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导演金基德现身北京电影学院与师生展开学术交流活动
谈《阿里郎》泪奔:险些自杀 对人生极度失望造就了这部影片
金基德说他喜欢把人性推向极致的状态,可能正因为如此,极端、血腥、暴力就成为了金基德的独特风格,无论是《漂流欲室》,还是《撒玛利亚女孩》……金基德的每部电影作品都极具个性,令人印象深刻。
记得上一次见金基德还是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时隔3年,金导完全没有变化,依旧是一副“老顽童”的造型和穿着,总是谦和地点头、咧着嘴傻乐。但当天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当说起拍摄《阿里郎》的初衷时,金基德突然情绪崩溃,掩面而泣。金基德坦言当时他对人生极度失望,差点自杀,他也揭开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拍摄《阿里郎》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复仇的欲望。我当时对人生、对电影体系、对某些人感到完全失望,我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如果没有拍《阿里郎》,也许我会发生一些意外。”金基德哽咽着说,“做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感觉对人生很迷惘,所以我看了自己8年前的作品《春夏秋冬又一春》,重新找回对人生的理解和态度。当时我看着看着就哭了,因为我顿时觉得自己很悲伤、懊恼和懦弱,但是也有所感悟。《阿里郎》这部电影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阿里郎》其实拍的就是金基德对人生的疑惑和解答,而最后他莫名其妙开的三枪,其实都有很深刻的含义。金基德解释道,“《阿里郎》里面有4个金基德,这是一部我自己和自己搏斗的电影,当时我面对摄像机,有种子弹射进我身体的感觉,而电影里面那三声枪响,是我希望把我身体里所有的负面情绪全部击碎,比如我的感情、我的偏见,我希望把这些全部消灭掉。”
而说起《圣殇》,金基德表示那是他之前一直挥之不去的情感,“我们所生活的世界里每一天、每一刻都在发生着悲剧,我觉得大部分的人互相给予痛苦,互相残忍伤害对方。我一直在想,到底这些残忍的人,他们最恐惧的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母亲’,所以我拍了《圣殇》。”
也许正是因为比任何一个人都要敏感,对每一个细微的感情都可以感知,所以金基德才活得如此纠结,而这也造就了他电影如此犀利的风格。最后,金基德留下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所有的根源都是起源于自己!”
谈电影投资:十年未获得韩国大宗投资 未来或与中国合作
金基德的电影虽然屡获奖项,也深受不少影迷喜爱,但残酷的现实是,这些电影还是小众文艺片,无论在韩国本土,还是在其他国家,都很难在票房上取得大的突破。那么这些年支撑金基德拍摄电影的投资在哪里,他坦言每次也都是需要艰难寻找。也许是过程太过痛苦,金基德当天也松口表示,可以尝试拍摄商业片,但他的这句“若我将来也能和大投资方合作,请观众不要怨恨我”,似乎也透着些许的无奈。
金基德表示,“到目前为止我的作品的19部电影中,只有《漂流欲室》获得过5亿韩元的高投资,在这之后,很少有大公司再给我投钱,基本上我都是靠零散的资金去凑。以前我获得过三次政府支援金,但很遗憾的是几年前这种政府支援金政策也没有了,所以在韩国拍艺术电影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了。”
提及是否会转型拍摄商业片,金基德不排除这种可能性,“这次很荣幸成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也让我见到了很多大的影视公司,这些投资商对我说,他们是我疯狂的粉丝,而且对我电影中所传达出的理念和精神,非常认同。他们中也有一些人表示愿意给我的艺术电影投资,如果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钱、运用他们在影视界的人脉与能力,来助我一臂之力的话,我也很愿意在中国做出一部作品来。”
金基德说,“如果有机会获得大的投资,我也很想拍摄商业电影,但是要具备金基德特色的电影。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和这些大投资商合作的话,请大家不要怪我,请不要怨恨我!”
谈电影创作:用心讲人性故事 痛心观众成为院线的奴隶
对于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的入围影片,金基德认为水平都很不错,但就他自己而言,还是最偏爱让·雅克·阿诺执导的电影《狼图腾》,“我觉得这部电影融合了商业性与艺术性,虽然投资金额很重要,但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导演想要什么,初衷是什么更为重要。”
金基德当天也指出了他对目前韩国电影体质的不满之处,“在韩国,大院线垄断了银幕,这真是一个令人堪忧的状况,因为这样,观众的品位、对电影的欣赏能力会越来越坏。最后,观众会像奴隶一样失去对电影的判断。”
最后,金基德导演为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拍片小感悟——要用心讲人性故事,金基德语重心长地说,“做商业电影也好,做艺术电影也罢,这个不重要,但需要用心做电影。我觉得电影最重要的是讲‘人性’的故事。”
圣殇简介及详细资料
电影剧情影片《圣殇》讲述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母子故事。一位从小缺少关爱的孤儿长大后成为一个替老板收缴高利贷的无情打手,一名受害者的母亲为了报仇,冒充打手失散多年的母亲,逐步骗取了他的感情和信任,两人最后相继以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剧照岗作(Gang-do)是一个无情的男人,没有家庭、没有伴侣。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上门讨债,用暴力威胁对方。可是突然有一天,一个中年妇女来到了他的面前,并声称自己就是她的母亲,而他则是她那个走失已久的儿子。半信半疑之下,岗作和这个女人开始了一段超越伦理和道德禁忌的"母子关系"。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备注 母亲 赵敏修/Min-su Cho 岗作的假母亲 岗作 李廷镇/Jeong-jin Lee ---- 勋哲 伍基洪Gi-hong Woo ---- 勋哲的妻子 姜恩珍Eun-jin Kang ---- Monk Jae-rok Kim ---- 店主 Jin Yong-Ok ---- 吉他男 权世仁Se-in Kwan ---- 职员表 制作人: Kim Soon-Mo 导演: 金基德 编剧: 金基德 摄影: Jo Young-Jik 配乐: In-young Park 剪辑: 金基德 角色介绍李江道 | 李廷镇
十恶不赦的高利贷收账者,没有家人,也没有恋人,生活的重心就是每天上门向欠债人讨债。他生性冷酷,手段残忍,常常用暴力威胁对方,甚至还把欠债人打成残废。那些被他追讨过债务的家庭,从此都过上了丧失尊严的破碎生活。可是突然有一天,一个名叫江美善的中年妇女来到了他的面前,并声称是他的亲生母亲。
江美善 | 赵敏秀
突然出现在李江道面前的中年妇女,声称自己就是他的亲生母亲,而江道就是自己那个走失已久的儿子。面对江道的怀疑和种种逾越人伦的试验手段,她没有任何退缩。最终让渴望亲情的江道和她开始了一段特殊的“母子关系”。
勋哲 | 伍基洪
借贷人,性格懦弱。面对巨额债务无力偿还,只想着逃避。最终被上门催债的李江道用工具机硬生生的碾碎了手掌,而成为残疾人。
获奖记录 时间 颁奖礼 奖项 获奖/提名 获奖者 2012年 第6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获奖 金基德 Ki-duk Kim小金狮奖
获奖 金基德 Ki-duk Kim纳萨雷诺塔代伊奖
获奖 金基德 Ki-duk Kim 金鼠奖 获奖 金基德 Ki-duk Kim 2012年 第33届韩国电影青龙奖 最佳电影奖 获奖 《圣殇》 最佳女演员奖 提名 赵敏秀 Min-su Cho 最佳导演奖 提名 金基德 Ki-duk Kim 2013年 第49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最佳电影奖
提名 金基德 Ki-duk Kim最佳电影导演奖
提名 金基德 Ki-duk Kim 最佳女演员奖 提名 赵敏秀 Min-su Cho 2013年 第7届亚洲电影大奖 网路票选最受欢迎男女演员-最受欢迎女演员 获奖 赵敏秀 Min-su Cho 2012年 第49届大钟奖最佳女演员奖
获奖 赵敏秀 Min-su Cho 评审会大奖 获奖 金基德 Ki-duk Kim最佳电影奖
提名 金基德 Ki-duk Kim最佳导演奖
提名 金基德 Ki-duk Kim最佳女配角奖
提名 姜恩珍 Eun-jin Kang最佳新人男演员奖
提名 伍基洪 Gi-hong Woo 最佳新人女演员奖 提名 姜恩珍 Eun-jin Kang 发行信息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时间SouthKorea
2012年9月6日中国台湾Taiwan
2012年11月16日中国香港HongKong
2013年1月17日义大利Italy
2012年9月4日加拿大Canada
2012年9月12日义大利Italy
2012年9月14日巴西Brazil
2012年9月26日德国Germany
2012年10月1日韩国SouthKorea
2012年10月5日德国Germany
2012年11月8日瑞典Sweden
2012年11月10日俄罗斯Russia
2012年11月22日挪威Norway
2012年11月22日挪威Norway
2012年11月23日美国USA
2013年5月17日日本Japan
2013年6月15日 影片评价 剧照《圣殇》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欣赏角度都达到了平衡。金基德在《圣殇》中冷静考究的镜头语言和情节节奏控制力,让观众明白,那个直面“人性之恶”的大师又回来了,而大量暴力惊悚镜头,情节的推进反转,又让观众看到金基德有驾驭悬疑商业片的能力。片中为了收账而犯下种种恶行的情节,强调了“金钱是罪恶之源”的道理,此外,电影还表达了对于社会建设进程混乱、新旧交替过快的担忧。
演员方面,模特出身的李廷镇在《圣殇》中证明了自己的可塑性。而女主角赵敏秀则是整部电影的戏眼,无论是犹疑、魅惑、温馨还是诡异,都能从她的眼神中读到,唯一不足的是某几次流泪的镜头显得有些刻意。(凤凰网娱乐评)
《圣殇》还是让人看到了金基德的变化:不再有从头到尾只有几句话台词的角色,晦涩长镜头的减少,尺度降低,家庭关系的探讨。仿佛这个一直走在云端的导演也开始体谅"云下"观众的感受,虽然离"接地气"还有点远,但是否有理由猜测,金基德确实有意要拓宽市场,摘掉自己"欧洲著名的韩国导演"的帽子,让更多的人接受他的电影,而不只是探讨他电影中的暴力与 *** 。 (搜狐娱乐评)
谁能介绍一下韩国导演金基德的情况
分类: 娱乐休闲 >> 电影问题描述:
风格、代表做
解析:
韩国电影-金基德- -
法国媒体对这位曾留学巴黎的韩国导演大加赞扬,称从《弓》中看到金基德延续了他一贯对另类情感关怀的冷色风格。但也有评论指出,在某种程度上,《弓》几乎成了金基德那部《漂流欲室》的姊妹篇,“不管是大海、船等场景的选择,还是画面上的血腥残酷,我们似乎仍然看到《漂流欲室》中那种用肉体痛苦来达到精神 *** 的主题。”金基德以边缘题材起家,自2002年《海岸线》以来开始受到国际关注,2004年《撒玛利亚的女孩》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空房间》使用韩国备受争议的女演员李升燕担任女主角,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边缘人物、性、暴力一直是金基德影片的主题,本次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的开幕片《弓》由金基德自编自导,同样不离这些主题,与《空房间》有不少相似之处。首先是对话量极少,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几乎无语言交流,无名无姓,在宣传单中也只以老人、少女和大学生来称呼。此外,在《空房间》中出现的女主角与隐身情人的拥抱对视的情节变本加厉,成为少女和老人化身的风 *** 的镜头。再者,《空房间》中出现的高尔夫球攻击人的暴力手法,在《弓》中演化成老人用弓瞄准所有对少女有企图的男人的镜头。放映结束后,记者们一致认为《弓》沿袭比突破多。
金基德在影片放映结束后,简单介绍了《弓》的创作意图。他说:“每个人都有不能实现的渴求和希望,通常大家都会把这些愿望藏起来。而我想表现的是,这些隐藏的愿望有多卑鄙、高贵、悲伤和美好。所以用一个不能被人控制的少女来讲老人的渴望。”金基德还解读了“弓”这种武器在影片中的三层含义——一个防止入侵者的有力杀人武器,一件表达灵魂声音的乐器,一种传递内心情绪张弛的语言。
以流畅的镜头,配合演员的动作、表情来陈述故事,金基德仿效欧洲电影大师通常的做法,摒弃的是寻常意义上的“台词”堆砌电影。也因此,他的影片《冬去春来》,在西方收获了8亿美元的票房,但韩国本土的票房不过5万美元。“我认为西方观众更能够接受我的电影。所以,我在影片中尽可能地减少对话,因为我担心错误的翻译会破坏我大部分的工作。我相信哭和笑已经是最好的语言。不过,如果有再次的机会,我想有一天,尝试拍一部完全由对话组成的电影。年龄越大,你对于别人所说的东西就相信得越少。但人类的活动是没有撒谎可言的。它们都是诚实的,无论这些行为是否符合是非标准。”
仅仅用了17天的时间,金基德就完成了这部《弓》。
金基德(,1960年12月20日-),韩国的著名电影导演。他的电影往往跳出了商业电影的框框,使他成为世界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导演。而且,他的电影题材往往使观众在震撼之馀,带来生活上的反思。
2002年,他的《海岸线》成为了釜山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电影。2004年,他凭着《欲海慈航》夺得柏林影展的导演奖,并于同年的维尼斯影展凭另一套新作空屋荣获导演奖。
作品列表
1996年 - 鳄鱼 ()
1997年 - 野生动物保护区域( )
1998年 - 雀笼小客栈(,即“蓝色大门”的意思)
1999年 - 漂流欲室(,“岛”的意思)
2000年 - 实际生活()
2001年 - 打回头的情书(,即“收取人不明”)
2002年 - 烂泥情人(,即“坏男子”)
2002年 - 海岸线(,釜山电影节开幕电影)
2003年 - 春夏秋冬()
2004年 - 欲海慈航(,即撒玛利亚的意思,荣获柏林影展导演奖)
2004年 - (即“空屋”的意思,李丞涓主演,荣获维尼斯影展导演奖)
2005年 - 弓
盘旋在欧洲上空的韩国电影UFO
1960年12月20日,金基德出生在韩国庆尚北道奉化郡,在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山村里长大。金基德小时候就具有绘画的天赋。他的父亲是个经历过朝鲜战争的退伍军人,母亲只是名普通主妇。9岁那年全家移居汉城,金基德在一所农业技学就读。中学还没毕业就辍学走进工厂,从此在那里度过了青春。
20岁那年,金基德应征入伍。五年后退伍,在教堂寻得一份差事,同时坚持画画。1990年,金基德前往法国,在巴黎深造美术,同时靠卖画为生。二两年后回国,贫困潦倒的他开始尝试剧本写作。1993年,他的剧本《画家与死囚》获得剧作教育协会最佳剧本奖。1994年,《二次暴光》获韩国电影委员会最佳剧本奖,次年《非法穿越》再获该奖。这些奖项使他在1996年筹得资金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鳄鱼藏尸日记》,从此走上了职业电影人的生涯。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此前他并没接受过任何有关电影或者美术的正规教育。
1997年,金基德的第二部电影《野兽之都》出炉。并首次入选第16届温哥 *** 际电影节,而这也是他的一部半自传色彩的影片。次年,《雀笼小客栈》成功打入欧洲,曾展出于柏林电影节等八个国际大中小电影节。
1999年,《漂流欲室》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其惊世骇俗的影像在国内外引起轩然 *** ,同时他本人也被贯以变态、恶俗、下流的“美称”。次年金基德推出实验作品《真相》,并组建自己的电影公司。2001年他凭借《收件人不明》再度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不过依然饱受争议。2002年,金基德的影像语言日趋完美,其最重要的作品《坏小子》二度入围柏林电影节,但仅获得艺术奖和演员奖。同年,他说服偶像明星张东健出演自己的低成本电影《海岸线》。本片也被选为当年韩国釜山电影节开幕影片。
2003年,金基德推出《春夏秋冬又一春》。这也是他唯一一部不“招人反感”的影片。本片当选韩国当年十大佳片之一,并有幸代表韩国角逐2004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不过理所当然地名落孙山,连提名也没拿到。可以说金基德作品中散发出的浓厚悲观论调,是奥斯卡所最最深恶痛绝的。
2004年,金基德以《撒玛利亚女孩》第三次出征柏林电影节,终被授予了“最佳导演奖”的肯定。尽管这并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但这个奖至少迟到了两年。
金基德已是个被过分涂抹的名字
在过往的七年间金基德的创作是关于畸恋、仇杀、孤独、绝望关于卑微和耻辱。从默默无闻到赢得国际
声誉,由无法公映到一流电影节的频繁邀请。金基德已经成功的走到了大众面前。然而他得到的却是少数赞许和多数的反感与不理解。国际影坛对待他的态度基本如此。而在中国看金基德电影并愿意站出来发表议论者也惯性式的接受并采用现存的评论。观点的过分单一叫人怀疑如此喧嚣的议论之前到底有多少人起码认真的看过他的旧作?只要一提到金基德所有文章毫无例外的使用了诸如:暴力、大胆、残酷、血腥、另类、边缘、 *** 、惊人一系列本身最泛滥乖巧的字眼。观众和电影节评委以更加猎奇和不安的心理预期等待着金基德的每一部作品。没有经验者则干脆直奔流血画面和三级镜头纷纷寻找金基德影片。网络帮助了这种谣传。经常有人在各种论坛里描述他们在这些电影里目堵了什么。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越发人云亦云。金基德终于名声大噪但处境也足够尴尬。他的脸上贴着左一个又一个无比花哨却不相干的标签。现在“金基德”已经成为了一个被过分涂抹的名字,面目全非。就像张东健在《海岸线》中那张脸一样已经很“迷彩”了。
公众的哗然始于1999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漂流欲室》作为竞赛单元影片正式角逐金狮奖。这部兼具优美画面与痛苦表达的虐恋片显然分量十足。但也许由于明显违背大众的观影经验该届影展上《漂流欲室》仅获得NETPAC一项外围小奖。紧接着此片在欧洲取得了一定的票房成绩。较为亲切的评价是:“金基德没有被完全的理解,但他是个天才。”可能因为《漂流欲室》留下的初步印象,欧洲人对金基德念念不忘。在随后的两年里又有《收件人不明》和《坏人》被连续请到西方。有关金基德的种种说法由此产生。大量充满惊奇的影评、分析开始涌入媒体。大体都是描述金基德电影所谓的“残酷凶猛”。因此金基德多次被与日本活跃而怪异的三池崇史并提。除去少数的赞扬,批评声更此起彼伏。女权主义者对金基德尤为反感。时常痛斥他“病态”、“无聊”。金基德作为这五年间各大电影节上最知名的导演之一最终却没能赢得一座足重金奖。这种结果正说明他虽然火热一时但作品引起的仅仅是好奇而非理解。他每每收拾起圣丹斯、布鲁塞尔、蒙特利尔、奇幻电影节为他准备的一些安慰奖项后只好立刻返回韩国准备下一部电影。
更糟糕的是金基德诚恳的态度已被严重损伤。对待各种指责他解释到:“这些批评正是主流面对非主流的不安。”可是媒体对他的言论一次次曲解、误传,不善言辞的金基德曾一度回绝一切采访。好事者的宣传愈发夸张,连众多准 *** 都提供了金基德电影的下载链接。如此局面下不作辩解显然明智。
金基德真相
通过金基德电影,对他本人的猜想自然也会依赖于影像风格。似乎自然合理的,金基德被臆想为冷漠阴暗,表情严肃。这一次又多少产生了偏差。
金基德向来和蔼害羞,面对媒体出言谨慎。出席各种场合永远都戴一顶深色鸭舌帽,有时候背一个单肩挎包。这位知名的韩国导演从没接受过任何与电影相关的教育。似乎他也不需要,他好象生来就会拍电影。
1960年金基德出生在韩国庆尚北道奉化郡的一个村子。当地多山,经济欠发达,恐怕正如《收件人不明》的故事背景。童年他淘气好动,时常在玩闹中打伤同伴,会自制各种新奇玩物。9岁随父母移居汉城,就读于一所农业技术学校。几年后哥哥被开除,金基德也被迫退学。至此他结束了自己所有的正规学业---小学毕业,初中辍学。随和的几年金基德在多家工厂工作过。20岁应征韩国海军,他服役5年,是一名士官。这段不很愉快的从军经历为《海岸线》提供了种种细节。退伍后由于眼病,金基德躲在教堂里度过了两年,一边打算着将来做一名神职人员一边坚持画画。1990年,当能买得起一张飞机票的时候他立刻飞往法国,并在巴黎学习美术,以卖画为生。留法几年间金基德见闻颇丰,逐渐转变了过去的文艺观点。1994年返回韩国,短时间内写出了《画家与死囚》、《非法穿越》等剧本。由于剧作出色他获得了电影振兴协会的竞赛奖项并募集资助于1996年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鳄鱼藏尸日记》。
金基德的剧作在很大成分上都与个人经历有关联。他有一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父亲,受过枪伤,金基德尤为严厉。金基德远赴法国与躲避父亲有很大关系。母亲是一个只会操持家务而不识字的妇女。金基德左手拇指上有一块伤疤,这是他小时候自制火药枪留下的。看来这些资料都表明《收件人不明》最贴近金基德的实际生活。的确,他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这样谈过。
独特的知识结构与早年遭遇使他的表达明显区别于李沧东、洪尚秀等学者型韩国导演。应该说剧本新意与形式美感才是金基德作品的长处。从小画画,扎实根底使他能把画面安排得美术作品一样漂亮。而他的剧情发展总不落俗套,充满意外。主人公无一例外的遭受不幸,命运一直下沉到底,不留希望,不迎合观众的心理预期却又合情合理。
在《坏人》公映后有人批评剧情,认为把一个女大学生变成 *** 这无法接受,有违道德。金基德在多次访谈中困难的解释道:“不是我把这个女孩变成 *** 的,问题恐怕存在于我们社会本身。”。“在韩国人们常按学历和社会背景判别人的优劣。所以他们才会因为那个女个学生的不幸而感到被冒犯。我想做的是抹掉这种社会划分和界限。
金基德更关心的是生成悲剧的原因以及被大众视野忽略的各种人物。并且他十分尊重女性。这样看来金基德其实无比悲悯、脆弱。远不像被传媒定性的那样。
怀着好奇心与优越感逛动物园一样围观金基德,那才是真正的残酷。
1996年《鳄鱼藏尸日记/鳄鱼/Crocodile》
1997年《野兽之都/野蛮生物/Wild Animals》
1998年《雀笼小客栈/雏妓/ *** 屋檐下/Birdcage Inn》
1999年《漂流欲室/水上宾馆/The Isle》
2000年《真相》
2001年《收件人不明/打回头的情书/Address Unknown》
2001年《坏小子/烂泥情人/只爱陌生人/Bad Guy》
2002年《海岸线/The Coast Guard 》
2003年《春夏秋冬又一春/春去春又来/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 and Spring》
2004年《撒玛利亚女孩/ *** 天使/Samaritan Girl》
2004年《空房间/空屋情人/3-Iron》
2005年《弓/The Bow 》
1996年 《鳄鱼藏尸日记》(Crocodile):主人公是一个 *** 的人。他在汉江水下有一间美丽的密室。他隐藏溺水者的尸体并向死者家属勒索钱财。作品本身虽然成功但影响较小。
1997年,金基德的第二部电影《野兽之都》。并首次入选第16届温哥 *** 际电影节,而这也是他的一部半自传色彩的影片。
《雏妓》 (1998)
本片是良家闺秀自愿成为 *** 的故事,《雏妓》(Birdcage Inn)中23岁的 *** 贞花颠覆了一个家庭,一座旅馆,给所有接触过她的人造成了道德难题。最终单纯的慧美也朝圣般的出卖了自己的初夜。男性人物个个面目狼狈,也许在这100分钟里完全是女人的胜利。当年《雏妓》至少参加了8个国际影展。较著名的有俄罗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作为全景单元的开幕影片)。虽然未赢得实质荣誉但西方评委们还不至于很快忘记这个韩国人的名字。
《真相》(2000)
两个具有暴力倾向的男人在片中相遇。画家在一个神秘女人的引领下发觉了生活的扭曲与无聊,他展开了对周围人的报复行动。
片中代表金基德另一个性格的在看到一出舞台剧时,被他的身份怂恿,一个主观镜头跟随着他潜意识的脚步,监视着他每一个想法,做下纪录。在经过一段意识之旅后,主角回到现实,才发觉汉城完全没有任何改变。金基德解释道:“电影不会改变现实,只会改变个体的意识型态。”他依照自己的剧本轮廓18部摄影机在200分钟内完成了全片摄制,并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还要把多重主人公身份的手法用到日后自己的每一部电影当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漂流欲室》 (2000)
金基德似乎偏爱这类虐恋,歧恋的故事,后来他又拍出了《坏小子》,一部仍然令人无法想象的影片。在《漂流欲室》中,在逃犯会用做鱼钩的钢丝钳成各种玩具,亦在警察的追捕之际将其吞下肚中;哑女在男人要离开她的时候将一串鱼钩放入私处,又残忍的拉出,自惨的怪异景象令人吃惊。而他们疗伤的方式竟然是**。
摄影是水墨山水,音乐让人怦然心动,然而内力却涌动着无法言说的暗情 *** ,这便是这部影片复杂而神秘的影像织体。
《收信人不明》 打回头的情书 (2001)
金基德在有限的时间和时空内,集中罗列了整整一个被欺凌被损害的弱势群体。其壮烈的悲哀让人胆战心惊。20世纪70年代的韩国,是金基德最不堪回首的岁月。在那个人间地狱,没有人能够舒坦地活着。
《坏小子》(烂泥情人) (2001)
这部颠覆传统影像的半抽象化电影,俨然已把金基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理念发挥到极致。确切地说,这是一部爱情电影,关于一个触目惊心的、逾越阶级身份的畸形爱恋。
导演编排的巧妙之处就在于,直到故事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一直深而不露的男主角原来是个哑巴,但在影片中他却控制了事件的进程,人物的命运。这是一个男权主义的影片,故事想透露给观众的是女孩子都不必要太清高,其实你不过是一个天生的 *** 。
《海岸线》 (2002)
金基德通过影片中两位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控诉军 *** 统治集团为利益不择手段的暴行和虚伪本质,描述朝鲜半岛分裂下人性的一场集体疯狂。
驻守在海岸线的姜上兵,他的职责岗位致使一个肉体和一个灵魂的毁灭。失去了爱人的美英在留给她痛苦回忆的海岸线边寻找着她的男人英吉,她把这里的每个士兵都看成了她的英吉。尽管她精神上的创伤还未痊愈,可还要继续承受肉体上的蹂躏。美英慰安妇般地与每个大兵**,直到怀上了身孕。接着,兵营变成了手术台。惨绝人寰的堕胎手术,在光天化日下 *** 裸地进行着。 与此同时,姜上兵也是被损害的对象。当他良知的本性苏醒时已经完全偏离了军方的利益,于是 *** 毫不迟疑地将之推出圈子。姜上兵是被欺骗的对象,他起初的行为只是源于对政策规范的无条件执行,只是在尽一个军人的义务。很可惜笼罩在人性自责圈中他无法欺骗自我,这使他很快就失去了 *** 的庇护,甚至失去了自己作为军人的权利。姜上兵丢掉了灵魂,行尸走肉般地穿梭在街头,引来熙熙攘攘的围观者。此刻他若无其事地把刺刀刺进了一名谈笑风生的无辜者的小腹。
春夏秋冬又一春》(春去春又来 / 春夏秋冬 / 僧家入定) (2003)
导演金基德的作品作风一向大胆独特,本片也不例外。单是内容就已经非常奇特,一个以和尚为主角来说佛理的故事,却掺杂了 *** 裸的性和暴力。电影仿佛是一个晓谕人生的佛偈。最后的一个镜头颇含深意,座落在山顶的佛像就那样静静地望着,好像凝视着尘世间的一切悲喜……
《玛利亚城的女孩》( 撒马利亚的少女 / 欲海慈航 / 哭泣荒原 / *** 天使) (2004)
这是韩国导演金基德一部 *** 题材的影片,《撒玛利亚城的女孩》再次将唯美的镜头瞄准虐恋的男女,与《漂流浴室》不同的是,本片的故事发生在都市,许多室内情爱画面非常迷人。既 *** 又慈悲的《撒玛利亚城的女孩》为他摘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空房间》 (空房 *** / 感官乐园 )(2004)
金基德的作品在韩国一向难以为主流所接受,这次的《空房间》又找来“慰安妇事件”中饱受批判的李成延做女主角。不过金基德凭这部影片在威尼斯获得最佳导演银狮奖,《空房间》比起金基德以往的任何影片都要“正常”,也打破了他的许多惯例,男人没再杀人,女人没再做 *** ,画面也少了些鲜血。画面的紧凑和流畅,绝不会产生沉闷和冗长感,反倒会让人更加地投入到情节当中。
《弓》 (2005)
今年金基德又再次携带新作《弓》参加了戛纳“一种注目”单元。影片讲述一个60岁的老人,和一个16岁的女孩共同居住在一个小船上。他计划在她17岁的时候娶她,并带她离开这个世界。然后,人们来到船上捕鱼,同时也见到了那个女孩,而这个从来都在海上生活的女孩也开始对城市人感了兴趣,而那个老人却也开始变得紧张和乖戾。这部电影有点像他的《漂流浴室》,充满了极端的色彩。金基德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他就迷恋这种把人性推到极致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