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二老从田里赶到了家,一进门一个穿着绿军装的小伙子就跪下来喊:“爹、娘,儿子不孝来晚了。”
胡绍栋和妻子苏营根一脸诧异地对视一下,看着面前的大小伙子,苏营根眼眶发红地说:“孩子,你走错家门了吧,我们没见过你啊。我们儿子也是当兵的,但是前不久已经牺牲,赶紧起来别跪着了。”
方海鹰看着面前的两位老人,坚定地说道:“没认错,我就是你们的儿子,胡兴龙是我亲兄弟,之前我们做过约定不论谁牺牲了,留下的那一个就给对方父母养老送终。”
方海鹰和胡兴龙之间发生了什么?他和胡兴龙的妹妹又是怎么走到一块的?
保家卫国去当兵,木棉树下做约定
1965年4月,方海鹰出生在安徽铜陵的一个军人家族。
方海鹰的父母一共养育了四个孩子,方父就对几个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他是一名退伍老兵,对部队的感情非同一般。
在父亲的影响下,方海鹰立下了一个目标,去当兵!报效国家。在下定这个决心之后,方海鹰对自己的要求越发严格起来。
1983年,在经过层层选拔之后,方海鹰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被部队录取。在部队里方海鹰认识了老乡胡兴龙,他也来自于安徽铜陵。
两人一见如故,不论是兴趣爱好还是训练上都非常合拍。闲暇之余,两人聊起自己的家庭,胡兴龙家里有个比他小几岁的妹妹,送他去当兵的时候她才上初中。
可能是从小照顾妹妹习惯了,再加上比方海鹰大一岁,胡兴龙完全把他当成亲弟弟来照顾,不论是生活上还是训练上,都非常关照方海鹰。
1984年,胡兴龙和方海鹰所在的连队被派往云南边境作战。在参战之前,两人按照部队的惯例写好遗书,做好为国家牺牲一切的准备。
两人本以为这次的遗书和往常一样,会被压在箱底不再拿出来。但到了边境之后,发现这次战役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在执行秘密任务的前一晚,胡兴龙失眠了,这次的任务非常艰巨,他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安全回家。
在方海鹰找到他的时候,胡兴龙向他表述了心声:“上战场是我的理想,为了国家与人民,我甘愿战死沙场。可家里还有父母和妹妹,我放心不下他们。”
方海鹰回忆胡兴龙的那些话,哪怕过了这么多年这些场景依旧历历在目。
胡兴龙向方海鹰提出了一个约定:“咱俩不管谁牺牲了,只要有一个人能活下来,就要照顾对方的父母,像亲儿子一样对他们好,你看行吗?”
就这样两个来自安徽的两个小伙,在木棉树下做了约定,他们从随身携带的本子上撕下来一页纸,写了一份约定协议,“谁活着回去,谁就负责奉养对方父母。”
胡兴龙将自己的一块手表交给了方海鹰,这块表是胡兴龙当兵临走前父亲给的,现在他把这块表当做和方海鹰之间的信物。
第二天,胡兴龙和方海鹰所在的连队接到秘密任务,在执行的过程中被地方发现。他们的班长余斌带领一小队人断后,胡兴龙就在其中。
方海鹰对他最后的印象,就是胡兴龙跟着班长去战斗的背影。这场战斗中,21岁的方海鹰获得了三等功。22岁的胡兴龙,却永远留在那片满是木棉树的土地上。
放弃军校深造,回老家履行约定
胡兴龙牺牲后被追为烈士,他的家乡给予“人民功臣”的称号。可再多的荣誉也没法让胡家二老露出笑容,这一切的荣誉都是儿子拿命换来的。
1985年,方海鹰陷入了迷茫。他从小的愿望就是当兵,当好兵!因为在部队表现突出,现在可以去军校深造,一旦毕业就是深耕于部队,这是方海鹰最初的梦想。
但他和胡兴龙的约定怎么办?当初约定好要照顾他的父母,如果去了军校,恐怕没有时间可以回老家照顾胡家二老。考虑许久之后,方海鹰做了决定。
第二天他来到领导的办公室,交上了自己的报告。不是去军校深造,而是一份专业申请。为了完成自己的承诺,他选择放弃梦想。
完成所有手续离开部队之后,方海鹰首先回了自己家。看着两鬓已经隐约有白发的父母,方海鹰向他们讲述了自己和战友胡兴龙的约定,要去乡下照顾他的父母。
方海鹰的母亲接受不了儿子的选择:“哪能一句话就放弃自己的前途?真是天方夜谭。”方海鹰的父亲身为一名退伍军人,却十分支持儿子的选择。
方海鹰对着母亲说:“兴龙作为家里的独子为国捐躯,兴龙父母悲痛欲绝。您生养了我们兄弟四个,只当少养了我一个儿子。”
看着儿子这幅铁了心的样子,方海鹰的母亲选择了让步。在家休息一晚后,方海鹰一大早便前往胡兴龙的家里。
以后我就是你们的亲儿子
安徽铜陵老兴村,胡绍栋和妻子苏营根正在地里劳作。邻居远远地喊道:“老胡,快回家,有个当兵的小伙子去你家里了。”
胡绍栋感到非常惊讶,儿子胡兴龙已经牺牲很久了,这个时候怎么还会有当兵的人来自己家呢?收拾好东西,老两口赶忙回去。
远远看着,一个大小伙穿着一身绿军装站在院子里,苏营根忍不住和丈夫说:“他和咱儿子的背影可真像。”说完还摸了下眼角。
方海鹰听到脚步声扭头看到胡家二老,便跪了下来:“爹、娘,儿子不孝来晚了。”在和胡绍栋和苏营根说完当初的约定时,苏营根忍不住地哭喊起来。
“儿啊,你怎么这么狠心呢,就这么丢下爹妈走了,既然这么放心不下我们,你怎么不自己回家照顾呢?”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位母亲的心已伤痕累累。
看着胡家二老花白的头发和蹒跚的脚步,方海鹰大声说道:“爹,娘,以后我就是你们的亲儿子。兴龙应尽得孝,我都会替他完成,我给你们养老送终!”
苏营根满眼泪水,嘴巴张了又合,最后下定决心说:“孩子,你也是有爹娘的,我们不能夺走别人的孩子。知道你有这份心就行,我们还有个女儿,不怕没人养老。”
面对胡家二老的拒绝,方海鹰非常坚定地表示,既然和胡兴龙约定好了,就一定会做到。现在是自己活下来了来照顾胡家二老。
如果是胡兴龙活下来,他也一定会遵守约定。方海鹰还将胡兴龙留给他的手表拿了出来,看到这个手表沉默许久的胡绍栋也开始抹泪。
这个手表是儿子当兵的时候,自己送给他的离别礼物,没想到那是最后一面。
入住胡家,照顾战友父母
在方海鹰的坚持下,他住进了胡家,开始和两位老人一起生活。胡兴龙的妹妹胡桂兰在学校上课,平时一周回家一次。大部分时间,家里都只有两位老人和方海鹰。
方海鹰从部队上退下来时,单位安排有工作,在铜陵县城里,胡家距离上班的地方有15公里。
方海鹰买了辆自行车,每天早上挑好水,准备好二老需要的东西,便骑车上班。晚上回家,经常会从县城里带一些好吃的东西,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
人的心都是肉长的,在方海鹰一天天的照顾中,苏营根已经没有刚开始那样那么抵触他。但胡绍栋却还是一副不想和方海鹰说话的样子。
其实胡绍栋已经从内心接受了方海鹰,但老人嘴硬不愿意承认。每次方海鹰喊胡绍栋“爸”时,老人都不吭声,有时候甚至还会吵方海鹰两句。
但方海鹰却非常倔,你现在就是我亲爹,为什么不能喊“爸”。
村里的人看到胡家现在的场景,打趣道:“这是白捡了一个儿子啊。”当时胡兴龙牺牲的消息传回来,老两口那段时间就跟丢了魂一样,大家都担心他们会熬不下去。
幸好还有小女儿胡桂兰,一直陪着他们。再加上方海鹰的出现,胡绍栋和苏营根慢慢走出儿子牺牲的阴影。
在胡桂兰十七岁的时候,胡家收到了一份来自部队的电报。胡绍栋和妻子没在家,方海鹰便查看了这份电报的内容。
根据有关政策,胡兴龙的妹妹胡桂兰可以到部队参军,但考虑到胡家父母身体多病,需征求老人意见。
方海鹰之前和胡桂兰简单地聊过,知道她想追寻哥哥的步伐去当兵,现在这么好的机会就在眼前。
考虑到二老听到胡桂英想当兵时不赞同的神情,方海鹰直接给部队回电:桂兰可以去当兵,她家老人我来照料。
方海鹰先斩后奏的做法让胡绍栋和苏营根十分生气,但小女儿当兵的想法却非常坚定。在两个孩子的劝说下,胡绍栋夫妻同意女儿去出发去部队。
胡桂兰离开之后,方海鹰更加认真照顾胡家二老。一下班,他便直奔地里,结果两位老人手里的农活开始干,摘棉花、洒农药、挖水沟,担水劈柴,什么事情都不放过。
1989年,胡绍栋的腿早些年太过辛苦留下了病根,双腿肿痛无法正常行走。
方海鹰便一手包揽了胡绍栋的日常生活,背着老人去晒太阳、上厕所。在他的坚持下,胡绍栋终于认下了这个儿子。
胡家二老撮合干儿子和女儿的姻缘
胡桂兰在知道父亲生病的消息之后,急忙和方海鹰联系上,她想请假回家照顾父亲。
方海鹰却非常坚定的对她说:“你只要负责当好兵就行,哥一定会照顾好他们。等你回来,他们一定健健康康地站在你面前。”
胡桂兰听着方海鹰的话,觉得自己好像有了靠山一样,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好像喜欢上这个一直照顾自己家的哥哥了。
退伍之后,胡桂英回到了铜陵。她的年纪也不小了,苏营根开始张罗起她的婚事,可看来看去,却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隔壁的家的大婶对苏营根说:“还找啥女婿啊,你家里这不是又一个现成的嘛,知根知底人也踏实能干,桂英真嫁给他肯定不用担心受委屈。”
苏营根之前从来没想过让方海鹰当自己的女婿,但邻居这么一说,她突然发现方海鹰符合自己对女婿的所有要求,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苏营根在知道胡桂英喜欢方海鹰之后,便开始撮合两个孩子。方海鹰刚开始还在拒绝,说自己一直把胡桂英当妹妹看,没想着两个人结婚生子。
但时间久了,他也开始默默关注这个非常优秀的女孩。1994年5月,方海鹰和胡桂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隔年他们的儿子出生。
2011年,方海鹰荣获第二届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2014年他们一家还被评为了“最美家庭”。
“我千古华夏,一撇一捺都是脊梁;我浩浩九州,一文一墨皆是骄阳。”
方海鹰履行自己的承诺,放弃大好前程回到老家照顾战友的父母。虽然他失去了一部分东西,但他也得到了许多,胡家父母的爱,妻子胡桂英的拥护等等。
时隔多年接受采访,他总是能回忆起留在边境上的兄弟,希望那片长满木棉树的土地上,不会再出现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