩,推出过一批优秀电影例如《老莫的第二个春天》等,高仕的老板叫周乃忠,周乃忠当时有一个女朋友,就是歌坛巨肺甄妮。
1991年,央视邀请甄妮参加春晚,甄妮寻思着要用哪一首歌能达到“老少通吃”一炮走红的地步呢?这时,男朋友公司出品电影的主题曲《鲁冰花》就进入她的视野,这首歌题材健康,有温度,既煽情又大气,拿到春晚演唱,一定火爆!
一首原本在电影里很悲情唯美的主题歌,被甄妮和小红花合唱团以一种欢快动感的节奏唱出了更适合春晚舞台的味道,近30年过去,大家也都一直受落甄妮这个版本,反而忘记了曾淑勤原版才是最忠于歌曲内涵的演绎。
最狗血的是,甄妮和旧爱周乃忠后来发生财务纠纷,甄妮控告他伪造文书,周乃忠反告她诬告,最后以周乃忠罪名成立被判入狱一年二个月而告终。
但无论如何,甄妮还是凭《鲁冰花》在内地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
原唱是谁?并没有人在意。
然而,曾淑勤真诚冷静且伤感的演绎还是吸引了文艺大导演许鞍华的注意,力邀她为电影《客途秋恨》演唱同名主题曲,这首歌创作班底依然是姚谦 陈扬的组合,收录在曾淑勤《一个人游游荡荡》专辑中。
《客途秋恨》以女性化角度描绘母女间的情感与隔阂,从细微处感动人心,一些片段如泣如诉,令人动容,主题曲对气氛的渲染起到很大作用,曾淑勤的声音与电影气质高度吻合,凭借这张《一个人游游荡荡》,陈扬也获得了第2届金曲奖的最佳制作人。
与台湾大多数女歌手不同,曾淑勤不喜欢包装,一直不施粉黛,一把吉他就是她的伴侣,曾淑勤是难得一见的本色系歌手,她中低音域醇厚,在她的歌中,散发出落寞、温柔、奔放、朴素、复杂的情绪。
1992年,曾淑勤代表台湾歌手参加了央视青歌赛,一把木结他一件白衬衣的她在那些华丽包装的选手对比之下显得格格不入,加上评委们听惯了主旋律,对曾淑勤唱出的一首有着浓浓美式乡村风的《不再等待天堂》并不感冒。名落孙山是很自然的事了,曾淑勤依旧没有得到内地市场的认识。
1994年点将唱片发行的《爱情外的路人》是曾淑勤歌手生涯后期的一张专辑,也是她最颠峰的经典作品。
整张专辑的统筹编排、制作水准、词曲创作均属一流。熊美玲、林秋离、郑华娟、姚谦、陈扬、林韦哲等等大咖齐齐披挂上阵,专辑内涵丰富完整,每首歌都有自己的生命力。
有许多人说曾淑勤的歌,像邻居的耳朵,把人的心照不宣的心事,化成诗般的言语唱了出来。有时听得会心温暖,有时听得唏嘘感怀。
2004年,EMI唱片发行了《被遗忘的灵魂声音》双CD专辑。这张专辑的文案这样写道:听曾淑勤,我们不禁要想:如果当时我们够勇敢,更扬弃音乐本质外的东西,早在15年前,我们就拥有一个用灵魂唱歌的诺拉.琼斯了。
点将唱片1996年被百代唱片购并后,曾淑勤便没有再发行新专辑,也逐渐淡出了歌坛。但好声音不会被岁月磨灭,曾淑勤的歌仍是一众文艺青年的白月光,歌声里有着温暖灵魂的质感,日月更替,她把时光变成阳光,也把时光变成月光,用歌声冲淡着我们那些微不足道的悲伤。
去年,曾淑勤带着《鲁冰花》
出现在广东卫视一档怀旧音乐节目,
这首歌唱了几十年,
如今曾淑勤更愿意做鲁冰花去温暖大家,
献出爱给需要的人,
她也一直在做关爱特殊儿童的事业,
并且至今仍然保持练习吉他和唱歌的训练,
每月进行一次2小时公开演出,
对艺术的敬畏心可见一斑。
歌红人不红这个老土的标签,并没有让自由独立的曾淑勤介怀,在31年的音乐土壤里,她默默地种下了一首首好歌,就如一位平静淡然的园丁,时代的喧哗与聒噪并未影响她的淡泊,曾淑勤依旧在春风里静静地微笑,静静地守望着那块滋养她灵魂的音乐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