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系列电影第二部《误杀2》于12月17日在国内上映。2019年上映的《误杀》改编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凭借着优秀的本土化改编,取得了13.3亿元的票房成绩,它的成功让观众对这个系列的续作充满期待。《误杀2》则改编自美国2002年上映的电影《迫在眉梢》,保留了后者的大体故事框架,而在人物设定、细节等方面进行了本土化的创新。
《误杀2》“最后的希望”版上映海报。 片方供图
这次改编比原创难度大
陈思诚将肖央角色设定为编剧
对于拍摄《误杀2》,导演戴墨有压力,毕竟《误杀》票房口碑双收珠玉在前,它的成功无疑将口碑票房的压力承继给了续作,他说在拍摄之初也会担心“我怕,如果搞不好该怎么办?”
《误杀2》剧照。林日朗(肖央 饰)忐忑不安回望身后。
确定了故事方向后,戴墨和团队开始做剧本,前前后后持续了一年,这一年,他与编剧同住,每天封闭做集体创作。除了做本土化等细节的改动,在故事剧情结构上也做了很大改动,故事多了一些关键反转,结局也与原片完全不同,同时也延续了《误杀》系列电影招牌式的悬疑犯罪色彩。主创们希望能通过这个结局给观众带来思考和一些启示,无论现实有多沉重、依旧要相信世间的光芒所在。
肖央这次饰演的林日朗是一名编剧,这个设定是监制陈思诚给予的意见,也正是因为这个身份让故事有了更多看点,他需要通过这个职业帮助他去“犯罪”:“电影中有一场戏中戏,林日朗写过戏,会用画面的方式将(在医院劫持人质的)设想呈现,这些行为会给警察或是围观群众留下这样的印象:这种人既然能写出这样的戏,他到底是不是好人;他有劫持医院的想法,或许就是坏人;但他又放了两个人质,又不像坏人;他开枪杀了警察,他十恶不赦……”戴墨说,他认为每一次舆论对于林日朗的判断都像是一起误杀:“我很希望大家能通过电影看到人性光辉的一面,如今的人很敏感,比如对一件事情很容易下定义、做判断、贴标签,其实大家可以平和一点,宽容一点,从多个角度去看待真相,我们大可以将结局做得更黑暗一点,将仇恨、不忿延续到之后的故事,但我们并不想,还是希望电影能给观众温暖,相信这个世界还是有会发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