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毁灭战士电影中并不完整的剧情「补充毁灭战士电影中并不完整的剧情」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88更新:2023-01-17 13:10:22

2005年的《毁灭战士》(Doom)可以说是握着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的典型代表,首先由“巨石”强森、卡尔·厄本以及裴淳华组成的主演阵容在科幻电影中已经堪称豪华;而且正赶上游戏改编电影的热潮,《古墓丽影》和《生化危机》的成功已经打下了良好的观众基础,但是手握《毁灭战士》这个重要IP的环球影业居然扑街了(预算6000万美元,全球票房才5600万),导致这个系列从此被雪藏,粉丝们一直都没能等来影片的后续。

《毁灭战士》的失败,主要原因确实应该归咎于导演安德瑞·巴寇亚克的无能,把一个原本看上去还不错的故事拍得似是而非,漏洞百出。比如莫名其妙引入的“第24对染色体”缺乏完整的交待;“巨石”强森饰演的马霍宁中士在性格上的剧烈波动让人感觉莫名其妙;还有影片的重要设定“方舟”,其运行原理和起源都没有任何交待。这些内容其实在原始剧本当中都有解释,只不过由于导演功力有限,导致这部电影呈现出来的并不是应该有的样子。

安德瑞·巴寇亚克在祸害完《毁灭战士》之后又拍了一部游戏改编电影《街头霸王:春丽传》,同样延续了烂片水准,从此以后就几乎销声匿迹了。

制作公司最初的想法是拍一部承接《毁灭战士》游戏剧情的电影,在设定上朝游戏靠拢,毕竟这是最稳妥的方法,可以提前锁定这款游戏的忠实粉丝群体。

于是这部顶着《毁灭战士》头衔却和游戏几乎没什么关联的奇怪电影就这样应运而生。

其实环球影业这样做也有他们的道理,毕竟《毁灭战士》的游戏剧情本身十分单一,就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主角(“Doom Guy”)提着枪不断地猎杀恶魔,从火星的卫星一路杀回地球,再从地球杀进地狱......

所以环球影业想要好好经营《毁灭战士》,将其打造成一个系列IP的话,就需要对游戏中的设定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起码要更为合理和大众化。于是那些地狱恶魔只能被放弃,干脆改成火星上基因实验造成的生化惨剧;主角也不再是没有姓名的太空陆战队,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RRTS”队员,“死神”约翰·葛林。

“方舟”

2026年,人类首次在内华达州沙漠腹地发现了一个古老的传送装置,“方舟”(the Ark),它被认为是上古时期的遗迹,并且只能通往一个固定目的地,火星。

经过10多年的研究,围绕这个装置而诞生的联合航空航天公司(UAC)已经可以利用“方舟”进行超远距离的物质传送(包括人类),地球人类也在“方舟”对面的火星古城奥杜瓦建立了研究中心,对这个比人类更古老的文明展开研究。

电影中并没有交待“方舟”出现在地球上的原因,在原始剧本当中,“方舟”就是火星人为了躲避火星日渐稀薄的大气层而建造的一个逃难装置,他们计划用它逐步将当时的火星人全都移民到地球上。

第24对染色体

人类研究者对奥杜瓦古城遗迹的发掘证明,火星人和地球人一样都有23对染色体,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换句话说,火星才是地球人类的真正发源地。不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较晚期的火星人拥有24对染色体,这说明火星人类在某个时期通过基因技术对本民族施行了改造,多出的一条染色体能够提升细胞的分裂次数和速度,让这些火星人类几乎拥有了超人一般的能力。

刚开始这个基因工程几乎没有体现出副作用,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火星已经没有足够的大气层用来阻隔来自宇宙的电离辐射,随着这些辐射强度的升高,火星人的染色体也随之变异,进而出现越来越多的超级变异人种(恶魔)。这场变异终于席卷了整个星球,几乎所有的火星人都在这场灾难中死亡(要么成为变异体,要么被它们杀死)。

只有一小部分没有变异的幸运儿利用刚刚建成的“方舟”逃到了地球上,不过24对染色体的基因改造并不能遗传给后代,这些火星人在地球上活得比他们的后代(人类)还要长。等这批火星人类终于死后,那些重归23对染色体的地球人将他们传颂为神,并逐渐遗忘了他们曾经来自火星的真相。

人类的两性繁殖依靠减数分裂来传递遗传信息(卵子受精),但是减数分裂需要事先复制自己的染色体(23对增加到46对),再一分为四(两轮分裂),所以每个亲代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即23条。而这个过程当中,第24对染色体无法被复制,那么自然无法在亲代细胞中被延续下去。

变异对象

当人类重新回到火星,并发现了第24对染色体的秘密之后,UAC立即开启了针对这种基因技术武器化的研究。由于这些人类在火星基地长时间生活,体内染色体已经因为承受了大量电离辐射而发生轻微变异,当他们将遗传物质注入受试者体内时,出现了和火星人遇到的同样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奥杜瓦研究中心的人类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而从地球出发到火星的“RRTS”小队,8人中只有两人出现了变异(“山羊”和“中士”,“死神”是将死前自愿注入的)。

“山羊”(Goat)和“中士”(Sarge)都是被“选中”的受害者,在战斗期间遭到“恶魔”偷袭,被注入了遗传物质而产生变异,其他队员却只是被偷袭杀害,说明这些“恶魔”其实是在选择它们的猎物。

而“死神”之所以能够变成超级战士,也只是因为他体内的染色体不具备变异的基础(每个人的染色体都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变异),并不是莎曼萨口中所谓的“看一个人灵魂的好坏”。可惜导演安德瑞放弃了这样的设定,转而采用“灵魂好或者坏”来决定是否变异为“恶魔”的“童话式”设定,摒弃了《Doom》这部游戏的黑暗内核。

毕竟如果要较真的话,“山羊”就是个虔诚的信徒,“中士”也只是严格服从上级命令,他们都不能被定义成“坏人”。

怪物设计

影片为观众呈现了四种不同的变异恶魔,分别是僵尸、“小恶魔”(Imp)、“地狱骑士”(Hell Knight),以及“平基”(Pinky),分别对应游戏当中几个最常见的怪物类型。其中僵尸属于自身染色体变异程度较低的人类,而“小恶魔”和“地狱骑士”则都是染色体变异程度比较高的人。

“小恶魔”和“地狱骑士”

“平基”在它们当中是个例外,应该属于导演向游戏致敬的彩蛋。马克斯·“平基”·平泽诺夫斯基是驻守在奥杜瓦研究中心的UAC负责人;但是在最初版本的游戏里,“平基”泛指一种混身通红的恶魔,被玩家昵称为“小粉红”(Pinky)。

到了《Doom3》当中,“小粉红”被重新归类为一种上身恶魔下身机械的混合怪物(也被称为“机械地狱犬”)。

所以如果是《毁灭战士》的老玩家,看到影片中那个下半身被轮椅代替的“平基”时通常都会心一笑,知道这个家伙接下去估计没什么好结果。

BFG

“BFG”是影片另一处向游戏致敬的彩蛋,不过在最初的游戏里它被称为“大**枪”(Big Fucking Gun),影片中被和谐成了“生物能量枪”(Bio Force Gun)。

据传“巨石”强森最初拿到剧本的时候,剧组邀请他饰演男一号,也就是“死神”约翰·葛林这个角色。不过为了能用“BFG”开上一枪,“巨石”拒绝了“死神”这个角色选择了“中士”。虽然这可能是谣传,不过影片拍完之后,“巨石”强森的确把BFG的道具枪带回了自己家,逢人就炫耀自己有一把世界上最大的“枪”。

第一人称镜头

整部《毁灭战士》电影最接近游戏的地方,就是结尾处“死神”被注射遗传物质后醒来的那场戏,据说当时环球影业坚持要求导演安德瑞拍摄一段持续五分钟的第一视角镜头,理由是一个射击游戏改编的电影必须要有第一视角镜头,不拍电影就毁了。

虽然这部电影最后还是毁了,但必须要说这段第一视角的戏拍得的确不错,据说花了三个月时间策划,14天时间准备才拍出这5分钟连续不断的长镜头。

这段镜头后来激发了许多其他影片的灵感,诸如《勇者行动》、《警戒结束》以及《硬核亨利》都或多或少应用了这种拍摄手法。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