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在作品中塑造的大多数人物都很扁平化,就是好人由头到脚都是好的,坏人连寒毛都是坏的。
如《双城记》的露西,作为一个女主,贯穿全篇读者只能了解到她很美很温柔,其他情绪或性格方面几乎没有痕迹。
而在《大卫科波菲尔》里,虽然出现的人物很多,但是每个人都像上了标签似的,如夏普,从大卫看到他第一眼就知道他不是什么好人,从动作表情、语言表达到接触的体验,都非常的标 签化,就是一个龌龊小人……
不过在《大卫科波菲尔》诸多扁平的角色中,昕玥觉得贝西姨婆是可以另说的,她可以称得上是本书最为招人喜爱的角色(没有之一)。
因为她的角色刻画很丰满,既有可恨的一面,也有可爱的一面。
贝西姨婆的可恨之处,在于早期的高傲、冷漠与偏执。
贝西姨婆出场的时候就给人印象非常不好,其时大卫的爸爸去世不久,而妈妈临产,身边除了女仆佩格蒂,没有其他亲人,或可依靠之人。
贝西小姐风风火火地走进大卫父亲遗留的房子,一开口便尖酸刻薄,对亡故的侄子语言多有不敬,对处于痛苦无助之中的未亡人也冷嘲热讽。
她的到来,几乎没有给大卫那个心灵脆弱的准妈妈带来任何安慰。
贝西的初次恶劣形象并非是读者的主观感受,仆人佩格蒂自从见了她那一面,每每一提到她的名字都会打寒颤,即便在大卫最可怜无依的时候也不敢建议他去求助姨婆。
相信读者是可以与大卫妈妈共情的,那时候对贝西的到来有了某些期许,毕竟她是夫家唯一亲缘关系最近的亲戚,而对于孤苦伶仃的遗孀兼单亲妈妈来说,大卫妈妈真的太需要和渴望有亲人的关怀和帮助了。
贝西的出现本来是很及时的,但是她却令人大失所望。
她在大卫家威风凛凛,站着说话不腰疼,说了一通风凉话后,再表示垂怜施舍。
但当大卫诞生了,她晓得了出生的是个男孩,未能符合自己的期望,非常地不满意,不爽地绝尘而去,从此再无过问。
当然,大卫和他妈妈往后的遭遇与不幸不能怪罪于贝西,但是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贝西没有对他们扮演过好人的角色。
贝西骨子里有一股傲慢,同时又有冷漠与偏执,这跟她的人生经历有关。
她有不幸的婚姻,对男人有非常深的成见;不过她手上有钱,所以比较任性,做事只凭自己的喜好,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与看法。
所以她看到大卫出生是个男孩,一言不合就走了,对孤儿寡母不给任何的同情心。
她所雇的佣人都是年轻的女孩子,因为她非常热衷插手年轻女孩子的婚姻选择,以标榜自己作为过来人的明智和清醒(可能还包括想气死男人们),根本没有考虑过女孩子们对她的野蛮干预苦不堪言。
曾经的贝西小姐,多少有点令人讨厌。
从什么时候起,她又转换成一个可爱的人呢?
许多人说,姨婆是善良的,因为她的善良,大卫才得以求助有门,走上了追求幸福的人生。
其实不尽然。
姨婆的善良是有条件的——至少在她还没破产之前,她的思想还是相当狭隘的。
比如她愿意收养大卫,有相当大的原因是由于被很多“意气”推动的。
首先是她的蓝颜知己狄克先生的促成。
狄克先生第一次见大卫就表示出了友好,以不易察觉的方式说服了贝西去接受大卫。
贝西看到衣衫褴褛的大卫时,眉头紧皱,犯难地问狄克:“我该拿他怎么办?”
狄克说:“先给他洗个澡,换一套干净的衣服。”
住了几天后,贝西又犯难地问狄克:“我该拿他怎么办?”
狄克说:“给他置办一些合适的衣物。”
后来大卫的继父找上门来,贝西负气把人轰走了——其实那时候贝西也没有下定决心去收养,只是气不过那对姐弟令人憎恶的行为而图个嘴上的痛快。
等人走了,过了没多久,她又困惑了,问狄克:“我该拿他怎么办?”
狄克说:“给他找个学校。”
狄克如春风化雨般,使贝西未下定收养决心之前就把收养的行动实施了。
除了狄克的推动,表现极其拙劣的谋得斯通姐弟也是助攻。
比如贝西对别人把驴弄进她的花园的行为深恶痛绝,偏偏谋得斯通小姐一见面就踩了这个雷,所以不管后面提出什么要求,贝西注定要跟他们对着干。
而另一桩所谓可以证明她善良的事件——对狄克先生的收留,其实也不是纯粹的同理心,而是掺杂着不服气别人看不起他的原因。
如果说,贝西对大卫的收养只是始于一个契机,那么后来把大卫视为己出,处处为他着想,则是内心柔情的唤醒。
特别在她破产之后,人物性格得到了很大的调整——从那以后,她才真正地称得上善良,对待别人有发自内心的理解。
她会鼓励和支持狄克去帮助博士夫妇和好,会放下姿态与佩格蒂几乎平等相处,而最大的改变,也是最让人敬佩之处是,作为大卫母亲一样的存在,对待“儿媳妇”朵拉的包容程度简直令人惊叹。
得知大卫与朵拉闹别扭,明明知道主要原因是朵拉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把家里搞得一团糟,但是却对大卫说,媳妇是你自己选的,不管怎么,自己要去协调和处理,不能把责任推给别人,包括朵拉。
她对夫妇二人从不说是与非,主动去安慰惊慌失措的朵拉,尽管问题主要在她身上。
贝西感慨说自己以前太自以为是了,决定要放过自己,勇敢面对并不称心如意的世界。
换言之,贝西姨婆的最可爱之处不在于所谓的善良,而是能够参透人生,能够自省,能够和自己和解,去包容别人。
结语
世上会有些人,会越活越回去,心胸比过去狭隘,目光比过去短浅,说好听点叫“老大成细蚊”,说不好听就是退化,讨人嫌。
但有些人,会越活越通透,越活越睿智,随着阅历增加变得慈祥、大度和从容,把原来可能有瑕疵的人生变得丰满,变得讨人喜欢和令人尊敬。
就像姨婆贝西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