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人生之路2刘巧珍凭何掌握命运高加林的决绝才是她新的开始」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44更新:2023-04-22 12:34:43

在看《人生》这部小说的时候,读者们对于书中的人物特点便感受颇深,看完改编电视剧《人生之路》后,许多人物形象便更加深入人心。

十八世纪末经济还未告诉发展的中国,能够从村里走出一个大学生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而男主角高加林本该成为这个光宗耀祖的好儿郎,却因为村主任的一己之私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高加林人生的几次暗黑时刻,在他几乎要放弃自己的时候,都是这个丫头陪他度过。

很多人觉得刘巧珍太可惜,为了一个高加林而耗费了自己的前半生很不值得。

但殊不知,刘巧珍才是全剧中真正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人。

哪怕巧珍自己也没有猜中故事的结尾,但她从来都是拿得起放得下,颇有现当代独立女性的风范气势。

高加林和刘巧珍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刘巧珍最后惨遭抛弃呢?

终其一生,倾心一人

电视剧一开头,就是刘巧珍开着车载货搬货,俨然一副活泼能干的模样,人物的性格形象清晰明了。

而她对高加林的崇拜与爱慕,也融于她的日常习惯,坦荡大方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借着帮二姨送货的名义,这个农村的小丫头常常跑到县城里去与高加林偶遇。

因为刘巧珍自知没读过书,觉得自己配不上她的加林哥,所以每一次都只是打个照面打个招呼,就已经足够让她欣喜若狂了。

本来刘巧珍与高加林的生活交集仅限于此,等到高加林高考高中,就会离开这个贫穷的山沟沟。

可就因为村主任高明楼的虚荣心,高加林的录取通知书荒唐地变成了他兄弟高双星的,而可怜的加林就惨痛失去了宝贵的求学机会,寒窗苦读九十年,所有的努力全都功亏一篑。

以为自己真的落榜的他伤心欲绝,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吃不喝,不分白天昼夜,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底。

刘巧珍看到加林哥这般模样,心里也是难受坏了,她很想为高加林做点什么,让他能够好受一些。

在她犹豫不决的时候,巧珍受到了老人家的启发鼓舞,于是立马带着自己刚做好的馍馍来到高加林家中。

“你一直烦我做什么?”

“把你的馍馍给我带走!”

悲愤欲绝的高加林不由分说就朝巧珍大吼,吓得姑娘抹着眼泪跑出门去。

还真别说,虽然巧珍吃了个闭门羹,但却成功让高加林把内心积郁的情绪全都发泄了出来,到了后半夜,口嫌体正直的高加林爬起来将巧珍带来的馍馍全都吃完了。

经过了这件事之后,俩人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也更近了一步。

但此时的刘巧珍对于追爱还没有任何想法,因为高加林虽然无缘复读,但最终还是当上了民办教师,所以在巧珍的眼里,他们二人之间还是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是学识,是眼界,是她心中的自卑与局促。

谁能想到,最终促成二人恋爱的还是那个偷走高加林人生的村主任高明楼呢?

本以为拿走录取通知书的举动已是不堪,可没想到高明楼竟然一错再错,不仅夺走了高加林念大学的机会,还把仅有的教师资格换给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

至此,高加林所有能够走出去的路都已经被高明楼堵死了。

无奈之下,他只得重新回到故土,重拾镰刀干农活。

无惧世俗,勇敢追爱

见证高加林一路坎坷的巧珍疼在心里,但另一边她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加林哥回来了,她就不用做一个卑微的仰望者了。

从前高加林读书的时候,巧珍虽然字里行间不谈爱,但一举一动可都是紧着高加林一个人的。

加林哥想做什么,她就陪在一旁痴痴地看着。

巧珍还会去偷听高加林上课,然后自己一个人跑到无人的山头,一遍又一遍大声复述着上课的内容。

虽然巧珍没读过书,可她聪明可人的模样,甚至还胜过了一些读书人。

为了能够让二人的关系更进一步,巧珍鼓起勇气对自己爱慕已久的加林哥表白了。

“我保证,绝对不会让你受苦的!”

您瞧瞧巧珍说的这话,好像她才是为感情遮风挡雨的大男人。

不过在当时那个年代,巧珍不仅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爱意,甚至还能作出这样的承诺,可见她心里对高加林的情意之浓。

高考意外落榜,母亲摔伤,还无缘教师资格,接二连三的打击让高加林的笔直的脊梁垮了,曾经的全县第一如今竟然混的最惨,高加林的自尊心被践踏的所剩无几,所以这时候的他是很需要刘巧珍的。

他需要这么一个人,能够看穿他的脆弱与逞强,保护他的自尊给他适时的关怀。

这些之于别人可能很难做到,但是对于从小就倾慕他的巧珍来说就如吃饭喝水一般平常。

所以高加林顺理成章地喜欢上了巧珍,和她谈起了乡村恋爱。

两个人的恋爱如果放在以前,大家都会说巧珍好福气,能够成为高加林的媳妇儿,可当高加林落魄的消息传遍全村的时候,村里人都对巧珍议论纷纷,说她太不矜持,说她痴傻着了魔。

巧珍哪里会管世俗的目光,在她眼里加林哥就是顶顶好的人,不仅有学识有才华,还上进肯努力,她就要跟高加林在一起,谁来劝阻也没用。

遗憾的是,甜蜜的日子没过多久,高加林便收到叔叔的来信,告诉他自己为加林找到了一份县城里的工作,这是高加林仅剩的能够走出山沟走出大山的机会。

巧珍自然是义无反顾地支持爱人的,“你是干大事的人”,在巧珍的眼里,高加林就应该拥有更大的舞台,去尽情挥洒他的热情与才华,而非困在这一隅之地卖馍馍。

于是高加林踏上了去往大地方的路,但巧珍不知的是,他这一去,便也踏上了与自己决绝的不归之路。

到了县城以后,加林重遇了曾经的好同学——黄亚萍。

令大家没想到的是,曾经对高加林没有任何表示的亚萍突然对其示好。

高加林的心里犹豫纠结了,一边是再苦再难也陪着自己给其勇气的巧珍,一边是美丽大方的万人迷亚萍,他突然陷入了迷茫。

但他的纠结也仅仅只有片刻,在巧珍给自己送来家里的土货的时候,高加林更加确定了自己内心的感情。

他不愿意再回去那片茫茫田野,不愿意在一个山沟沟里埋没自己的后半辈子。

巧珍无法像黄亚萍一样和他讨论时政,无法在他对一些宏观局势困惑的时候解答一二。

对于高加林来说,巧珍是那个能给他温暖和希望的人,但却不是可以相伴一生的爱人。

所以这一次高加林抛下了巧珍,投入了黄亚萍的怀抱。

看到这里,许多观众都替巧珍感到不值。

付出了一切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巧珍该多难过呀!

是软肋也是盔甲

但众人没有想到的是,巧珍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脆弱,反而非常勇敢洒脱。

她放走了高加林,同时也放过了自己。

从巧珍被抛弃后的举动能够看出,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姑娘。

最开始的时候她的聪明之处在于懂得分寸,懂得收敛心里那炽热无比的感情,才让后来的她与高加林有了可能。

之后她的聪明在于,没有一度沉沦于自己编造的美丽梦境当中。

很多姑娘在恋爱中遍体鳞伤,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舍不得。

她们舍不得自己付出的感情,舍不得曾经与对方的那些美好回忆,所以她们极度拉扯,在两个人的迂回当中一伤再伤。

但刘巧珍并没有如此,在她得知高加林要远走高飞的时候选择大度理解,没有过分纠缠。

她不难过吗?心心念念的人最终又要离自己远去,快乐的时光如此短暂,她当然难过,但她离开得很潇洒干脆,因为她理解高加林,她也希望高加林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是高加林抛弃自己是事实,所以就算巧珍非常理解他,也不会再停留在原地傻傻等候。

和高加林分手之后,巧珍接受了追求者马栓的求婚,在大家看来,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虽然巧珍对于马栓没有爱,但俩人归根究底是一个世界的人,能够这样安安稳稳一辈子,倒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虽然在后来巧珍与马栓的女儿莹莹患上重病, 俩人自此踏上了艰难的求医之路,但巧珍并没有因为困难放弃马栓和莹莹,足以见得她小小身躯中蕴藏的巨大能量,也能够看出她真的是一个肯吃苦肯挑战的女人。

让很多人都感叹的是,巧珍虽然是旧时年代的女性,没有读过书受过教育,也没有优渥的家庭条件,但是她却有着新时代独立女性所拥有的强大精神世界,从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举动来看,刘巧珍的思想无疑是极度超前的。

我们是如何定义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呢?

有些人说新时代的独立女性应该拥有高学历、高素养,还有些人说新时代独立女性应该是才貌双全,经济独立的。

很多人给独立女性贴了许多标签,要求姑娘们要达到这些标准才能算得上是个优秀女人,可这些标准又应该由谁来定义呢?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社会环境与背景,在巧珍所处的那个时代,女子有才竟是错,女孩儿想多读书还要被家长责骂不懂事,在大家都说女子需要守女德遵本分的年代,巧珍没有退后忍让,而是勇敢地站了出来积极反抗大环境强加在她身上的命运。

她愿意为所爱之人付出全部感情,但她绝不愿意被当作一个工具,被人支配自己的意念与想法。

不仅能在马栓失意时出言点醒,还会在高加林落榜时好言相劝,对于这两个男人来说,巧珍所给予的力量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聪明善良且能干的巧珍就算放在现代社会,都是一个人人称道的优秀女性。

所以这些所谓的标签,都只是对女人的束缚、短视。

即便没有高学历好背景,姑娘们也能够在淤泥里开出花来,再在岁月的沉淀洗礼之下散发出沁人的芳香。

哪怕现在时代已经进步,依然还有许多人需要向巧珍学习,学习她身上不屈的品质,学习她勇毅的性格,人活一世,只有自尊自爱,才能够活的光彩漂亮,才能够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

结语:

看完了今天的文章,许多人对于刘巧珍和高加林又有了新的认识。

正如一句老话一般:我们都无法阻止对方奔向更好的人,不同世界的人终究无法走到一起。

虽然高加林到底还是负了巧珍,但好在巧珍是个勇敢坚毅的姑娘,恋爱时她拼劲全力,虽不得善终但求问心无愧。

从巧珍的经历中,我们其实能够看到许多女性在爱情里的缩影,注重过程而非最后的结果,愿意为爱情粉身碎骨一遭,但也拥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女性是脆弱的,但女性的力量无比强大,在当今社会,我们更不应该轻视女性力量。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女性之光必将照耀祖国大地,带来无限美好的希望。

关于《人生之路》相关话题的讨论,大家有什么样的意见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一起交流与讨论。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