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需要某人就等于爱他。因此,为“爱”所苦,这就是问题所在。
他们待在电话旁,等着“那个人”打来电话,让他们心情变好,结果得不到他们所期盼的关怀,心情因而跌到谷底。摇滚歌手密特·劳弗唱出了恋爱的真理:“我要你,我需要你,但我却绝不会爱你……” 期望就是通往地狱之路。因为期望会把接受和让人自由等充满爱意的感觉挡在门外。 如果我不能接受别人现在的样子,或不让他们自由地走自己的路,那么我就不是真的爱他们。我只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满足,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满足我小小的自私需求。
期望与要求可分为明说和暗示两种方式。暗示的方式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原因有二:
一、你希望伴侣满足你的需求,但又不想表现出软弱且需求不满的样子;
二、你幻想你的理想情人会读心术,能够知道你的每个想法。
不论是用暗示还是明说的方式提出要求,我们都必须明白一件事:我们真正需要的,没有人能给,也没有人能让我们快乐。在以上的例子中,我也许会认为,只要我妻子对我伸出手、拥抱我,或是向我保证她爱我,我就会觉得被爱且得到安抚,不会再感到无助。然而,经验却告诉我们,事实上是我的期望让我不能得到安抚。期望的目的是让需求得到满足,但在这同时,必然会发生两件事:第一,我们感到内心缺乏爱(如果我们需要某样东西,一定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第二,如果没有某个人(例如父母)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没有足够的爱。希望从妻子身上得到爱,只会让我从前的想法变得更牢不可破:没有人爱我,世界没有爱,世界上的人也都没有爱。
如果我们执着于期望和要求,那么,就像骑士寻觅圣杯一样,我们寻觅真爱的任务注定要失败。骑士找不到圣杯,因为它的所在,正是骑士们认为最不可能的地方,那就是他们的心中。
当你了解了期望和要求对你的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之后,很快就会明白它们所造成的后果——使人不悦的,但十分确切的,双方都要承受的后果,如压力、失望和愤恨。