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配角吴孟达的哲学之道心要正意要诚这是作为演员的诚意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88更新:2023-04-23 23:33:09

2021 年初,人称「达哥、达叔、三叔」的黄金配角吴孟达因病去世,不少人为此感到惋惜,感叹当年黄金岁月的逝去,一代人才已挥别人间。作为港片九〇年代黄金时期重要支柱的达叔,总是不卑不亢默默在周星驰一旁,称职地作为配角奉献其出色的演技。他的离开,让国外媒体以「传奇(Legendary)」形容这位伟大演员的贡献,这也是一生奉献给戏剧的吴孟达,身为演员精彩一生的最好注解。

说起吴孟达演戏的启蒙,始于幼时至香岛戏院欣赏电影,因喜欢模仿电影角色,而开始对表演感兴趣;在当时香港社会风气下,许多人认为电影明星是一条赚钱的出路,为了想成名,也看见打工的同事在剧集出演,因而激起吴孟达想成为艺人、投考训练班的想法。他于1973 年正式考入第三期无线电视(TVB)艺员训练班,同期有人称七君子「发达东泉敏鹏铿」(周润发、吴孟达、林岭东、伍润泉、邓英敏、卢海鹏、萧键铿)的组合,其中的「达」就是吴孟达。

吴孟达在学期间成绩优异,训练班毕业后成为了电视台签约艺员,跟大多数人一样,吴孟达在电视台也是从跑龙套做起。几年的龙套与配角历练后,他演员生涯的第一次高峰,是在1979 年于港剧《楚留香》饰演胡铁花一角。《楚留香》的播出在当年席卷港台大街小巷,并创下极高的收视率,不论是浪子楚留香的侠义形象,或是琅琅上口的同名主题曲,该剧不仅影响到1980 年代台湾港剧的风潮,更为未来台湾武侠电视剧的产制兴起奠下基石。剧中演员不只郑少秋,吴孟达也在当时成为台湾的当红炸子鸡。

但高峰期来得短暂,突如其来的爆红,反而成为吴孟达的人生转折点,钱财虽进帐得快,却也花费得凶。他曾在访谈提到,当年的他在台湾跑了一年的巡回,曾无视电视台的召回,电话不接,人也音讯全无。不断跑秀登台的他,虽在一年赚进高达10万港币的高收入,但因花天酒地加上赌博成性,反让他积欠巨额卡帐,还遭到电视台的冷冻。正因遭逢人生巨变,吴孟达决心痛彻悔改,在迎来下一次演员生涯的高峰前,他沉寂四年之久,在1981 年至1984 年期间,获得恩师「虾叔」关海山的指导照料,大量阅读各式演员书籍,如《演技六讲》、《演员的自我修养》、《角色的诞生》等书,开始重新磨练并学习演技,亦重新学习做人和处世道理。吴孟达自言,这段期间不只是他演员的分水岭,更是他人生的中继站。

以前的他脾气暴躁,会在片场骂人,但重生的他认为没有什么过不去的难关,而愤怒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平心静气与他人沟通,一同找出解决之道才是最好方法。

历经膨胀后的失落,吴孟达再次出发且体现他这四年来的付出,最蔚为重要的一出戏,莫过于1984 年招振强监制的台庆剧《新扎师兄》。虽然他在剧里并非要角,比他晚期进艺员训练班的梁朝伟和刘青云,甚至已成为该出戏的主角,更是当年电视台力捧的小生。吴孟达在戏中饰演的警察学校导师一角,虽然戏份不多,但他一点也不马虎对待角色,蜕变的演技更让众人惊艳,深具庄重沉稳的教官性格,俨然在吴孟达的揣摩下树立威严。他曾提及其中一场骂梁朝伟的戏,仅是短短两页的台词,但他却看了两百遍,即使梁朝伟的对答只有「Yes, sir. Sorry, sir.」,吴孟达仍在脑中排练数次,用心对待每一个角色与每一次的演出机会,即使只是出现数秒的龙套、戏份不多的配角,他亦能要求演技的层次。因为对吴孟达来说,这无非是作为演员最重要的本分。

演员事业的重新起步,让吴孟达为自己亲手种下事业高峰的种子,也就是日后与周星驰风靡世界的喜剧组合。在与周星驰搭档之前,吴孟达的作品不以喜剧为重,他多数演出的都是悲情戏,但谈到他喜剧才华的启蒙与培养,可以从他与卢海鹏在《欢乐今宵》(1967-1994)上的磨练与配合开始。《欢乐今宵》是该时香港长寿综艺节目,节目形式包罗万象,其中包括歌舞表演、单元短剧、相声等表演应有尽有,而卢海鹏在此节目是当家台柱,以搞笑及表演趣剧闻名。吴孟达也不时参加节目与其搭档,搞笑的功力与笑料丢接梗的配合,更在当时显见他的喜剧细胞。

而与周星驰的搭配,在日后影迷较为熟知的电影前,两人已经在电影剧集展开合作。同为训练班出身的周星驰与吴孟达先后曾在《生命之旅》(1987)、《大都会》(1988)共演,但两人在戏份上并无交集;直至来到1989 年的两部剧集《盖世豪侠》和《他来自江湖》,才真正显现两人的组合默契。尤其在《他来自江湖》中,两人饰演一对父子,每一场父子之间的斗嘴戏、情绪的反应和剧中所有的笑料,都是他们耗费极大心力来回排练及推敲所得。也加上他们当时住得相当近,两人更时常聚在一起讨论剧本中的桥段,在演出时不断尝试,只想将效果的呈现发挥至最大化。

两人的演出模式宛若美国劳莱与哈台(Laurel and Hardy)的喜剧双人组(comedy duo),但其中仍有主配之分,一唱一和更像是中国传统的「对口相声」,而吴孟达作为绿叶负责了「捧梗」的角色,从周星驰的「逗梗」之中,在旁起哄让好笑的桥段往下承接,两人负责的职位可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因剧集的成功以及两人的趣味组合博得观众喜爱,更让电影投资人看见他们在票房的无限潜能。开发《赌圣》系列的出品人吴思远曾提及,尽管在一部低成本电影中尝试新组合是极其危险之事,周星驰当时也尚未大红大紫,但他们受到观众的喜爱程度,让他愿意为此赌上一把,而票房成绩也证明此一眼光的准确。1990 年刘镇伟、元奎合导的《赌圣》,不仅坐稳当年电影票房冠军,甚至成为首部破四千万港币票房的香港电影,同年底的《赌侠》也同样高收四千万,是当年票房第二位。前有香港「赌片」电影的风潮,后有一夕之间让周星驰爆红,以及星仔/星爷与三叔的组合,两人戏中的对话与互动,亦开启「无厘头」流行用语的风潮,而专属于吴孟达的「三叔」,也从此部油然而生。

在香港电影工业蓬勃的黄金年代,票房的保证更被视为重要元素,周星驰与吴孟达一连拍摄多部电影作品,隔年的《逃学威龙》再次成为该年票房冠军,甚至来到1992 年,周星驰出演的七部电影,全部占据票房榜前十位,其中《审死官》、《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逃学威龙2》四部皆有吴孟达的参演。更加上香港电影延烧台湾,台湾电影台不断重播,让周星驰与吴孟达成为风云九〇年代的喜剧黄金组合;而两人最卖座的电影,也是最后一部合作的《少林足球》(2001),当年不仅收获六千万港币票房,也成为首部在欧洲大规模上映的周星驰电影。只可惜,至此之后,周星驰的电影再无达叔的身影,黄金十年也宣告终结。

即使观众认识吴孟达,甚至让他当红的关键,无非是他与周星驰的笑料组合,但无论获得多少票房与观众的喜爱,这些喜剧的演出,始终让吴孟达与演技奖项擦身而过。作品众多的他,总共才获五次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而唯一一次获奖,是于1991 年以《天若有情》(1990)太保一角获得肯定。

他同年也以《赌圣》入围同奖项。但在《天若有情》中,吴孟达饰演的角色,并无掺杂任何张狂的喜剧元素,而是称职地在刘德华(华Dee)身旁饰演底层小混混,那种表面装傻却将一切看在眼里的表演,到最终一吐怨气、仰天长啸证明自己,不仅深植人心,更证明吴孟达演技的多方位。甚至他两次获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提名的演出,也从不是喜剧,反而是朱延平执导的《异域2:孤军》(1993)及彭浩翔导演的《香港仔》(2014),不论是亲手断绝爱人性命的军队士兵,抑或妻子离世寻第二春而与家人疏离的老父,都在吴孟达的诠释下让角色道尽人生的悲苦与命运的流离。而他晚期少数担任主角的电影《导火新闻线》(2016),则饰演一个为女儿讨回公道,而被逼走上歧路的父亲,在在让观众看见吴孟达别于喜剧上的精湛演技。

对吴孟达而言,在他演戏的世界里,从来不分扮演的是主角或是配角,也从来不去界定演出的类型是悲剧或是喜剧,对他来说,演员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每一个角色都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并依剧本中设定的环境与情节,让演员去建立一个人物所拥有的独特性格、身份,乃至反应,《赌圣》系列的三叔、《破坏之王》的魔鬼筋肉人鬼王达、《百变金刚》的厕所达、《九品芝麻官》的师爷包有为,抑或《阿郎的故事》的阿龙、《与龙共舞》的苍蝇叔、《食神》的大快乐饮食集团老板和《少林足球》中人称「黄金右脚」的教练明锋等角色,即使饰演拥有落魄身世的流浪者或是叔父辈等级的绿叶小角,在吴孟达看来每个角色依然有所分别,因搭档的组合和在戏中辅助的功能不一样,他都能找到与众不同的诠释方法,去建立一个专属于该戏剧的生命血肉。

从影近五十年,吴孟达秉持的演员哲学只有一个,就是「当演员心要正、意要诚」,即使再有天分才华,作为一名演员仍要积极进取、努力用心,并找到演出的方法,为角色找到数百种演绎风格,为一场戏想过各种不一样的编排方式,让观众看到作为演员对表演的诚意。杜德伟就曾回忆,吴孟达引用孟子的名言:「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而演员正正要做的是一个王者,而不是一个霸者。在吴孟达的演员之道中,一如《喜剧之王》的精神:「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好演员。」即使只是绿叶,一个好的角色,也能令观众永远记得,而作为「演员」,最重要的是无愧于心、拼尽全力,且不辜负「演员」二字。

对表演的热忱从一而终,也为演戏这门专业鞠躬尽瘁,即使人生落幕、戏终人散,「达叔」吴孟达依然是影迷心目中永远尊敬的黄金演员。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