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亚比耶夫夜莺简介「八佰中华丽歌剧夜莺见证俄国浪漫大师阿利亚比耶夫不屈传奇」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67更新:2023-04-26 07:32:54

本文约7000字,配图34副,原创不易,敬请收藏观看。

繁华似锦的苏州河南岸传来白俄歌女的婉转歌声,引得战士们纷纷扒窗远眺,但镜头忽而一转,敌占区却是一片火海残桓。

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

相信《八佰》电影中这个经典镜头震撼了许多观影人,电影中传达的意向清晰明白:正是这些在地狱中沉沦的牺牲者,为生活天堂的芸芸众生守护最后的安宁。

跟着电影的节奏,观众的心也随着背景中高低曲折的华丽歌剧而忐忑不安。

这首恰如其分被用来反衬的歌曲叫做《夜莺》(Nightingale),来自俄国浪漫曲的始祖,天才作曲家亚历山大·阿利亚比耶夫(Alexander Alyabyev)。

1840年历山大·阿利亚比耶夫肖像,由俄罗斯画家瓦西里·安德烈耶维奇·特罗皮宁绘制

1833年12月,米哈伊尔·格林卡(Mikhail Glinka)根据这首歌创作了同名钢琴变奏曲《夜莺》依然广受赞誉,米莉·巴拉基列夫(Mily Balakierev)同样改编过并大获成功,匈牙利音乐大师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也谱写了一首钢琴抄本。他还影响了后世许多俄国作曲家的风格,据说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天赋正是被这首《夜莺》所激发,在他幼年时他的母亲经常唱这首歌给他听。

一生之中,阿利亚比耶夫写过7部歌剧、20部音乐剧、1首交响曲、3首弦乐四重奏、超过500首歌曲。他还以声乐作品而闻名于世,创作出《夜莺》、《冬季之路》、《夜钟》等许多作品受人喜爱,成为俄国人民家庭表演的必备曲目。

传奇大师必有其传奇经历,阿利亚比耶夫的一生也如他的创作一般跌宕起伏,精彩纷呈。

精英教育

亚历山大·阿利亚比耶夫

亚历山大·阿利亚比耶夫(Alexander Alyabyev)于1787年出生于托博尔斯克州长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阿利亚比耶夫(Alexander Vasilyevich Alyabyev)的家庭,其古老而著名的家族可追溯到16世纪。这位未来作曲家的母亲与当时杰出的俄罗斯教育家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诺维科夫(Nikolai Ivanovich Novikov)有着密切的联系。

后者对阿利亚比耶夫进行了出色而全面的基础教育,他的学习方法使阿利亚比耶夫在今后的求学生涯中无往不利,他在俄罗斯国内获得了文学,历史,地理,数学领域的出色知识,并精通两种外语。在艺术方面,阿利亚比耶夫从小就深受家人的影响,州长一家是当地剧院和乐队的守护神,几乎没有错过任何一场演出或音乐会。

1796年,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被调任为阿斯特拉罕省州长,1798年,他又成为帝国参议员兼贝格矿业(Berg Collegium)的总裁,在1800年,又被任命管理贝格矿业学校。

随着父亲工作岗位的不断调换,全家首先搬到了彼得斯堡,然后搬到了莫斯科,这段经历极大影响了未来作曲家的音乐喜好。自1804年以来,阿利亚比耶夫一家就一直生活在莫斯科的克里米亚路堤上的一所房子里,现在是俄罗斯图书馆所在地。

18世纪莫斯科大学

在接受完家庭教育之后,他在莫斯科大学的贵族寄宿学校继续学业,这所学校于1779年招收第一批学生,主要面向莫斯科地区的贵族子女,学校的繁荣始于1791年,当时普罗科波维奇·安东斯基(A.A. Prokopovich-Antonsky)教授被任命为校董。

在他的倡议下,学校买下特维尔街盖茨尼巷拐角处的一所房屋进行改建。这所学校的教育本质上是百科全书式的教学,但更偏向于学生的文学品味并注重其才能的发展。

他的父母也不断塑造自己的儿子的坚强个性,把他培育成坚定的爱国者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亚历山大深受其父亲的影响,1810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音乐作品。

军事生涯

1812年是俄罗斯最艰难的时期之一,拿破仑希望俄皇亚历山大一世接受大陆封锁制度,停止通过代理与英国商人进行通商,以断绝英国经济命脉,从而逼迫其投降,更直接目的是要使波兰摆脱俄罗斯的威胁。

兴兵征俄

烧毁莫斯科

这一年,拿破仑亲率大军60万分两路进攻俄罗斯,在拿破仑到达莫斯科城门前,俄国人一直回避他的决战企图,直到拿破仑占领莫斯科兵并纵火烧毁这座城市之后,俄国人群情激奋,拒绝再与他谈判,最终法国军队在饥寒交迫和哥萨克的持续骚扰下,进行了一次漫长而昂贵的撤退。

强烈的民族愤怒情绪笼罩了数百万起身捍卫祖国的俄罗斯人民,阿利亚比耶夫从战争的第一天起就自愿参军并参加战斗,直到战争结束。

他服役于在阿克提尔斯克轻骑兵团中,参加了著名的别列津纳河战役,当时拿破仑的残余军人混乱地撤退,企图抢渡别列津纳河,俄国大军从三路对法军发动袭击 ,使其实力大损。

阿克提尔斯克轻骑兵团

渡河惨状

之后,阿利亚比耶夫随着俄罗斯军队继续追击法国敌人时,他还参加了更多危险的行动,并在德累斯顿附近的战斗中受伤,但他坚持仍留在队伍中。应他的要求,他被派往丹尼斯·达维多夫(Denis Davydov)的游击队。

之后,他继续参加了莱比锡战役,莱茵河战役和对巴黎的占领。莱比锡战役是拿破仑战争中最激烈的一战,战斗中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瑞典组成的反法联盟共同对抗法军和莱茵联邦20万大军,一番血战后拿破仑在德意志的统治土崩瓦解,莱茵联邦也被迫解体。

莱比锡战役

拿破仑投降

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奥地利皇帝弗朗兹二世 和普鲁士的腓特烈·威廉三世国王于1814年3月31进军巴黎

此后,反法联盟军队乘胜追击,兵临巴黎城下,巴黎守军投降。1814年3月31日,是反法联盟的部队进入巴黎之日,直射的阳光照亮了进入巴黎最宏伟的凯旋门的道路,阿里亚比耶夫作为俄罗斯军队的一部分感受这胜利者的荣光,身周伴随着无数巴黎市民的聚集和欢呼,这一幕深深印刻在作曲家的脑海之中,多年以后给他的歌曲创作带来了无限的灵感。

阿利亚比耶夫获得的奖项说明了很多:纪念1812年俄法战争的银质勋章,带有弓箭的圣弗拉基米尔四级勋章,“致敬勇气”的圣安娜勋章。战争年代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他作为一个人和艺术家的塑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圣安娜勋章

音乐梦想

战争结束后,他在圣彼得堡继续服兵役,同时进修音乐,并开始撰写乐器作品以及许多浪漫曲、戏剧,逐渐声名鹊起。

在巴黎的俄罗斯轻骑兵受到人们亲切欢迎

骑兵司令波罗兹丁将军是亚历山大一世的副官,他没有干扰下属的音乐追求。受到军事生涯的启发,在作曲家的室内抒情浪漫曲中,自传体特征得以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苦难、孤独和思乡之情。1915年,阿利亚比耶夫创作了他最早的作品之一——轻骑兵之歌《再过一天(Один ещё денёк)》。

1.再过一天,我将离去。永远分别,带着甜蜜。永远。也许,我的朋友会忘记我,而我还有,一个希望,再过一天!

2.再有一天,辗转缠绵,激动不已,甜言蜜语。爱情,不要停止!微笑,不要停止!

让我充实,让我喜悦!

3. 再过一天,黎明将至,独留一人,思念成伤。我将,局促不安,扪心自问,再也不能使我的爱人欢愉,

再过一天!

——阿利亚比耶夫 轻骑兵之歌《再过一天(Один ещё денёк)》

十二月党的密会

1823年,他以中校军衔退休,并迁至莫斯科。这段时期,阿利亚比耶夫与未来的“十二月党人”过从甚密,十二月党人活跃于19世纪20年代俄国,是一批从事革命活动的青年军官。1825年12月他们发动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

其中包括著名的作曲家格林卡(Glinka),亚历山大·格里博也多夫(Griboyedov),沙霍夫斯基(Shakhovsky),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 别斯图热夫(Decembrists Bestuzhevs)等人,他们既是知名的作曲家、诗人,也往往身居公职。

他在莫斯科的居所,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莫斯科戏剧界也闯下了偌大名声,时常与著名的音乐人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维斯托夫斯基(Verstovsky)和维利戈斯基(Viliegorsky)兄弟分享灵感、讨论乐谱。他与维斯托夫斯基和沙霍夫斯基共同撰写了莫斯科大剧院开幕式上的《缪斯女神庆典》曲目,并为1825年在莫斯科大剧院的开幕仪式花了很大的准备功夫。

他也常被邀请出席著名作家季娜伊达·沃尔孔斯卡娅 (Zinaida Volkonskaya)公主的沙龙,许多著名作家、诗人如普希金、密茨凯维奇(Adam Mickiewicz)、恰达耶夫、奥多耶夫斯基都是公主的常客。

季娜伊达·沃尔孔斯卡娅公主的沙龙绘画,收藏于奥尔洛夫博物馆

19世纪上半叶,人们对室内声乐的兴趣迅速增加,尤其是俄罗斯浪漫主义的发展,在他的作品中,作曲家大量使用了感伤的文本。这一点在阿尔亚比耶夫1818年写的浪漫曲《对坟墓的忠诚》和《旅行者》中的词曲尤为明显。在后来的几年里,作曲家继续转向感伤派的诗歌,例如,1823为伊万诺维奇·沙利科夫亲王(P.Shalikov)诗句谱曲《我看见一只蝴蝶飞舞》。

阿利亚比耶夫的浪漫曲以其饱满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著称,朋友和大众们非常喜欢并不断传颂他的歌剧,戏剧表演,尤其是浪漫曲更是风靡一时。

这段时期也是俄罗斯文艺界的鼎盛时期,与俄国杰出人士的广泛交流极大地激发了阿利亚比耶夫创作力的形成和发展。他创作的音乐在俄国家喻户晓,从圣彼得堡、莫斯科和最遥远的远东城市都有人演唱。在莫斯科大剧院的舞台上,他的歌剧《乡村哲学家》、《月光之夜》和芭蕾舞剧《魔鼓》场场爆满。

他是在俄国最早关注莎士比亚作品的作曲家,1820年,莎士比亚戏剧性的幻想小说《暴风雨》在俄罗斯首次演出。阿里亚耶夫创作了带有大合唱的咏叹调。作曲家还为莎士比亚的喜剧《温莎八卦》写下许多旋律,包括合唱团,舞蹈,特色二重唱,管弦乐间奏曲和器乐情节与旋律,他亦参过歌剧《仲夏夜之梦》的创作。

1822年莫斯科大剧院

现代莫斯科大剧院

莫斯科大剧院内部

大起大落

春风得意时刻,危机悄然而至。

1825年2月,一件荒谬绝伦的事件上了莫斯科的热搜,作曲家阿利亚比耶夫因涉嫌谋杀被捕。这起事件将天才打落凡尘,给他的一生带来了悲剧性的后果。

遭遇逮捕

事情并不复杂,闲暇之余,作曲家和朋友们乐于进行纸牌游戏。

某天他与几位朋友和一位叫做维热莫夫(Vremev)的退役上校一起参加了一场友好的晚宴。由于维热莫夫在晚饭后的纸牌游戏中违反“荣誉义务”,他暗示伙伴的“不洁”玩法,拒绝支付重注失利后的赔偿,所有人都打了他几耳光。但不幸之事发生了,三天后,这名客人在回归沃罗涅日庄园他自己家的中途丧生。

在该案审理过程中,阿利亚比耶夫遭到起诉,在三年繁文缛节的调查期间他一直被单独监禁狱中。尽管有医学权威确定不能通过打耳光致死,他的朋友们也多方奔走为他喊冤申屈,但阿利亚比耶夫仍被关在监狱中不允许释放。

如此残酷无情的判决的真实原因是什么?起决定性作用的当然是他同进步的文学人物和十二月党派人士的亲密关系,与当时贵族开明知识分子的主要代表交往过甚,并且对“底层社会”的话题探讨太多。

惨被流放

阿利亚比耶夫的流放持续了十五年,迫害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尽头。他于1828年被流放托博尔斯克,位于遥远西伯利亚的寒冷城市,一切荣誉、勋章和贵族头衔都被剥夺。

他为这种不公平的指控而愤懑欲绝,以至于只有音乐才能抚平他的伤痛。在西伯利亚流亡的岁月使他遭受严峻的道德考验,痛苦的身体煎熬和艰辛的生活磨练。为了抵抗命运的打击,必须拥有坚定意志力和不竭的能量才能进入新的创作阶段!

事实证明,音乐家没有被挫折压垮,即使在寒冷的西伯利亚,他依然组织了一支很棒的管弦乐队,并亲自担任钢琴家,他安排了各种音乐会,用对音乐的热情向不公正抗争。

从1827年开始,阿尔亚比耶夫特别关注浪漫抒情诗。正是在这一时期,作曲家扩大了他的作品的主题范围,呈现出许多新的题材和旋律特征。战争和流放的生活经历,在他的创作上留下了印记,他的音乐中进一步充满阴郁、哀愁的特点。但也正是这些磨难,使他与之前在莫斯科相比,创作出更加成熟的音乐作品。他撰写出各种流派的管弦乐,从弦乐到交响乐,再到铜管乐器都能信手拈来,但全面展现阿利亚比耶夫才华的真正要素,仍然在于他的浪漫曲,《冬天之路》,《尔蒂什》,《两只乌鸦》很快就风靡全国。

托博尔斯克的冬天

不久,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和水土不服,作曲家病得很重。1832年,托博尔斯克才被允许前往高加索地区接受治疗。在那里他用普希金的诗歌谱写了著名的浪漫曲自传为《高加索囚徒》。

阿利亚比耶夫的研究人员称他为俄罗斯古典音乐之祖,不仅涉及俄罗斯人,还涉及民俗音乐。他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来收集、处理和发行从俄罗斯、乌克兰到高加索和中亚地道的民歌和器乐。他在该领域成就最大,并与杰出的民俗主义者M与马克西莫维奇一起参加了《乌克兰歌曲之声》合集的编写。自然,对民间艺术的触类旁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曲家本人的作品质量。

享誉世界

1833年,他从高加索被送到奥伦堡(Orenburg),在1830年代后期,阿利亚比耶夫到达莫斯科省,以黑户的身份在莫斯科隐居。

但由于到处都是沙俄的“全知之眼”,他们持续监视并严令他“无权公开露面”。他的贵族头衔、军级和退休金依然被剥夺,于是他被迫对作品的出版收取适度的费用度日。尽管如此,他的新歌剧、歌曲还是不断涌现,用安东·德尔维格(Anton Delvig)的话说,他在流放生涯中谱曲《夜莺》是世界音乐艺术的杰作。

阿利亚比耶夫在为自己的浪漫曲选择诗句时,总是关注文本的语义负载。他总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挑出那些具有创造力的诗人。德尔维格的诗歌便以其纯净、和谐、柔美以及最重要的音乐性吸引了他。阿尔亚比耶夫用这位诗人的诗歌谱写了许多美丽的浪漫乐曲,但这一部真正成为世界音乐的杰作而脱颖而出。

夜莺唱片封面

《夜莺》的词来就来自捷尔维格(Delvig)著名诗作,他在1825年写就并将之命名为“俄罗斯之歌”,“俄罗斯之歌”不是诗的内容,而是一种风格的象征。民间传说中,“夜莺”是一种对他人悲伤的回应和同情的象征,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因此被广泛在民间诗歌传统中引用,其形象被表征为一个真正的朋友与顾问。

我的夜莺、夜莺,婉转夜莺!你在哪儿、你在哪儿飞翔?

你整晚又在哪儿清脆吟唱?如我这样的可怜人儿,整夜都听你悠扬。我不愿合上眼睛,我会淹死在眼泪中吗?我的夜莺,你曾经飞翔,去过远方,越过蔚蓝海洋,奔向遥远异国他乡。你曾参观所有国家,城市和村庄,

但您却找不到比我更痛苦的地方!年轻的胸口上是否有珍珠闪亮?

年轻的手指上是否有火环荡漾?

我还年轻吗?我心中有一个可爱的野孩子。秋天的一日,

我胸口上的珍珠褪去了色彩!

冬天的一夜,

我手上的戒指再也焊接不上!而这个春天,

他为何停止爱我了,

亲爱的……

——安东·德尔维格《夜莺》

《夜莺》于1827年12月7日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次演出,由男高音歌剧家彼得罗维奇·布拉霍夫(Pyotr Alexandrovich Bulakhov)献唱,并取得了压倒性的成功。浪漫的咏叹调迅速为他收拢人气,在俄罗斯和欧洲其他国家引发了一波现象级的听曲热潮。

莫斯科大剧院观剧如潮

当代歌唱家克里斯蒂娜约翰斯顿献唱夜莺:美丽、高亢的花腔咏叹调

这首咏叹调以优美的诗词和旋律、浓郁的俄罗斯音乐风格成为其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在全欧洲享有盛誉,这首作品至今仍具影响力,仍然是花腔女高音的保留曲目。

此外,阿利亚比耶夫的作品涵盖了几乎所有类型的当代俄罗斯音乐艺术,浪漫主义歌曲、歌剧和杂耍、室内乐器、交响乐、芭蕾舞、合唱音乐、军乐队、舞蹈、独奏乐器,他的创作底蕴深厚,传世作品超过500多首。

无法容忍的错误指控也没法破坏创作者高贵的灵魂。在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对自由的渴望、孤独、同情、痛苦以及对正义的诉求,都被赋予了浪漫的翅膀,痛苦磨难反而令他更加华横溢。1840年,他遇到了一位前女友叶卡捷琳娜·阿里亚比耶娃(Ekaterina Alexandrovna Ofrosimova),并找到了最终归宿。他为爱人用普希金的诗歌谱写最美好的浪漫恋曲之一:《我爱你》。

叶卡捷琳娜·阿里亚比耶娃

阿利亚比耶夫故居,现改为纪念馆

1842年4月24日,在首都半合法居住的阿利亚比耶夫被勒令前往科洛姆纳(Kolomna),他和妻子于5月16日前往该地。1843年4月6日,Alyabyev的妻子叶卡捷琳娜·阿里亚比耶娃向格利琴亲王提出了书面要求:恢复丈夫军籍并申请居住在首都的许可。许可证在六月获得批复。7月17日,他们到达莫斯科,在诺文斯基大道的家中生活了 7年。

尽管他们被允许在莫斯科生活,但仍然受到秘密警察的不间断监督。这意味着:不能去见公众,不能去参观音乐会或剧院。这就是为什么像《乞丐》,《乡村守望者》,《小屋》这样充满生动平民色彩的作品由衷的反映了他的生活和事业。

阿利亚比耶夫一直在寻求音乐与文学文本的紧密联系,这种趋势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观察到。在作曲家的一生中,共为亚历山大·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的诗歌中谱写了22部浪漫曲,包括《切尔克斯之歌》、《冬天之路》、《我爱你》。他是第一位根据普希金作品创作戏剧表演音乐的杰出俄罗斯作曲家,为亚历山大·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的《美人鱼》(Mermaid)在莫斯科首演创作了详细的管弦乐和合唱乐谱,这是诗人去世后普希金作品的首次登上舞台。

歌剧《美人鱼》

在他生命的尽头,他与诗人尼古拉·普拉东诺维奇·奥加辽夫 (Nikolay Ogarev)惺惺相惜。他们两位都有很多共同点:譬如都遭受过逮捕和流放。上文提到的《小屋》《乡村守望者》以及《卡巴克》等曲都是基于奥加列夫的诗歌创作。在其他俄国革命作曲家之前很久,他已经在世俗的浪漫曲浇灌关于社会不公的主题。

阿利亚比耶夫的最后三部歌剧也带有独特的叛逆情绪,包括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或是古代凯尔特传奇文本中的《爱德温·奥斯卡》。但是,歌剧《阿玛拉特·贝克》(Ammalat Bek)是基于亚历山大·贝斯托热夫-马林斯基(Alexander Bestuzhev-Marlinsky)同名小说改编的,并以他自己的诗作《云朵齐飞》中的浪漫情节而得来。

1837年,贝斯托热夫·马林斯基在高加索地区被杀,这一损失几乎让阿利亚比耶夫悲痛欲绝,因为这是他最喜欢的诗人第三次被谋杀。其他两人分别是普希金和格里伯埃多夫(Griboedov),但叛逆的十二月主义精神却并未在作曲家的作品中消失。

沙俄秘警对进步人士的迫害

普希金之死,决斗?

阿利亚比耶夫在其全部作品中的创作遗产可以用许多方式来表征,但其作用是承前启后的,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是:他的创造力在俄罗斯音乐经典形成的历史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也为俄罗斯音乐浪漫主义固有的宝贵艺术提升了价值。

阿利亚比耶夫于1851年2月22日去世,作曲家被埋葬在他父亲和母亲墓地附近的西蒙诺夫修道院中,他的妻子去世之前每天都去那里祈祷。西蒙诺夫修道院于1930年被摧毁,作曲家和他的妻子的坟墓与他一起消失了……

但是直到今天,他的作品依然温暖着新世代人们的心。

阿尔雅比耶夫纪念馆内景

总结

俄罗斯浪漫歌剧的第一批作者中没有一个像阿利亚比耶夫那样在俄罗斯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孤独忧愁、不满现实、幻想美好未来的浪漫主义思想情感与朴素的城市抒情歌曲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在他的一生中,他因《夜莺》(Nightingale)一曲而广为人知,但由于腐朽沙俄政府的打压,他的创作遗产以及他的传记仍然被遗忘了一个多世纪。

阿利亚比耶夫浪漫曲最特殊的意义主要是由于他一生的悲惨命运,作曲家被迫在遥远的俄罗斯荒芜之地徘徊多年,他的名字被从俄罗斯首都、歌剧院、大型乐团的海报中撕下来。除了极少数的例外,阿利亚比耶夫没有机会在公共表演中听到自己的戏剧,合唱和交响乐作品,而他的浪漫曲却被众多音乐爱好者演唱。

在苏联卫国战争结束之后,这位作曲家的个人档案才被发现,其中五百多种音乐作品手稿和其他有价值的文件陆续公布。

简短的传记很难全面刻绘他艰难不屈的一生,由于他几乎在所有音乐流派中留下了作品,篇幅有限难以概述,但抒情浪漫曲和声乐显然是他最感兴趣的重点,其浪漫曲和歌剧总量达到180多首,至今影响深远。

阿利亚比耶夫是在经历过战火洗礼和黑暗摧残的作曲家,但他从未被困顿击倒,将他的浪漫作品用在《八佰》电影中恰如其分,即使在最黑暗和压抑的时代,人类追寻浪漫的美好愿望都不曾有过改变。

全文完,谢谢观看

已签约维权骑士,盗帖党请自重。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列瓦绍夫及《俄罗斯音乐史第五卷》

特里林: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 阿里亚比耶夫

薇拉·库伯克奇娜:世界著名的音乐家是战士吗?

亚历山大·阿利亚比耶夫传记简介,

里卡尔:1812年拿破仑的俄国战役

克拉斯诺库茨基:1814年国家元帅和盟军进入俄罗斯期间,一名俄国军官对巴黎的看法

维基百科,百度百科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